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向上拼经济:“二次创业”再出发,“3万亿之城”如何开干?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梦璇 广州报道
2024-02-21 09:08

11区主官在大会上纷纷亮出2024年拼经济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梦璇 广州报道

“今晚,广州市政府招商代表团和各区招商小分队将出发奔赴欧洲进行招商推介。”

“明天,我们将举行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接下来一周,我们将集中开展高质量发展分主题论坛活动。”

龙年启程,时不我待。在广东省举行高质量发展大会次日,广州市紧锣密鼓召开全市高质量大会,围绕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关键词,释放推动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2023年,广州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社会消费品零售、外贸进出口、固定资产投资3驾万亿级马车拉动经济量质齐升。面向2035年,广州将以“二次创业”奋进姿态,大干12年,再造新广州,力争经济总量翻一番,朝着中心型世界城市阔步迈进。

“要干的事情还很多,时间紧、任务重,最关键就是要推动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在会上表示,2024年,广州锚定经济增长不低于5%的目标,全力促进消费、进出口保稳提质,推动投资增效扩量。

“3万亿之城”如何在开局之年踩油门,跑起来?

铆劲开干,11区立状谋增长

春播一粒粟,秋收万担粮。“高质量发展”动员令下,11区主官在大会上纷纷亮出了2024年的拼经济“任务书”和“路线图”,南沙区更是立下全市最高的7%增速的军令状。

“今年,南沙将开足马力,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南沙区委副书记、区长吴扬表示。

具体来看,在科技创新方面,南沙将推动南沙科学城聚能成势,规划建设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筹设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建好用好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等载体,共同打造广州活力创新轴。在产业创新方面,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互促,完善“2+5+2”先进制造业体系,聚力两大支柱产业“固存量”,深耕5大战新产业“拓增量”,布局两大未来产业“谋变量”。

吴扬透露,南沙将加快落户中船高端海洋装备基地,今年重点推动润尔眼科、晶泰科技智能CXO等百亿级项目开工,实现三年内增加值超1500亿元;预计新引进总投资或产出达100亿元以上项目6-10个。

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二天,广州举行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开工项目319个、投资3212亿元。据悉,广州全年安排市重点项目844个,年度计划投资380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281个,产业建设项目365个,生态环保项目11个,社会民生项目109个,城市更新项目78个。

365个产业建设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有212个,占比近六成。其中,落地在花都的就有东风日产四期、高景太阳能高效光伏组件、赛拉弗10GW光伏组件制造项目。

花都区委书记邢翔表示,在汽车、新能源、临空“3个千亿产业”上,花都将支持龙头企业东风日产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整车出口事业发展,力争汽车工业产值实现正增长;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建设,推动高景、赛拉弗等项目投产达效,引进龙头企业落地;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和低空经济。

由南往北,再向东看,立足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高地,黄埔区正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产业提档。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发言表示,今年黄埔将深入推进招商筹建“123”行动,每个重点产业引进10个以上建链强链项目,全年实现400个项目签约落户、180个项目开工筹建、120个项目竣工投试产。

项目为王,产业第一。为加强要素服务保障,加快“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广州还将加大力度推进2600亿基建、1800亿城市更新、1800亿工业投资。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回应,将聚焦1593个重点项目“攻城拔寨”、219个新开工项目集中攻坚,“一项目一策”倒排工期、明确节点、落实责任,做到应开尽开、能开早开。

互促双强,激发产业科技动力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4年广州预计研发经费投入超千亿元,投入强度力争突破3.5%,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更强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广州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完善各类产业生态,聚力做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新型储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积极抢占人形机器人、生命科学、蓝色能源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作为超高清显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TCL华星广州T9项目二期建设预计今年一季度厂房完工,四季度量产,2025年实现180K满产。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广州华星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军介绍,通过二期项目建设,将增加一倍产能,大幅提升工业产值。

赵军表示,广州华星依托“旭日”计划,积极发挥链主带动作用,构建更加开放、共赢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以更大力度推动显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攻克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打通制约产业科技创新的卡点堵点,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 促进人才、产业、资金、信息要素畅通。大会期间,从政府、企业、院所到高校,携手合作、共建生态的声音频繁在会场内外响起。

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的华南理工大学,已培育上市公司、大型企业的创始人、掌舵者超200位。面向未来,校长张立群表示,学校将全面激发广州国际校区新动能新势能,发展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助力广州科技创新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建设。  

优化人才成长生态,推动人才蓄水池“由浅到深”,广州市科技局提出做实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和海外高水平大学STEM博士驿站,并亮诺: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培育具有“院士基因”的青年科学家和“企业家基因”的创业者。

同时,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建设3000亿级风投创投集聚区,把各类研发创新平台优先布局在企业,把各类支持资金优先安排给企业,打通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的转化通道,全年新增十个概念验证中心、百个成果应用场景、千家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完善“产业出题、科技答题、市场阅卷”的机制,广州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深度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更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广州实验室深度融合供给侧和需求侧,深化与黄埔区政府、多家龙头企业等合作,强化小试、中试环节,争取打通专项基金、概念验证通道,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副主任、市科协主席徐涛表示,将充分发挥科技群团的组织优势和联系优势,探索完善“引育留用”人才工作模式,吸纳国内外一流尖端人才,为广州“二次创业”提供人才支撑。

广州低空经济领域代表性企业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华智表示,亿航智能与合作伙伴已在包括广州在内的大湾区核心城市建设启动相关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2024年将携手更多国内外合作伙伴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市场,加速推进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商业运营进程,积极参与基建、运营等低空产业相关法规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为低空经济的广泛应用提供标准与范例。

(作者:陈梦璇 编辑:喻淑琴,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