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建议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21新健康林昀肖,实习生马瑜欣 2024-03-08 14:11

抑郁症的治疗需要行为认知的改变,治愈方法中传统文化要素占比70%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昀肖 北京报道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40%,初中生为30%,小学生为10%。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与抑郁症专家交流和调研中了解到,抑郁症的治疗需要行为认知的改变,治愈方法中传统文化要素占比70%以上。”对此,今年全国两会,张其成带来了《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提案》。

在提案中,张其成分析指出,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多发是受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影响,学校教育的功利化与唯分数论也较为严重,尤其是缺乏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格教育中十分重要。

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张其成在提案中提出四方面建议:首先,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课程体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教育资源;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第三,加强国学经典的系统学习,改变固有教学模式;第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搭建良好的社会支持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受访者供图

改变认知是最大挑战

“在普遍认知中,人们一心为了升学和分数,认为传统文化与升学率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教育体系的最大障碍。”张其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对此张其成坦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人格是由先天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健全人格包括积极的自我心态、勇于接受现实考验、恰当地认同他人、丰富的主观经验。

“有的孩子遇到一点小挫折,甚至就会走上绝路。但在历史上,孔子遭遇了人生三大不幸仍旧抱着‘乐天知命故不忧’的态度;如果孩子学习老子的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受挫折时还会想想我就有福了。这种观念的改变才是最根本的。”张其成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邃博大的人格修养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形成健全人格的‘营养品’,也是疗愈心理疾病的一剂良药。”张其成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的作用不同于药物治疗,它并不直接针对心理问题本身,而是生命的整体提升和超越,认知提升了,思想转变了,心胸就开阔了,心理问题也解决了。

张其成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例如“变易-不易-简易”的认知方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远大志向以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坚定信念。

面对青少年人格成长形成阶段的心理学需求,张其成指出,需要对青少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培养他们建立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支撑的健全人格模式。“不合理的认知系统是导致青少年产生负面情绪乃至心理问题的关键,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认知系统教育青少年,从根本上改善并解决其心理问题,使青少年成为有健全人格、有信仰有信念的接班人。”

此外,张其成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和家族价值观念,有助于个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统计,77%和69%的学生患者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易出现抑郁,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

对此,张其成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则会在这方面对中国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传统文化中倡导崇尚孝道、忠诚和诚信的价值观念提醒人们与他人的关系,促使个体更加注重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

针对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和青少年抑郁治愈痛点,张其成在提案中提出四方面建议。首先,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课程体系。“教师需要系统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对其进行梳理,开发出一套体系,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

在具体实施方面,张其成介绍,教育部重视该提案后,随后会开展专家研发、培养教师队伍、在部分学校进行试点等系列工作。“同时我也会于今年调研具有国学教育特色的学校,进一步分析传统文化教育对抑郁症的影响。”

其次,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将学生人格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行动、劳动习惯养成计划。

“目前部分地方开展的中医、京剧、书法、国画等课程进学校进课堂,这是很好的进步,要与人格教育有机结合,不要各自为政,不要增加学生负担。将传统文化人格教育‘润’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张其成表示。

第三,加强国学经典的系统学习,改变固有教学模式。对国学经典的学习既不要碎片化,也不要肤浅化。张其成指出,要改变传统文化“背默考”的固有教学模式,追求分数掩盖了经典的光芒,枯燥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从经典中汲取营养的兴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应遵循青少年生理与心理特质设计活动场景与活泼生动的教学模式,要学以致用,根据人格教育设计实践作业。

“在设计练习或考核方法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论语》相关章节后,观察其在近一个月内,对家长的态度以及与家长的相处模式是否有所改变,具体改变在哪些方面?这样就可以做到学以致用,不再要求死记硬背。”张其成举例称。

同时,张其成也提出,应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打铃之后,老师可以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用5到10分钟时间静坐,或者让孩子们做一些导引术来修身养性。

第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搭建良好的社会支持平台。建立家庭-学校-网络-社会支持平台,有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张其成指出,在家庭-学校-网络-社会支持平台中,家庭和学校相对来说更起到主导作用,学校是学生人格教育的最重要的培养者,家长则需要改变观念,支持学校开展的人格教育。网络平台需要加强监管,要让孩子们接触到的内容具有正确价值观,给予孩子们积极正面的引导。

“社会的竞争导致教育极度的内卷,孩子们很多时候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缺乏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情感教育,让孩子从家庭、学校、朋友、社会中吸取情感营养,为内心的情感情绪疏通搭起通畅的宣泄渠道。”张其成认为。

(作者:林昀肖,实习生马瑜欣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