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向上|现场“吸金”628亿元,广州“头号工程”如何落实大抓产业“关键一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梦璇
2024-02-28 17:33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梦璇 广州报道

2月26日,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大抓产业发展,坚持项目为王,加力提速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主题研讨会。会上,“百千万工程”2024年第一季度15个重点项目举行合作签约,彰显了广州以产业发展支撑这一“头号工程”从开局起步转向纵深实施的“关键一招”。

实施好“百千万工程”,要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一年来,广州实施总投资超1.6万亿元的区域经济重大项目。在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之后,广州“百千万工程”如何加力提速,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干”?

“吸金”628亿元,产业项目放实招

投资超百亿、拍地即动工、拿地75天即投产、85天完成首块产品下线,去年年底,广州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高景”)的16GW光伏组件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正式在花都区投产,当年累计工业产值5亿元,累计销售额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实现了良好的开局起步。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广州打造北部增长极的产业空间新规划、新布局,以坚持绿色先行、绿色赋能的绿色低碳理念。”广州高景副总经理宋健肯定道。

当前,花都正锚定光伏、储能、氢能三个万亿级产业新赛道,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打造新能源产业“万亩千亿”大平台,这与广州高景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2023年,广州高景紧抓广州市实施“百千万工程”重大契机,响应大抓产业发展号召,继珠海西宁和宜宾项目后,乘着花都区谋划项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的东风,将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融入广州市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中。

宋健透露,广州高景力争在2024年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累计销售额投资100亿,固定资产投资预计10亿元。同时,2025年落地建成1GW光伏电站并网投运,带动光伏上下游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链发展和升级,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产业兴则百业兴。此次大会上,广州“百千万工程”持续发力,在产业项目上出实招、见实效。大会现场举行了“百千万工程”2024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合作签约仪式,15个项目总投资额超600亿元,签约主体覆盖广州多个区镇,签约内容囊括蚂蚁集团项目、荔湾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园项目、因湃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顺兴绿色建材创新产业链条建设基地等一批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的项目。

用金融“活水”为“百千万工程”赋能提质,现场,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与农业银行广州分行达成战略合作。农业银行广州分行行长李大龙表示,将在未来3年内,为广州市“百千万工程”项目提供超3000亿元的信贷支持,重点加大产业发展金融供给,以金融动能“贷”动广州强区兴镇富村。同时,为推动金融要素下沉到区,延伸到镇,服务到村,提升金融供给的适配性,农业银行一级支行与11个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举行合作签约,农行广州分行辖属机构与广州市入选省首批典型镇村结对共建,共同打造金融服务区、镇、村示范样板。

坚持产业立镇、项目为王,参与结对共建的白云区钟落潭镇党委书记刘耀均表示,今年将接续招引一批走前沿、重科技的龙头项目,争取年内新增化妆品和生物医药项目18个,协议投资额超100亿元,打造一个千亿级的化妆品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两个百亿级的种业集群与农产品流通业集群并进的格局。

签约大干的氛围激发了军安控股集团董事长黎辉乔的投资信心。在与其他嘉宾的现场交流中,他主动向从化区、增城区自荐:“欢迎各位抛来‘橄榄枝’,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意愿为广州市的‘百千万工程’打造一个生物基新材料示范项目。”

用新质生产力补齐发展短板

2月的羊城春意盎然,在从化镇江浦街锦一村内的锦洞河里,一畦畦西洋菜正在肆意生长。经山泉水滋养的“锦洞西洋菜”口感清甜,受到市场青睐,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绿宝石”。

“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的不到10万元,到2023年,已经突破500万元,增长了50倍。” 从化区锦一村党总支书记黄润财分享的这组数据,不仅是锦一村村民辛勤劳作的答卷,更是广州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实践的成效缩影。

高质量的高度由发展的短板决定, “百千万工程”正是广州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北部山区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今年1月广州出台了“北部山区22条”,补齐制约广州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短板,支持北部山区8镇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业态,加快推进广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聚焦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伟兵介绍,广州酒家支持增城正果镇打造“文化古城、绿美山城”品牌,推动陶陶居饼家进驻正果老街,与利口福消费帮扶线下门店形成联动帮扶效应,继续组织正果镇荔枝、丝苗米等优质农产品参加展销会,电商直播,助推优质农户“出山入湾”。

过去一年,包括锦一村、正果镇在内的广州2区7镇57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各区镇村都是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因势而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示范。

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智库专家、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顾问顾益康看来,产业融合发展是大趋势。如何发动民营企业、社会力量、乡贤等参与“百千万工程”,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乡村CEO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农业中或者乡村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是‘人’这个要素。”顾益康建议,广州要加大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不仅要捐资,更要投资,要引导社会资本、民营企业进入广大乡村,包括投入数字化、绿色化的农业技术、农村生活。而只有在做好科技、文化、人才赋能等一系列工作基础上,才能推出体现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策略。

“越秀集团在从化区投资20亿元、调动整个集团资源,倾力打造了越秀风情田园综合体,构建了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也带动了当地的农民朋友们增收致富。”总经理林昭远认为,从实践来看,国企带头投入重资产,让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做轻资产运营,这一合作方式更加可靠。

徐伟兵表示,广州酒家集团加强产业合作携手打造的“广州酒家盐焗鸡”帮扶产品“爆火”后,今年将投入更多资源力量研发藤椒鸡、白切鸡等新品,助力清远鸡百亿产业发展。同时用好“粤菜师傅+技能培训”金钥匙,培养一批乡村致富带头人,以人才振兴赋能产业振兴。

“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最热关联词,如何通过创新积极抢占发展新赛道?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表示,对于广州,在以数字农业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方面,关键是要推动种业和农机的创新发展。

2020年罗锡文院士率领团队在增城区启动了全球首个水稻无人农场建设,2021年早稻种植的19香优质丝苗米产量达到662.29公斤,平均产量高出了32%。

“实践证明,人不下田也能种好地。”罗锡文院士认为,水稻和蔬菜是广州的优势产业,要进一步培育优质专业品种,保持竞争力,就要在牲畜和家禽产业的关键性能方面赶超先进水平。同时,要在三方面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发展,一是大力推动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发展,二是要抓紧推进丘陵山区小型农机的发展,三是补齐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的农业机械化短板。

(作者:陈梦璇 编辑:喻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