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庞成 刘琛 韶关报道
地处南岭山脉南麓,坐拥万顷林海的韶关,正奋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韶关样板”。
今年以来,韶关市先后印发实施《深入推进绿美韶关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和《韶关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等文件,率先作出了深入推进绿美韶关生态建设的工作部署,擘画了韶关绿色发展全局和构建粤北生态屏障大局的建设蓝图。
站在新的起点上,韶关林业系统应如何充分发挥粤北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及生态优势,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林业系统与金融系统应如何紧密携手,深度赋能林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围绕上述问题,日前,韶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丘德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韶关将高效益探索“林业+”模式,聚焦“绿色”资源转变为“金色”财富,推动“林业+产品”“林业+金融”创新,为绿美生态建设注入源源“活水”。
韶关林业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南方财经:请介绍一下近年来韶关林业发展情况。韶关是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如何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丘德周:韶关是典型山区市,拥有较为丰富的林业资源,林业发展前景可观。根据广东省森林资源信息发布系统2022年归档数据显示,韶关市林地用地面积2169万亩,森林蓄积量1048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4.52%,位居广东省前列。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近年来,韶关林业系统通过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好“造林”文章,围绕“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重点对低质低效纯林和疫木林等实施林分林相改造,创新“先造后补、政府兜底”和“一包三年、造管并重”的造林和抚育协同推进新模式,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二是做好“护林”文章,深入开展森林督查,加强日常护林巡查,对违法案件做到去存量、遏增量,确保案件查处到位、整改到位,持续保持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三是做好“用林”文章,做好项目用林要素保障,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严格实行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制度,确保林木资源科学有序利用。
四是做好“兴林”文章,充分利用韶关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禀赋,坚持三产融合,多措并举,重点围绕竹木等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森林旅游康养和科普研学产业、林下经济及特色经济林等方面,大力开展林业产业链招商引资,打造韶关林产品公用品牌“韶林优品”,整合市场资源,做大做强韶关特色林业品牌,推动林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方财经:2022年,韶关入选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城市,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城市。韶关林业系统为此做了哪些工作?
丘德周:根据国家林草局《关于组织申报林业碳汇试点市(县)建设项目的通知》精神,2022年,韶关市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组织林业部门、碳中院等部门,结合韶关全市森林资源现状,制定了《韶关市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于2022年11月被国家林草局纳入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
为推动成为全省首个林业碳汇试点市,韶关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争取各类试点,每年落实“扩面、固碳、增汇”协同推进森林提质,做好固碳增汇。此外,良好的本底、科学的规划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举措也是我们成功入选的关键。韶关市是广东省碳普惠方法学和运行管理机制的发源地,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创新开发“林业保险+林业碳汇指数”绿色金融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以入选林业碳汇试点市为契机,通过试点,以林草碳汇发展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同步服务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多样化实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绿美韶关生态建设,真正使韶关“北部生态发展区”的绿色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得以实现。
南方财经:2022年,韶关市还入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国家试点。这一试点的意义如何?对此,韶关林业系统开展了哪些工作?
丘德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是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杜绝过往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中,因所有权人不到位、管理权责不明确导致的资源开发过度、保护乏力、生态退化等问题,目的是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
近年来,韶关林业系统在推进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方面,主要有两点工作思路:一是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二是制定完善相关政策。通过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处置、配置规则、特许经营等政策,对森林资源资产使用权扩权赋能、激发活力。
具体而言,我们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开展了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进行森林资源资产清查统计和资产核算。
二是编制《市属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21—2025年)》《韶关市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工作方案(暂行)》《广东省韶关市国家储备林建设总体规划(2022—2035年)》等系列政策,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使用规划。采取“央地合作”运营模式,结合林地权属、资金来源等实际情况,分期分类开展国家储备林基地和配套产业项目运营建设,加强自然资源资产储备、管护和临时利用。
三是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处置、配置规则。通过招商引资,采取租赁、入股等方式集中市属国有林场资源资产并开展整体运营。组建国家储备林项目平台公司,推动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特许经营,编制《韶关市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落实盘活市属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制度。
推动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南方财经:在碳汇方面,韶关如何发挥林业资源优势,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的同时,将碳汇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丘德周:韶关地处广东北部,反映森林资源的核心指标数据均稳居广东全省前列,生态资源禀赋优势明显。据统计,当前全市林地植物总储碳量超5000万吨,二氧化碳累计总吸收量1.54亿吨,占全省近20%。韶关率先探索“碳普惠制-林业碳汇-乡村振兴”试点模式并成功实现交易,累计备案减排量达199.5万吨,完成交易124.36万吨,交易额达3075.3万元。
近年来,韶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深入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作出深入推进绿美韶关生态建设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绿美韶关生态建设,巩固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充分发挥森林“碳库”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做好“造林增汇”大地植绿。每年通过现有林提质培育、改造培育以及大径材培育三种方式,完成森林提质、林分优化近20万亩,落实新造林和中幼林等森林抚育超40万亩,通过森林经营,每年预计可新增吸收二氧化碳36.6万吨、释放氧气32.4万吨,带来生态红利近3000万元。
另一方面抓好“护林防减”森林管护。通过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火灾防控和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等措施,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做好森林防火、防虫和防砍的三“防”工作,做好生态林和天然林的封山育林管护,通过合理森林经营,防止森林因突发事件导致的碳损失和碳泄漏,实现“以减代增”的森林资源保护项目的目标。
接下来,韶关市将抢抓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发展机遇,开展林业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固碳增汇为主要目标,探索建立林业碳汇“增汇”模型和构建林业“碳库”为基础,延伸建设林业碳预算、碳保险,碳交易等平台为内容。
此外,还将重点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通过开展森林提质扩绿、固碳增汇行动、林业碳汇调查评估——“碳库”搭建和“增汇”模型构建项目等多项任务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有效发挥韶关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持续巩固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的成效,筑牢生态安全空间,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正使韶关“北部生态发展区”的绿色价值得以实现。
南方财经:近年来,韶关林业系统如何加强与金融系统合作,推进绿色发展?
丘德周:林业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例如林木培育、造林和管理、林产品加工和流通、林业科技研发等等,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与支持。可以说,林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韶关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决策部署。韶关林业系统亦积极与金融监管单位、本地金融机构沟通协作,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助力绿美韶关建设项目落到实处。
在推动绿色信贷创新方面,首批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碳普惠个人消费贷款依次落地韶关。
在推动绿色保险创新方面,成功办理全国首单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落地广东首个林业“保险+期货”产品,在全省首创林业碳汇组合保险,以绿色金融赋能绿色发展,实现了全国全省多个“首创”。在2023年度全省评选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50个案例中,韶关市有5个绿色金融案例入选,全省排名第三。
南方财经:目前,韶关在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方面的目标是什么?下一步,在加强与金融系统合作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和计划?
丘德周:目前,韶关正深入推进绿美韶关生态建设,扎实开展绿美韶关“六大行动”,落实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提升”。
力争到2027年,韶关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40万亩,其中林分优化提升9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50万亩,混交林比例达62%,森林质量持续提升,森林结构明显改善,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县级)全覆盖,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绿美韶关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步,韶关市将持之以恒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粤北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及生态优势。韶关林业系统将继续联合各大金融机构围绕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持续探索绿色金融赋能绿美韶关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着力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韶关样板。
(作者:庞成,刘琛 编辑:喻淑琴)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