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应用基础研究,也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和社会共同参与,多元化投入以减低风险。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既解决了科技成果的源头问题,也解决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具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顾婷婷 杭州报道
2024年浙江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在我国经济已经转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企业作为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点,应如何发挥黏合作用,贯通起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链条,助力提升新质生产力?
浙江省人大代表、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监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主任邵峰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今年浙江省两会,邵峰提出《关于支持企业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的建议》,他认为在新形势下,企业要努力从“创新主体”向“科技创新主体”转变。同时,企业发展应用基础研究,也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和社会共同参与,多元化投入以减低风险。
浙江省人大代表、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监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主任邵峰
《21世纪》: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在提升新质生产力层面应该怎么做?
邵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企业作为主体,必须精准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挥自身的优势。
首先是选准“赛道”。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进入门槛高,但发展空间大,具有长远的发展价值;
其次是创新“机制”。企业应构建一个既能保障研发投入又能激发创新活力的制度,比如以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入研发、对创新成果实施重大奖励等;
最后是引育“人才”。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资源,要培育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企业人才队伍应呈现金字塔结构,不仅需要“高度”,也需要“宽度”。
《21世纪》:企业发展应用基础研究,如何面对投入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的难题?
邵峰:一个新产品,从原理研究到商业化,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等阶段,中国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较强的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容易摘的果实基本摘完了。
下一步将进入科技探索难、风险更大、回报周期更长的发展阶段,产品研发需要延伸到应用基础研究,针对该阶段的特点,企业需要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比如技术路线图,明确研发方向和目标,而且需要引育适合应用基础研究的人才,现在很多企业设有博士后工作站,通过招收博士后来解决人才问题。
此外,企业发展应用基础研究,也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和社会共同参与,多元化投入以减低风险。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既解决了科技成果的源头问题,也解决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具备多元化投入的可行性。
《21世纪》: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在科创金融领域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邵峰:对于成熟企业而言,其研发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然而,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由于其资产规模较小、财务状况不稳定等因素,更需要金融支持。
金融机构可以开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例如专项贷款、知识产权融资及优惠利率等,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这些金融服务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还可以降低其融资成本,提高其创新的积极性和成功率。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这次浙江省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就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特色分支机构,在融资额度、利率定价、审批通道、绩效考核、产品研发等方面实施专项管理。
(作者:顾婷婷 编辑:卜羽勤)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