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不通”变“通”,《前海规划》提速深港融合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曹媛 深圳
2024-03-05 18:11

2023年12月21日,《前海规划》正式发布,诞生已有13年的前海合作区,迎来了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产业规划等内容的全面更新,新蓝图正在加快落地实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特区政府会致力把各发展中的难点、堵点一一打破,将‘不通’变成‘通’,将‘不顺’变成‘顺’,助力所有人抓紧拥抱湾区的机遇。”近期,香港特区政府在政府总部举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简称《前海规划》)宣讲会,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在会上强调。

目前,正值2024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议案、提案也都涉及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深港合作。例如,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杰建议,要充分利用好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大湾区的重大合作平台,探索降低外资金融机构尤其是港澳机构的准入门槛,支持机构在此类区域更加便利地获得业务许可...

2023年12月21日,《前海规划》正式发布,诞生已有13年的前海合作区,迎来了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产业规划等内容的全面更新,新蓝图正在加快落地实现。

深港融合提速:前海助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023年,港人陈司诺的元宇宙创业项目“闻歌科技”落地前海梦工场,从考察到最终落地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在前海办公,经营成本比在香港低得多,也不影响我们接香港的订单。我们在香港和内地都有智慧展厅项目在推进。”陈司诺向记者表示。

陈思诺的创业项目落地前海,是深港融合提速的典型案例。《前海规划》赋予了前海“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的全新战略定位,探索香港参与前海发展新模式。具体来看,《前海规划》要求坚持依托香港、服务香港,加快推进规则机制一体化衔接、基础设施一体化联通、民生领域一体化融通,为香港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

《前海规划》在深港合作方面提出3项指标,即到2025年前海港资企业达1.1万家、香港居民就业数达1万人、在港澳提供跨境政务服务事项达400项。

锚定上述目标,2月6日,前海管理局联合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香港贸易发展局、深圳南山区和宝安区发起设立“前海港企服务总站”,将整合深港两地港企服务项目,为港企提供一站式服务,首批将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对接、品牌推广、法律保障等服务事项。

此外,为支持香港居民就业,前海梦工场目前已成为香港青年内地创业的“第一站”和“首选地”。“前海香港青年发展中心”也于近期正式揭牌,将支持香港青年在湾区生活、实习、就业、创业,并建立一站式咨询、宣传及交流平台。

“深港两地陆续发布了加速湾区融合的政策,推动了人才、市场、金融、机制等诸多层面的互联互通。其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流通。”众安国际总裁许炜向记者表示。

“深圳可为香港金融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动力;而香港可利用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优势,两地协同推进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众安银行于2019年成为香港首间持牌虚拟银行,众安银行的股东之一众安科技设在深圳前海,有不少技术团队在此办公。

港企、港人陆续汇聚前海。2023年,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孵化出香港创业团队超600家,累计152家全球头部服务商落地前海,法国安盛集团等336家金融机构入驻。

在港澳跨境政务服务方面,前海也在持续探索。2023年10月9日起前海e站通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智方便”登记服务柜位,在内地工作及生活的香港市民在前海即可办理300项香港特区政府服务和商业服务。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履行好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与中央有关部门一道,全力支持广东省和深圳市,以落实《前海方案》、《前海规划》为抓手,深化深港全方位合作,为推动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协调发展司司长吴树林在上述宣讲会上强调。

改革创新深化:前海88项制度创新全国复制推广

2024年3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Roberto Azevêdo)、英国前大法官威廉·布莱尔(William Blair)就任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会理事,深圳国际仲裁院是前海全力打造国际仲裁特色“样本”。

在阿泽维多看来,“深圳国际仲裁院不是一个区域机构,而是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全球性机构,代表着高层次的制度开放,这一点深深吸引了我。”

《前海规划》发布后,前海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截至目前,前海已累计推出83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8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2023年7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前海以综合分90.87分蝉联榜首,与上海(浦东)、广东南沙同属第一方阵,并在“政府职能转变”“法治化环境指数”两个单项指数上位列第一。

2023年,“前海金融30条”“海关总署18条”等政策落地,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执业范围由18类扩大到22类,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大宗商品交易额突破1300亿元、增长64.2%,深圳国际仲裁院化解商事纠纷金额1419.9亿元、保持全球前列……制度创新激发经济活力,2023年前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

在改革创新方面,前海还在行动。据悉,前海将进一步加强改革的系统性、集成性,完善区域治理模式,构建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优势叠加的管理体制,积极拓展港澳人士、专业机构参与前海开发建设的新模式。同时将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商事登记行政确认制和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推动港澳跨境电子证照、公证文书等跨境共享应用,打造全球一流营商环境;深化科技合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深港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打造一批首创性、标志性的改革项目。

产业优势互补:香港将联系湾区城市打破发展痛点

作为前海目前唯一一家港资控股公募基金公司,恒生前海基金是前海在资产管理行业促进深港合作的代表作之一。“恒生前海基金致力于成为一家具有跨境特色的资产管理机构,为深港合作和前海发展作出贡献。”恒生前海基金总经理刘宇向记者表示。

《前海规划》赋予了前海“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的定位。在大湾区“制造业当家”的背景下,前海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记者发现,深港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特点,使得双方在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上具有极强的互补性。

深圳是“工业第一城”,2023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4489.68亿元,同比增长8.8%,占GDP比重自2021年以来逐年递增,持续提升至41.9%。香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长期维持在90%以上,金融、财会、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业水平比肩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

深圳对接香港,工业对接现代服务业,前海便是关键节点。如在金融领域,在前海,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提高了跨境投资效率,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II类、III类银行账户试点银行范围扩大...港资、港企、港人能更便利地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

例如,以恒生前海基金为代表的香港金融机构便充分发挥其优势,积极参与到大湾区建设中。刘宇明确表示,恒生前海基金目前探索的方向,首先是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他表示,“恒生前海基金权益投资部分,重点投资于具有先进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此外我们也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主题的专户产品,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更好地为契合国家战略的行业提供服务。”

未来,前海如何在强化联结深港金融业枢纽作用、加快金融业高水平开放上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告诉记者,“首先,要强化制度创新,充分运用好“特区中的特区”的政策优势。同时,要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2014年,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在前海深港合作区注册成立。

除金融领域外,在法律服务领域,“港资港法”“港资港仲裁”等创新举措大大增强域外商事主体投资前海的信心。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已有8家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入驻前海,前海也是广东获准开展中国律师事务所与外国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的唯一地区。

深港持续在各产业领域进行优势互补。据了解,前海将重点抓产业体系,落实《前海规划》,深入实施“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做强深港国际金融城、法务区、人才港等三大平台,打造融资租赁、人工智能、航运服务等“6+6”产业集聚区。例如,在《前海规划》出台后,前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速,截至2023年底,前海人工智能企业已达289家,涉及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商汤科技、思谋科技、小马智行、海柔创新、微众银行等一批头部企业均在前海布局。

香港方面,曾国卫也明确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会主动联系各湾区城市,优势互补、深化合作,致力把各发展中的难点、堵点一一打破;将‘不通’变成‘通’,将‘不顺’变成‘顺’,推出更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措施。”

(作者:曹媛 编辑:孙超逸)

曹媛向TA提问

21报系深圳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大湾区金融业发展,聚焦深圳。欢迎交流爆料哇!VX:clytie158106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