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硅谷,合肥科技产业创新发动机丨再探合肥模式⑥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金萍 深圳报道
2024-03-15 22:4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金萍 深圳报道

张江之于上海,中关村之于北京,由高科技企业聚集而形成的科创资源区,因其带动城市的产业与创新高效融合发展,正引来城市的竞相模仿和追赶。

在网络热议的逆袭城市代表——合肥,也有这样一个科创平台-科大硅谷。

平台创设虽然不满两年,但是背后却站着一批坚实的拥泵者:合肥产投、兴泰控股等一批资本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一批下属科研院所,科大讯飞、国盾量子等科大系创新公司。

时针拨回到三年前。

202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与中国科大校长共同商议,提出建设“科大硅谷”的构想。

2022年6月,《“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科大硅谷”诞生。

“科大硅谷”成立之初定位为汇聚世界创新力量,立足合肥城市区域新空间打造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示范工程。

如今,即将满两周岁的“科大硅谷”,将如何继续为合肥的产业与创新加速?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

在“科大硅谷”诞生之前,科创资源丰富是合肥这座城市的底色。

从1970 年," 科大南迁 ",合肥人腾出地方、凑齐粮票接纳了这所全国顶尖的科技大学,到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一批下属科研院所纷纷落户合肥。

与此同时,合肥多年来坚持“科创+产业”模式,逐渐跑出了 “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集群。

芯,即集成电路产业;屏,即新型显示产业;汽,即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即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融合发展。急,即城市应急安全产业;终,即智能终端产业;生,即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智,即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

在已有产业基础,科创资源丰富的双重优势下,如何将科研与产业发展更好地结合,将中国科大那些“束之高阁”或“远走他乡”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产业化,对于正在崛起的中部城市合肥,成为其跑得更远的重要方向。

“科大硅谷”由此诞生。

202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与中国科大校长共同商议,提出建设‘科大硅谷’的构想。

2022年6月,《“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印发。

根据方案,“科大硅谷”定位为汇聚全球科创资源的创新平台,先期规划建设“一核两园一镇”。其中,核心区位于合肥高新区,布局一批高品质创新创业平台;蜀山、高新“两园”,主要侧重中国科大师生创业和成果转化;“讯飞小镇”,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共融的科创小镇。

“科大硅谷”成立之初便将其定位为科大硅谷成立之初定位为汇聚世界创新力量,立足合肥城市区域新空间打造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示范工程。而这也意味着科大硅谷从一开始便有着安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的基因。为最大挖掘安徽科创资源,实现更多科技资源汇聚。

“科大硅谷”打一开始就盯上了合肥的科创资源富集地—中国科大,将推动中国科大的科学转化成果赋权试点改革为其关键发力方向。赋权试点改革将传统的“先转化、再奖励”模式,改为“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新模式。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赋权后学校所有权部分在约定收益的基础上转让给发明人,发明人获得全部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学校通过转让协议享有科技成果未来收益。这一模式大大简化了作价入股审批流程,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赢得了时效和效率,也因此更受社会资本对中国科大科研成果项目的青睐。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中国科大公示的赋权试点项目90%落地科大硅谷片区内,也因此一大批有高附加值的科技成果转换企业正在不断地向科大硅谷聚集。

全球合伙人模式

方向明确仅是“科大硅谷”打造安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的开端,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资源,如何帮他们实现产业化,帮助他们从小到壮大,进而赋能合肥城市产业发展是其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细看成立不到两年的“科大硅谷”,机制创新+发挥人才最大动能成为科大硅谷发展模式的抓手。

为更好建设“科大硅谷”,合肥成立了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进行体制创新。

与很多高科技产业园区均以国有资本主导不同,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引用了市场资本的力量,公司以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混合所有。其中52%是国有股份,包括合肥产投等。48%是科大校友企业股份,包括科大讯飞、国盾量子等科大系创新公司。

平台化运营,引进市场资本的力量也为“科大硅谷”的机制创新打下了基础。在产业生态建设需要的招才引智、金融赋能多方面均有机制创新的身影,也为“科大硅谷”建设装上了加速马达。

全球合伙人模式便是其机制创新+发挥人才动力的最大产物,也是“科大硅谷”最独特且具有竞争力的打法。

“科大硅谷”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国际视野高、运营能力强、专业能力好的龙头企业、一流高校院所、知名基金投资机构、高端服务机构等作为合伙人,建立“团队+基金+载体”运营模式,将每个创新单元交由一个全球合伙人,通过合伙人链接全球资源,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生态优化,充分识别人才、识别技术、识别产业。

同时,为资本赋能产业发展,“科大硅谷”设立一批高质量投资基金,通过“科大硅谷”引导基金与创新单元联合设立聚焦重点产业的高质量子基金,让每个创新单元拥有自己的子基金,并以直投方式为优质项目配资,打造创新单元运营的强动力引擎。

在人才和金融资本双向优势叠加的基础上,“科大硅谷”建设一批高品质空间载体,打造若干个专精特新细分领域创新单元,由属地政府提供物理空间载体、场地租金及装修支持,建设一批高品质创新创业创造的载体空间,整合高水平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各类高能级创新研究院,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

也因此种模式,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瑞伏医疗,科创服务上市企业力合科创,链接世界500强场景资源的璞跃中国,行业领先的天使投资基金阿尔法公社,国内领先的硬科技投资机构云岫资本等一批合伙人正在为“科大硅谷”实现竖起来的产业链行动。

截至目前,首批签约合伙人已推荐项目496个,带领四个批次超过120家企业团来到合肥考察投资环境并对接需求。“科大硅谷多主体全链条创新联合体机制”成功揭榜2023年国家全创改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创新合伙人模式中,发挥人才最大动力是其成为其关键支撑。无论是全球合伙人的招募,还是基金森林的建设,在依托中国科大富饶的校友资源之外,“科大硅谷”在招才引智上也进行了机制创新,人才预认定便是创新举措之一,“科大硅谷”通过平台认定,在人才未到达合肥之前,开展人才预认定,人才到达科大硅谷后,进行人才正式认定,解决人才在未到合肥之前,解决人才待遇享受的后顾之忧。同时,将人才评选的主体也下放到企业,满足一定条件的高新技术人才拥有自主评价人才的名额,更好的激发人才培养、引进。截至2023年11月,目前已经有50家企业进行人才申报。

科技产业与创新融合提速

从人才引进到产业链建设,“科大硅谷”均有其明确发展路径,不过作为一个成立不到2年的“科大硅谷”,迈步未来,如何持续加速?必然有许多的现实问题正考验着“科大硅谷”。

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副总裁周登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比如通过赋权改革,实现了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但是企业面对缺人才、缺资金、缺市场的“三缺问题”,就不可忽视。

一张清单成为“科大硅谷”为企业找市场的破题答案。

依托全国首家场景公司合肥场景公司,“科大硅谷”通过不断地梳理企业的一张清单,解决企业的缺市场难点,将市场供需双方分别归纳为场景能力和机会。

所谓能力清单是企业告诉市场“我们有什么”,寻找合作伙伴;机会清单则是集纳了社会上“闲置的应用场”,告诉创新主体“我们要什么”,欢迎有能力者前来“接单”。让企业从“对接N家企业”变成了“1对1精准对接”,既为企业找到市场,又节省其大量时间。

合肥锐明智能有限公司总经理曲伟表示,作为聚焦轨道交通智能化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合肥市依托丰富的科创资源,以场景节点思维驱动重要领域场景的创新思维,依托合肥场景公司帮助企业找市场、明方向的举措是吸引其落地合肥的重要原因。

不只企业发展壮大的难点需要关注,依托中国科大已有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天花板可见,如何将更多且源源不断地的科创资源引入合肥,也是“科大硅谷”的现实考点,“科大硅谷”这一次选择将发展的目光放远,聚焦全球科创资源成为其发力抓手点。在全球创新资源富集区域设立若干创新中心是其解题答案。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科大硅谷”依托安徽省侨企会、欧美同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海外校友会的全球校友资源,在香港、法国里昂、深圳、美国硅谷、日本东京等地,设立创新中心,创新中心采用“异地孵化、本地注册”发展模式,吸引、培育、孵化有意向落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驻孵化器,离岸孵化或入驻科大硅谷。

创新中心不仅扩大合肥在全球影响力,而且为企业出海搭平台、通渠道、提供服务。

目前,“科大硅谷”已陆续在香港、法国里昂、深圳、美国硅谷等创新富集地组建7家创新中心,已导入前沿科技项目47个,包括美国工程院院士“4C Air”、生成式AIGC多模态大模型、Vistabyte视频存储和固态存储、JAY PLUS先进封装等重点项目。

2024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合肥将纵深推进“科大硅谷”建设,打造基金云集的创投街区,高质量运营10个海内外创新中心,新招募20个全球合伙人,新增30个特色创新单元,努力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新兴产业链,聚力打造创新资源汇聚、创业生态优越、高端人才荟萃、市场主体逐梦的卓越创新高地。

一个面向世界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正在合肥孕育。

(作者:李金萍 编辑:朱益民)

李金萍

记者

常驻深圳,关注区域政经新闻,聚焦投资、产业、园区等话题。微信:Limuzi6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