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市召开。广东作为经济体量最大的省份,“百千万工程”对于县域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典型意义,颇为值得持续关注与深入观察。
“百千万工程”靶向广东地方发展的最突出短板,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既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也包括区域发展不平衡。尽管广东是经济总量最大的发达省份,但仍然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作为广东发展的最突出短板,保持着战略清醒,并将“百千万工程”作为解决这一突出短板、努力把短板变为潜力板的战略抓手,在实践探索中作为县(市、区)工作的总抓手。“百千万工程”通过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圩镇建设和乡村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从县、镇、村三级体系性不断补齐短板、强基固本,激发释放县镇村发展活力潜能,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
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推动要素持续向县镇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从而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强县是牛鼻子,不论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与产业集群,还是新型城镇化,以及体制机制改革等重要工作,均需以县域为重要载体和转化中枢。因此要基于强县战略,将县域改革、镇街体制改革、新型农村集体实现方式探索三者有机结合,县域驱动、赋能镇村,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例如,10月25日,佛山南海区农村集体创新共富1号中科沃土资管项目签约,打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资金托管投资的“第一炮”,也将现代金融创新与工具引入了强村富民工作。同时,集体经济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本与资金支持,促进强村与强县实现良性循环。
“百千万工程”是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探索实践。县域高质量发展要建立在现代产业体系基础上,培育县域优势产业与产业集群,必然要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例如,广东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据相关报道:十年来,广东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年进出口额从1.1万亿元增长到2.3万亿元;累计新设立境外企业(机构)1468家,直接投资48.4亿美元。这也为县域现代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农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就是重要的实践探索。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港澳地区、内地24个省(区、市)、138个地级以上市(州)加入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体系合作共建行列。到2023年7月,山东省寿光市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潍坊配送中心共向大湾区城市销售西红柿、黄瓜、尖椒、茄子等19个品种蔬菜2.75万吨,交易额1.73亿元。广东省内韶关、惠州等农业资源优势地区,借助该工程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融入农业外贸体系,仅韶关就建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韶关配送中心、韶关乐昌RCEP企业孵化基地。由此可见,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外部动力,增强区域协调、城乡协调新动力,构建城乡、区域之间要素流动、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作为头号工程和总抓手,会议提出要按照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抓紧抓实。可以看到,“百千万工程”的战略和全局意义更加凸显:一是将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两者并为“一张图”、实现良性循环机制,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二是体系性强基赋能,打通县乡村三级要素流动、改革联动的新机制,打通堵点、畅通路径,以基层改革激活地方经济活力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三是为县乡村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新机制、新路径,县域工业与乡村农业受益于新发展格局,激发新活力、新动能;四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下,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寓于其中。
(本文作者:王东宾,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项目主管)
(作者:王东宾 编辑:洪晓文)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