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如何撬动绿美广东“沉睡资产”?韶关探索打通林业产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刘琛,庞成 韶关报道
2023-09-25 14:58

从林权抵押到绿色预期收益权增信,韶关引入金融活水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刘琛 庞成 韶关报道

以绿水青山著称的韶关,是广东的北大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屏障,素有“南岭生物基因库”和“珠江三角洲生态屏障”之称。

从广州驱车一路向北,2小时不到的车程,穿行高速公路其间,山间林海苍翠入画,万里碧道绕城环抱,林下植被茁壮生长,粤北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当前,广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美”绣入发展蓝图,展示经济大省的“绿色担当”,擘画深远的“绿色考量”。

韶关无疑是绿美广东的重要实践样本。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粤北重要生态屏障,韶关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县域富市“三大战略”,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引领,锚定高质量发展宏大目标。

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和广东省林业局的指导下,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韶关开展深调研,将目光聚焦到广东最大一片“绿水青山”,深度调研金融支持林业产业发展,拓宽“两山”转化之路。

引金融活水撬动“沉睡资产”

从韶关市区出发,驱车半小时,延绵的竹海逐渐映入眼帘。这里便是被中国林学会评为“中国毛竹之乡”的仁化县。

依托40多万亩丰富的毛竹资源,仁化被列入广东省首批竹产业发展基地,毛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公示名单。

绿水青山是韶关的生态名片,但“山重水复”也成为制约韶关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如何让碎片化的生态资源高水平变现?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韶关金融机构已在推动创新产品及服务的落地,让生态优势成为经济优势。

鸿伟木业(仁化)有限公司就坐落在万顷林海之中,在调研中,该公司总经理刘艳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号召,最近推出了‘以竹代木刨花板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以及‘年产20万立方米全竹及竹木复合刨花板生产线’等项目”。

企业绿色转型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农业银行韶关分行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主动与鸿伟木业沟通,按照“一户一策”方案,量身定制“房地产抵押+林权抵押+信用”组合的担保方式向鸿伟木业授信9100万元,助力企业升级改造,同时有效解决企业日常的资金周转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好传统信贷产品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同时,韶关也在不断探索创新,突破传统“林权抵押贷款”限制,推出多种绿色金融产品,利用绿色预期收益权增信贷款成为满足种林户融资的有效补充。

事实上,韶关市林业资源丰富,其中划定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68.72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比重47.5%。然而,因生态公益林管理严格,林农不得擅自转让,也无法直接以林木或林地的价值进行抵押融资,对林农来说无疑是“沉睡资产”。

如何盘活这些林业资源,推动林业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韶关市分行主要负责人李强表示,中国人民银行韶关市分行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推动油茶、竹子、兰花、林果等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为加快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的扩面增量,中国人民银行韶关市分行还联合广东金融学会正在起草《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流程指引》,以促进该项业务在权益证明、质押登记、贷款申请与审批、风险处置等方面规范发展。

仁化县扶溪镇斜周村农户老肖对记者表示,他虽然有自留林地近200亩,但都已划入生态林管理,无法向银行办理林权抵押贷款。

不久后,老肖的困难有了解决方案。来自仁化农商银行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让他拓展业务规模有了更多低利率的资金支持。

“我们在‘户户通’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客户的情况后,主动上门跟他宣讲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产品,给他发放贷款5万元,并给予低于市场利率65个基点的贷款优惠利率。”仁化农商银行有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做质押贷款,不仅手续简单,利率比普通贷款还优惠,满足资金需求的同时也减轻了经济负担。”老肖说道。

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成功落地,不仅在机制上破解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融资在权属证明、质押登记、价值评估等方面遇到的难题,还能将未来预期补偿收入转化为现实收益,有效拓宽了林业企业和林农发展产业的融资渠道,实现保生态与促增收的“双赢”,更好地推动韶关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过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存在额度低、需求少的问题。

仁化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虽然我们最近落地了两笔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但林农对这块的需求还是偏少,发放的贷款额度也较低。如何进一步推广并提高贷款额度,我们还在持续探索中。”

韶关市林业局局长丘德周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对此提出建议,“每个农户拥有的林地面积有限,但是如果都可以进行流转的话,需求就大了,这个方向是值得探索的。”

碳汇增信打通“两山”转换通道

除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林业碳汇也成为金融机构聚焦的热点。

韶关林业碳汇容量大,碳储量达53亿吨,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是青山走向“金山”的变现突破口。其中,金融机构的助力显得尤为重要。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韶关市通过在始兴县、翁源县等林地开展碳普惠-林业碳汇试点,成功开发了森林经营和森林保护两个省级林业碳普惠方法学,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碳普惠运行管理机制,为金融机构开展林业碳汇业务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韶关已探索落地了多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新丰农村商业银行充分挖掘林业碳汇“即期+远期”收益,探索推广“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产品,采用“传统抵押+碳汇增信”信贷模式,将种林户在授信存续期内形成的林业碳汇指标作为补充增信,参考市场价格进行评估,经登记、公示后放贷,有效强化对种林户的信贷支持。2023年,“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产品为新丰县回龙镇一种植有6900多亩林木的种林户提高贷款授信额度229万元,以低于市场利率50个基点的优惠,发放贷款500万元。

不过由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周期长,开发条件复杂,且面临自然灾害等风险,林业碳汇的产出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也造成了银行授信风险系数的提升。如何发挥商业保险在公共环境风险管理的分担作用,进一步提升对林业碳汇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力?

在此背景下,“保险+银行”开始配合打组合拳,通过“保险+银行”的产品组合,以“碳汇保险+质押融资”模式,帮助林场以林业碳汇未来收益权作为增信手段,获得银行贷款。

李强表示,“我们打造了全国首单林业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广东省首个林业‘保险+期货’产品、广东省首笔林业碳汇遥感指数组合保险等,为林业碳汇提供风险保障和损失补偿,形成‘林业投资—林业增长—碳汇增加—碳汇交易—林业投资’的良性循环。”

2022年,广东省首单林业碳汇遥感指数组合保险在韶关市曲江区落地,为大塘镇其田村一承包有1500亩商品林的种林户提供1207万元的风险保障。

“我们立足韶关林业碳汇资源禀赋,将传统林木保险和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相组合,打造推出广东省首个同时保障林木碳汇‘存量’‘增量’的组合产品——林业碳汇遥感指数组合保险。”据太平财险韶关中心支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险种在传统林业保险保障“历史存量碳”的基础上,嵌入林木碳汇指数保险,为“碳汇增量价值”提供风险保障,并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将先进的学术研究模型转化为可行性高的生产力,提升了遥感监测碳汇的公信力和准确性。

事实上,韶关不少金融机构都对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颇有兴趣。“以预期碳汇收益权为质押不仅拓宽了增信渠道,也增强了融资便利性,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工商银行韶关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不过,一位当地商业银行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开展碳汇交易的重要前提是碳汇监测与计量。“当前,韶关林业碳汇还存在价值评估难度大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银行和第三方评估机构都缺少专业的评估人才。”

丘德周也对记者坦言,“虽然当前韶关碳储量可观,林业碳汇容量大,但每个树种、每片山林产生的碳汇都不一样,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难度较大,聘请第三方评估公司的成本也较高。”

为此,丘德周透露,韶关市林业局正探索建立统一的碳汇监测平台,以建立林业碳汇“增汇”模型和构建林业“碳库”为基础,根据不同树种的情况,测算其碳汇量,并逐渐延伸至林业碳预算、碳保险,碳交易等领域。这样可以减少使用第三方评估公司的成本费用。

李强也对记者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韶关市分行将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优化环境权益交易机制,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逐步完善绿色资产交易专业市场,确保抵质押权益及时变现;联合相关部门优化绿色信贷专项风险奖补机制,通过‘政银保担’等信贷模式,分散各级风险。”

点绿成“金”还需畅通融资“最后一公里”

多年来,韶关在林木资源点绿成“金”的这条道路上,经历了多次创新。从“林权抵押贷”到“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林业碳汇遥感指数组合保险”等,多种绿色金融产品盘活了林业产业“一盘棋”。

当然,有了这些创新探索,并不代表韶关林业产业发展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如何打通林业产业融资“最后一公里”仍是众多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

通过几天的走访调研,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由广东省政府领导、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组织开发建设、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承建的“粤信融”平台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据了解,目前“粤信融”平台网络全面覆盖广东省各金融机构网点,注册企业超159万家,累计撮合银企融资对接约57万笔,金额超2.2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为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要求,推动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支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下,“粤信融”平台将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项目的银企融资对接。

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研发中心开发总监邵景强对记者表示,“粤信融”将与林业部门、金融机构、碳交易机构等多方合作,建设林业经营主体的林业碳账户(可按农户,也可按村、镇等维度),支持广东省林业局共同推进金融机构参与公益林补偿发放的跟踪、核对,解决公益林补偿的发放难以明细对账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将探索支持金融机构针对林业经营的金融服务创新,包括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林下经济经营等,支持公益林的林业经营主体/农户将未来预期补偿收入转化为当下的经营资金活水,激活林业经营者积极性。”

事实上,在多天的走访调研中,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韶关金融机构的诸多创新正不断推动林业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强化金融与林业经济双向赋能,为全省乃至全国实现金融改革与经济转型良性互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发展提供了“韶关经验”。

(作者:刘琛,庞成 编辑:喻淑琴)

刘琛

记者

常驻广州、辐射湾区,关注湾区保险和金融领域有趣的新闻,欢迎交流探讨,微信:lc675050130

庞成

记者

湾区金融新闻部记者,常驻广州。欢迎联系交流:邮箱:pangcheng@21jingji.com 微信:pangc97,请注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