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
“稳定外商投资,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通过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加强跨境贸易投资合作,有利于推动国家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在提交的《关于加强建设外商投资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议的提案》中表示。
去年以来,市场关于中国吸引外资规模变动的情况持续引发关注。
“我们把时间拉长一点看,我国引资规模仍然处于近年来的高位。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63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是1.13万亿元,虽然同比出现了下降,但是规模上仅次于两个比较特殊的年份,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1月26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在王文涛看来,短期外资数据出现一些波动,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现象,特别是有一些大项目的落地,往往会影响当年以及明年、后年的波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敞开怀抱,真心欢迎各国企业投资中国。”
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外商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在扩大市场准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李民斌认为,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努力让中国在世界动荡环境下,成为跨国投资的“稳定器”和“避风港”。为此,必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必须在立法、司法上为中外投资者提供一视同仁、一体保护的清晰、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
事实上,早在去年7月,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外资24条”),受到外资企业普遍欢迎和高度关注。
2月28日,商务部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指出,文件出台尽管只有半年多时间,但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外资24条的大部分措施已落实或取得积极进展。并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与有关部门、地方一道,继续推动外资24条各项举措加快落地见效,并听取外资企业意见建议,开展落实情况的全面评估,不断改进工作,增强外资企业的政策获得感。
李民斌表示,“稳外资盘”必以“营商环境”为关键,“营商环境”建设必以“法治化”为核心,当前“稳外资盘”主要面临制度面的开放程度仍需不断深化、治理面的执行水平仍需不断提升两方面的问题。以后者为例,李民斌表示,除了出台全国统一的相关法律条文和政策规章,外商投资在治理层面还可能会面临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歧视对待、维权无路等各种具体问题;地方性的限制措施或配套细则的更新滞后等,也会导致严重的不平等、不公正问题。“这些都可能对投资信心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不良后果。”
为此,李民斌提出了不断完善法律、政策层面的建设,切实重视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强涉外执法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的政策建议:
落实平等保护、全面保护的要求,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外资机构需要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游戏规则”,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参与到规则完善和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可考虑建立基于互联网统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让外资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政策立法动态、实时统计数据,获得政策解读,参与调研反馈及表达实际需要;另外,不断加强外企权益的平等保障,尤其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产权保护、争端解决等重点领域,杜绝任何形式的不公平限制和歧视性措施,坚定落实外商投资企业的国民待遇。
不仅要在规则层面重视,更要在具体案例中加以应用。尤其是处理涉外经济纠纷的领域,除了赋予当事人平等法律地位外,要努力查明、正确理解相关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甚至外国法律;在保障司法主权不动摇的前提下,准确运用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在个案判决和裁定中,让司法判例既体现国家意志,又体现国际水准。必要时,最高法院等司法部门要出台更为细化、可操作的工作规范,指导地方司法机关具体落实。
在涉外执法机制方面,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必要时可以设立联席会议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发挥东部地区“经济引擎”作用和自贸区“试验田”功能,汇聚涉外专业人才;引入专业处理国际投资、经贸、金融纠纷的国际机构,为其提供展业便利,并学习借鉴其宝贵经验。在与法律相关的跨境数据及资本流动、人员往来方面提供更大程度的便利。针对经贸、金融等专业领域,继续深化建设多元化、国际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作者:李愿 编辑:周炎炎)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