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高成长企业论”升级启动:探寻大湾区“瞪羚”密码,赋能广东“制造业当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丁莉,高慧超,视频曾婷芳,白宇航,柳润瑛 佛山报道
2023-09-22 19:56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丁莉 高慧超 佛山报道

9月22日,“第四季高成长企业论——2023粤港澳大湾区瞪羚企业深调研全媒体报道”启动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佛山记者站揭牌活动在佛山市南海区正式举行。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锚定“一点两地”新定位,向着“世界级湾区”目标纵深推进建设。这方沃土之上,一批成长性出众的科技中小企业不断孕育而出,它们犹如“瞪羚”一般,奔跑在新兴产业甚至未来产业赛道,成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重要一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角色。

自2020年以来,南财集团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高成长企业,连续3年开展一线调研,推出专业报道、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全国性、专业化财经媒体优势,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四季高成长企业论”迎来升级启动,将瞄准新型储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继续携手金融机构、专业智库和行业协会,深入创新一线,对话高成长企业创始人,推出深度财经报道、发布专业指数榜单、创建特色产业数据库、搭建产融对接平台,举办高端品牌论坛,立体解析大湾区创新密码,赋能广东“制造业当家”。

长期关注“隐形冠军”企业的广东高成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荣华表示,南方财经“高成长企业论”的专业报道,能有效提升它们在潜在客户和投资机构心中的形象,为这些科技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功能。

“在这个被发现、被看见的过程中,我们备受鼓舞,更加激发我们努力追赶,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启动仪式现场,“高成长企业论”曾报道过的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贤帅说。

解析高成长企业密码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广东在“1310”具体部署中明确,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这背后,关键要靠企业,特别是具有出众成长性和鲜明创新性的科技中小企业。

这些高成长企业有何特性?它们的创新发展有何规律可循?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如何更好推动高成长企业的孕育和发展,并更好激发这些企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自2020年开始,南财集团连续3年携手金融机构、专业智库开展“高成长企业论——粤港澳大湾区瞪羚企业深调研全媒体报道”,深入大湾区重点城市、重点产业,走访调研超百家高成长企业,不仅为这些企业的发展鼓与呼,更希望基于对其发展范式的剖析,寻获助力这些企业发展的着力点。

高成长企业普遍聚焦在新兴产业乃至未来产业赛道,从粤港澳大湾区来看,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前沿新材料、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领域尤为“盛产”高成长企业。

“‘高成长企业’的价值一定要和国家战略捆绑在一起,否则短期的高速增长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启动仪式上,广东源心再生医学有限公司创始人林彬说。

瀚晖资本创始人陈怡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新兴产业深受资本青睐,以该机构长期关注的新能源领域为例,“近两年我们已相继出手投资了一批高成长企业”。

前瞻的产业带来成长的机会,这种高成长性又赋予了其对上下游产业链的牵引力。例如,唯泰生物正协同佛山市医疗机构打造产业联盟,谋求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上下游企业集聚。此外,中浩控制依托“美妆日化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中小企业转型,约两年时间就推动超150家企业上云用云。

直观来看,高成长企业往往专精于一些细分产业领域,并通过快速发展占据一席之地,进而依托持续创新获得不断发展。例如,中浩控制、中科云图等均为“小巨人”企业。从宏观尺度来看,正是这样的企业不断集聚,构建了广东制造的新势能。目前,广东“小巨人”数量已居全国第一。

观察人士认为,这可概括为“只挖一米宽,掘一千米深”的发展模式,关键逻辑是借助细分赛道寻找蓝海市场,或是红海市场中的空心地带。以中科云图为例,该企业以无人机遥感网为支点,精准“拓荒”无人机基层治理应用。该公司总经理潘屹峰曾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按照全国41636个乡镇、每镇每年50万元经费计算,每年基层治理业务的市场规模高达200亿元,但目前参与者寥寥。

这成为“高成长企业”的一个普遍特征。例如,紫为云在人工智能红海中“锁定”虚实链接和智能交互新市场;高堪公司历时四年打磨的一项“明星单品”只为解决“不开井盖找光缆”问题;而安齿生物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既有通用型注册证又有个性化注册证的牙科种植体企业。今年初,还成为广东唯一入选国家种植体集采的本土企业。

另一方面,商业模式创新是高成长企业的另一关键特征,并成为其犹如“瞪羚”般敏捷的关键因素。例如,面对制造业企业“不愿转不敢转”的心态,蘑菇物联通过“节能收益共享分成”模式,有效提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新型商业模式,对帮助高成长企业争取更大客群与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赋能实体强大矩阵

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成长企业,无论是诞生还是发展,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这里丰沛的产业资源。

作为“世界工厂”,广东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万协通总经理王礼宇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该企业2019年迁入广州,便是看中大湾区产业环境和贴近市场优势,目前大湾区占其总体市场份额已达40%。

另一方面,大湾区资金、人才、技术资源充足,聚集了大量的金融机构与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特别是毗邻港澳,汇集着大量的国际化资金与智力资源,亦是高成长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香港天使投资基金会主席沈伟铨、澳门国际投资协会会长吴伟恩均提出,港澳与湾区内地城市之间的资金流动正在加速,各方将积极参与融通国际、内地的创新资源。

不过,资源丰富与能否实现有效配置、精准对接是两回事。现实中,高成长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仍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专业智库、主流媒体的协同赋能,特别是打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通道。

调研中,不少高成长企业反馈,资源对接获取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突出诉求,特别是高成长企业多处在融资初期阶段,面临尚未完全起步的新市场,对资金和客户有着旺盛需求。

以资金为例,前沿领域研发投入大、产业化周期长,短期难以实现经济回报,资金紧张几乎是高成长企业经历过的共性问题。例如,高勘公司便一度贷款研发,幸而3轮融资顺利完成。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秘书长肖飞认为,稳定的资金支持是企业从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必备条件,而我国的科创金融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各方协力推进。

今年4月,海通证券在大湾区的第一家创新型分公司广州南沙分公司揭牌成立,并与南方财经等达成战略合作,海通证券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蔡昭鹏表示,接下来,海通证券将从助力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支持大湾区企业上市、股权投资助力特色产业等方面,为大湾区企业做优做强注入金融支撑。

另一方面,如何熬过市场培育的艰难时刻、提升行业知名度以及链接行业生态伙伴,也是关键命题。中浩控制总经理张昊回忆,创业前五年,国内制造业转型理念尚未普及,技术人员屡被拒之门外,企业一度“无单可接”。

现实中,各方亦在积极推动“破题”。例如,今年以来广州工信局就召开了四化赋能培训推介会,中浩控制等高成长企业均在邀请之列,今年其美妆日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冲击300家客户大关。

针对这些企业所需所求,南财集团亦不断探索通过实施“高成长企业论”活动,立体构建赋能企业发展的功能矩阵。

“第四季高成长企业调研报道将迎来进一步升级,将紧紧围绕广东‘制造业当家’战略,推出系列全媒体报道、创建特色产业数据库、发布专业指数榜单,并运行大湾区高成长企业俱乐部,举办产融对接研讨会、年度高端品牌论坛,打造赋能大湾区实体经济高质量的矩阵。”南财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报系党委书记、总编辑邓红辉表示。

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成长企业”俱乐部为例,目前已集聚首批成员单位达24家,正立足深调研了解企业需求痛点之后,为高成长企业搭建亟需的“政产学研金”对接平台。

和君咨询合伙人陈雅兰也表示,希望咨询服务能够为企业提供产业趋势、企业管理、公司上市、资本运作等方面可靠服务,催化企业技术变现,推动更多大湾区高成长企业诞生和壮大。

(作者:丁莉,高慧超,视频曾婷芳,白宇航,柳润瑛 编辑:吴蓉)

高慧超

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常驻佛山,长期关注产业经济、金融、科技,欢迎沟通交流!邮箱:460335715@qq.com;微信yanbug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