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布局“一中心、四基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实习生马小雨 武汉报道
近年来,武汉市将航空航天产业列入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机遇,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加速推进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
4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牵头成立“中部地区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产教联盟”。“这标志着产、学、用结合迈上了一个新的时机,将为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产教科融合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平指出。
推动商业航天“四链”融合发展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湖北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和军工大省,在发展航天产业上具备优势。”湖北省融办产业处副处长谭文杰表示,主要体现在科研实力雄厚、人才优势显著、产业链条完整与应用场景丰富四方面。
其中,在产业链条方面,武汉于2016年获批国内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建成我国首个现代化商业火箭产业园与首条小卫星柔性智能生产线,目前已具备年产20发火箭总装测试能力、年产240颗卫星能力。
与此同时,湖北省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入库企业已超过300家,拥有科工火箭、空间工程公司、依讯北斗、梦芯科技等一批头部企业,形成涵盖火箭卫星研制、地面设备配套、卫星运营服务等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条。
“我们初步统计,2023年,湖北省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产值达到560亿元。”谭文杰补充,“不过,近年来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湖北省商业航天发展也存在重大项目牵引不足、民营企业偏少偏弱、政策支持力度欠缺等问题。”
谭文杰进一步指出,“未来湖北省在引导航空航天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将采取有效举措,引领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招商。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开放应用场景等,吸引省内外企业进一步投资湖北、建设湖北。”
具体来看,湖北省在整体产业发展上,将布局“一中心、四基地”,则以武汉为核心,以襄阳、宜昌、孝感、黄冈为支撑,全省协同发展商业航天产业。谭文杰介绍,武汉将侧重于航天制造与通导遥卫星应用两个方向。其中,航天制造领域的火箭组装、卫星生产线等集中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通导遥卫星应用领域则集中在武汉洪山区和东湖高新区。
“孝感侧重在发展航天配套领域,宜昌侧重于航天动力材料的生产,襄阳侧重于航天动力材料的研发以及航天技术转化。黄冈近年来在卫星应用领域与国内一些卫星应用投资企业达成了合作,在湖北省内是有特色的。”谭文杰进一步表示。
在此布局基础上,湖北省围绕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服务链等“四链”融合发展,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预计2028年形成年产60发运载火箭能力、研制500颗商业卫星能力。同时,每年新增以北斗为代表的各类终端产品配套100万台(套)以上,每年遴选发布10个省级卫星应用示范项目,促进卫星应用赋能千行百业。
无人机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近10年以来,我国民用无人机快速崛起,成功跻身国际第一梯队。”湖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蔡晓东表示。
业内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登记的无人机的数量大约超过127万架,中大型的无人机超过10万架,生产企业超过2200家;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为351.79亿元,占全球相应市场规模的比例为58%。其中,多旋翼无人机整机市场规模为220.77亿元,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整机市场规模为87.2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元。
“湖北省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拥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拥有航天三江、605所、709所等国家队,普宙科技、电鹰科技等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和各类创新平台。不过,湖北省无人机产业长期以来应用强,制造弱,全省无人机整机生产制造的企业较少。”蔡晓东指出,“还面临着差异化竞争战略、技术提升、市场拓展与应用深化等多项挑战。”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蔡晓东认为,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无人机产业迈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阶段。与此同时,国家空管办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将空域分为两类,300米以下是非管制类空域,300米以上是管制空域。
“非管制类空域是发展低空经济的物理高度。”蔡晓东介绍,“低空经济的内容包括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运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与综合服务产业。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湖北省要牢牢抓住低空快递物流、中型无人机生产制造、城市空中交通eVTOL等三大方面。”
其中,在低空快递物流领域,有相关机构预计,2024年,无人机在快递物流应用方面的市场规模约300亿元;在中型无人机领域,随着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的发展,其优势不断显现,有望逐渐代替部分固定翼无人机的需求,到2024年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15%提升至31%左右,预计2024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超400亿元。
在城市空中交通eVTOL领域,国内已有航空制造商、汽车整车厂等布局,将新能源、飞行器、汽车进行多业态融合。“目前来看,亿航智能是全球第一个开始商业运营的eVTOL整机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家完整取得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与生产许可证(PC)的企业。有了这个先例,后面紧接着有20家以上的企业的排队布局,其中就包括湖北的电鹰科技。”蔡晓东表示。
(作者:王雪 编辑:张伟贤)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