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把握新质生产力,加强与北京科技创新体系融合

城市经济地理周慧 2024-03-08 20:4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慧 实习生刘龙珠北京报道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滨海新区是天津的经济大区,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功能区和天津“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的核心区,滨海新区未来产业将如何发展?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国两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

单泽峰表示,滨海新区将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这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强与北京的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抓好智能科技、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加快布局生物制造、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领域。

另外,对于扩大对外开放,单泽峰表示,下一步滨海新区要发挥“两港”资源优势,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立高效便利的贸易流通体系,服务实体的金融创新体系,同时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 受访者供图

重点布局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

《21世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国家级新区,滨海新区将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将重点发力哪些未来产业新赛道?

单泽峰:我们将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这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强与北京的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争取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同时,高标准建设滨城科创区,推动优势科技资源与产业创新发展有效衔接,增强合成生物技术、先进计算等国家级创新中心服务产业能力,从而以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快布局生物制造、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领域,深入实施“8151”工程,加快培育未来发展新动能;二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突出抓好智能科技、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中力量打造新兴产业集群;三是推动优势产业焕新升级,加快绿色石化产业向精细化转型,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助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就发展新能源产业做出专门部署,新能源是滨海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请谈一谈滨海新区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规划。

单泽峰:滨海新区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光伏、风电、氢能、冷能、动力电池等领域协同创新、多轮驱动的特色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总量达297.7万千瓦,集聚国家管网集团冷能、华电集团盐光互补、中环太阳能单晶硅片等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高质量抓好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壮大绿电产业“底座”。今年,将全面推进三峡海上风电项目、龙源南港30万千瓦海上光伏、海晶100万千瓦盐光互补等项目,推动三大整车企业新能源新车型下线,加快冷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积极谋划开展海上漂浮式光伏项目,推动工业区、产业园区等实施智慧化能源管理,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并网装机将超过400万千瓦,在全市率先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二是高强度投入优化电网结构,让更多绿电送得出用得好。重点推动大同—怀来—天津北—天津南第三条入津特高压通道建设,加快实施神华天津220kV升压站项目,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提高外受绿电比例,构建500千伏扩大双环网。同时,依托绿电交易发展中心,实现绿电直供重点项目、重点园区,提升绿电本地消纳水平。

三是高水平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装备制造和储能等关联产业。重点推动TCL中环高效叠瓦二期,推动光伏全产业链可持续创新。加强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巩固风能全产业链集成竞争优势。加快力神24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完善储能产业生态。以天津市氢能示范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建设氢能产业专精特新集群,打造北方氢能应用先行区、京津冀氢能供给集散枢纽。推动天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工厂投产,建设一批标准化综合能源站,加速甲醇商用车推广应用。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试点示范,探索产业集群及商业化发展模式。

联动京津冀力量,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1世纪》: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方面,2024年将如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单泽峰:近年来,滨海新区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承接载体,提升市场化方式引聚资源能力。下一步,我们将联动京津冀力量,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是推进科技创新协同,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高标准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创新平台,促进更多首都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北京研发、天津制造”的局面。

二是推进产业体系协同,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车、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体系融合。

三是推进基础设施协同,巩固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高铁(天津段)、京津塘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建设,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四是推进公共服务协同,完善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机制,进一步扩大医保、社保、养老等事项“同事同标”范围,完善“落学、落户、落住、落职”保障体系。

五是推进社会治理协同,完善重大工作联合会商、重点区域联合治理、数据信息联合共享等工作机制,持续抓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守住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

六是推进生态环保协同,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区域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流域上下游水环境协同治理、危险废物转移处置合作。

《21世纪》:2024年是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第十年,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滨海新区下一步有哪些举措吸引和用好外资?

单泽峰:一是围绕建立高效便利的贸易流通体系,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发展“陆海联动、铁海直运”模式,在更多产品领域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业务。优化综合保税区管理模式,实施卡口分类分级管理,提升“二线”进出区便利化水平。

二是围绕建立服务实体的金融创新体系,落实好“金改30条”等金融政策,推动FT全功能型资金池等高阶金融产品深化应用,做大做强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特色金融产业,加快建设飞机、船舶海工、离岸三个世界级租赁中心。

三是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出人才跨境便利措施,优化推荐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政策,开展外商投资企业高管、专家及家属入境便利化试点。

(作者:周慧 编辑:李博)

周慧向TA提问

政经科技记者

政经记者,关注消费市场、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工作微信:zhouhuituotuo,联系请注明单位和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