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与安全供给仍是“重头戏”,清洁替代与拉动投资并行

21能闻费心懿 2024-03-01 21:3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费心懿 上海报道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是重中之重。

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到,全国能源系统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稳步增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能源改革创新纵深推进,高水平能源国际合作全方位拓展。会议强调,聚焦落实“双碳”目标任务,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发展与安全统筹前进

目前,我国风电、光伏等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接近40%。

具体到2023年来看,我国可再生能源保持高速度发展、高比例利用、高质量消纳的良好态势,为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能源转型、扩大有效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5.4亿千瓦,增长54.0%;2023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3190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24年新投产发电装机规模将再超3亿千瓦,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0%左右,但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凸显。

事实上,为保障能源安全供给,近段时间以来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正在积极出台。

3月1日,《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发布。该《意见》提到,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该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新形势下为实现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和清洁低碳转型,需要配电网进一步提质升级。要求配电网更加坚强可靠、具备更强的承载力且更加智慧灵活。

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还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5%以上等目标。

绿色低碳转型

从新年伊始的地方两会上,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仍是高频词。

不少资源富集地区提出了促进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重点发展。例如,河北、河南、浙江、广东、云南等多地明确了2024年新能源装机目标。

多地也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拉动投资的重要措施之一着力培育。例如,内蒙古力争新能源全产业链要完成3000亿元投资;云南加速硅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布局,使得增加值增长15%,大力发展动力和储能电池,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增长30%;青海的目标是深化储能多元化打造行动,推进绿氢应用试点示范,加快天合光能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光伏制造业产值力争突破千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国两会有超过160名来自能源、电力领域的代表、委员出席,他们分别来自能源主管部委、电力系统、石化、煤炭、新能源、光伏、电气设备等各个细分领域。

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多位代表委员释放了与新能源发展相关的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提到,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分布式光伏发展方面,汇丰银行与世界资源研究所对大湾区分布式光伏发展合作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分布式光伏在大湾区虽发展潜力巨大,但在投融资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创新商业模式和推出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等措施,可加快推动分布式光伏在大湾区的发展。

对此,王冬胜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光电基础数据建设,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的商业化运作,并将光伏应用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提升光伏在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绿色社区创建中的应用比例。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金融机构应在研究各地已有“光伏贷”产品效果的基础上,推出年限、额度、利率更加符合粤港澳大湾区特点的“光伏贷”产品。相关产品可以考虑贷款利率与发电量表现挂钩。还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的产权资产转换为可交易的投资产品,以低成本资金促进分布式光伏电站流动交易。此外,推动项目收益险尽快落地,并进一步丰富保险产品,如推广光伏电站融资险及发电量损失险等,鼓励保险机构向符合高质量要求的投保光伏资产提供保费优惠。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计划提交4条建议,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

在关于修改可再生能源法的建议中,张天任提到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实施,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予以修改,迄今已有14年。随着产业发展,该法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约束漏洞。张天任建议,修改完善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优化调整电价补贴;细化相关法律责任条款。

在关于加快制订应对气候变化法形成碳减排立法体系的建议中,张天任表示,加快制订应对气候变化法,形成碳减排立法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要,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法治保障,也为我国在深化气候领域双多边合作中争取主动权。

(作者:费心懿 编辑:包芳鸣)

费心懿向TA提问

21产经版记者

关注新能源产业,物流快递产业。联系方式:1891767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