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交织下,豪华车市场正在被重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广州报道
“目前宝马i3大约19万元就可以落地,也是最近给出比较大的降价力度。”广州一家宝马4S店销售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作为宝马品牌目前折价最高的车型之一,i3价格砍半,给出优惠幅度高达17万元。
年中节点来临,“五折凯”“六折虎”“七折豹”后,BBA等传统豪华品牌价格体系同样面临崩盘,宝马“腰斩”,奔驰“跳水”,奥迪车型下探20万元以下,作为传统一线豪华汽车品牌的BBA们,正在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BBA拿出了“跳水价”,但销售们仍需奋力卖车才能成单。
从外观设计至内饰风格、从技术优势到电池安全、从折扣优惠至豪华底色,在短暂的十几分钟内,销售人员急于全方位秀出肌肉挽留顾客。同时,在宝马销售人员的口中,处处对标的品牌已不是奔驰、奥迪,转而与新能源自主品牌一较高下。
记者走出4S店后,急于开单的销售人员追出门外询问订购意向与时间,并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多次打来电话,追问考虑进度。
一位从业10余年的豪华品牌销售时常怀念“豪车好卖”的岁月。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前后,刚毕业的大学生培训一个月后就得迅速到岗,买保时捷、宝马的用户都在“排队订车”,销售们无需过多讲解。
相较之下,自主高端品牌士气正盛,上半年“交卷”,以理想、问界、蔚来为代表的自主新豪华攻势加速,持续击破价格“天花板”蚕食豪华市场份额,在电动化浪潮下围剿BBA。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宝马、奔驰在华均呈现下滑趋势,大众集团虽未给出奥迪在华具体销量,但也明确指出集团在中国的交付量下降了7.4%,保时捷下滑最多达33%;但与此同时,自主高端品牌高歌猛进,问界上半年暴增573.80%,理想、蔚来均保持同比两位数增长,这三家销量均已超越了昔日的二线豪华车企沃尔沃。
新旧交织下,豪华车市场正在被重构。
BBA价格“跳水”难换量
作为宝马旗下的新能源车型,宝马i3成为该品牌目前折价最高的车型之一,价格大“跳水”,原本指导价35.39万元起,如今直接砍半,优惠幅度高达17万元。
巨幅让利优惠下,主机厂也开始从配套部分入手尽量弥补降价缺口。从今年开始,品牌新能源车型已不再配套充电桩。
“去年价格比较高,就有送;现在价格降得很厉害,就不送了,羊毛出在羊身上。”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宝马i3是宝马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原本被宝马寄予了“价量双收”的厚望。据中汽数研,今年前五个月,宝马i3销量为2.13万辆,占比当期宝马新能源总销量的近4成,但仍不及蔚来ES6的2.35万辆。
除电车狠心“甩卖”外,宝马燃油车价格体系也难以维稳,宝马3系、5系、7系、X1、X3、x4等多款产品跌破指导价,优惠价格10万元起,几乎全系产品处于价格最低点。
BBA 在华共进退。记者走访发现,奔驰、奥迪也同步对主力车型进行了调价,奔驰C260、奥迪A4L落地价均为20万元左右,较指导价大跌约10万元;新能源车型普遍六、七折甩卖,奥迪Q4现报价不到20万元,原价超过53万元的奔驰EQE也降价至37万元左右。
燃油车时代曾经称霸中国市场的BBA跌下神坛,价值体系崩盘,“再不努力,只能开BBA了”的调侃步入现实。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桑之未数据,BBA的成交均价连年下跌。2021年,是BBA加权成交均价最高的一年,奔驰、宝马、奥迪的成交均价分别为46.4万元、46.1万元和33.7万元,今年4月,分别是43.4万元、35.1万元和30.1万元。而30万元,只是豪华车的“及格线”。
降价伤害了BBA们的净利润。今年一季度,价格混沌的宝马、奔驰、奥迪利润纷纷再度下滑,分别为24.6%、30%和58.4%。
BBA放下尊严卖车,却未能带动销量的显著增长。今年上半年,BBA在华声量还在持续下滑。
- 宝马上半年全球市场累计销量109.6万辆,同比增长2.3%,但在中国市场却同比下滑4.2%至37.59万辆。
- 梅赛德斯-奔驰上半年全球总销量下降6%,累计交付96万辆,其中在中国市场交付超35.26万辆,较上年同期减少2.46万辆。
- 奥迪品牌上半年总销量下降8%至83.3万辆;
- 保时捷品牌上半年全球总销量下降7%,至15.59万辆,其中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降幅尤为显著,达到三分之一。
以价换量的策略未能奏效,作为传统一线豪华汽车品牌的BBA们,正在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在豪华、高端外,与其紧密捆绑的关键词变成降价、打折、甩卖。
即便降价促销,部分用户仍然不敢下手,他们或担心刚提车就遭“背刺”,或因保值率问题而担忧。
“这个价格还是挺诱人的,但是不敢买,万一‘砸’手里怎么办。”奥迪4S店中一名顾客告诉记者,之前听说奥迪推出“内部员工五折买电车”的政策,成为其不考虑该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原因之一。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6月宝马二手车保值率环比下滑3%,宝马X3的保值率低于蔚来ES6。
BBA燃油车时代的光环渐退,长期以来铸就的品牌价值正在被突破底线的“价格战”无情伤害,除了损害集团利润,悲观情绪也在经销商中蔓延开来,更何况降价十几万都难解销量困局,迈入价格低点后,开始选择回头,及时止损。
上半年收官,有消息称因“价格战”导致门店亏损严重,宝马中国决定退出持续近一年的“降价保份额”, 从7月起,通过减少销售量来稳定价格,缓解门店的经营压力。
主动退出“价格战”,宝马中国方面表示,下半年在中国市场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7月初,记者进店询问“是否还会继续降价”时,销售人员就曾表示“一直再降下去也不太可能,之前降到那个价格,厂家都命令我们回升”,部分车型较上个月已经有了小幅度的提高,目前价格体系是比较稳定的。
有人艰难求上,有人挣扎求生。
曾经的豪华车阵营也迎来清洗,夹缝中生存的二线豪华品牌正在思考如何在中国市场继续拥有“姓名”,部分品牌已因电动化的停滞与产品力的固守,销量持续疲软,在中国市场已处于边缘地带,被市场淘汰出局的风险加剧。
目前虽然仅有沃尔沃一家公布了上半年在华“成绩单”,但就零售终端数据来看,整个二线豪华阵地逐渐失守。
- 沃尔沃上半年在华交付7.82万辆,总体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仍有几百辆的下滑;
- 凯迪拉克上半年在华累积销量 6.22万辆,同比下滑28.40%;
- 捷豹路虎上半年在华销售4.74万辆,同比下降9.34%;
- 林肯上半年在华累积销量为2.8万辆,同比下降15%;
- 英菲尼迪、捷尼赛思等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中已逐渐不再拥有姓名。
传统豪华挣扎于电动化大考
传统豪华品牌在华降价背后的逻辑,是电动化时代豪车市场的变革。
今年1~6月,我国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34.5%、35.8%、39.5%、42.5%、46.0%、48.8%,连续高速增长,6月创下新高。
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热情高涨,但豪华品牌旗下的新能车却未等来中国消费者的同等热情。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2.5%;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9.8%;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4%。
BBA布局新能源并不晚,甚至比蔚来、小鹏的成立时间还早7年。
2007年,宝马启动了“Project i”项目,两年后,旗下全新子品牌BMW i成立。2013年,宝马正式推出首款纯电动BMW i3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跑车BMW i8。
奔驰、奥迪涉水新能源稍晚于宝马。2009年,奔驰与比亚迪联手成立了腾势,同年8月,奔驰宣布,smart for two电动版车型正式投入量产。奥迪于2009年发布第一款电动概念车e-tron。
但欧洲人的傲慢,拖慢了他们进军新能源的节奏。
2022年4月,比亚迪宣布停售燃油车。比亚迪奋力拥抱新能源,但同月,宝马CEO奥利弗・齐普斯(Oliver Zipse)却表示,“必须小心,不要过于依赖少数几个国家,只关注电动汽车(发展)。”
今年北京车展前夕,某豪华品牌曾举办一场经销商大会。一位与会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这次会议中,这家车企仍在坚持自己的理念和豪华车定位,经销商向高管们提出建议,要针对产品做本土化的修改,但对方高管“态度犹豫”。
现阶段,BBA的新能源产品大多是“油改电”。单纯改变动力形式,其他方面不去适配电动化而相应进行迭代,本质上仍未跳脱出燃油车的桎梏,纯电续航里程、舒适性、安全性、智能化等方面竞争力有限,一系列“油改电”产品自然难以获得消费者青睐。
对于消费者而言,与其为“油改电”模式下的LOGO买单,不如将目光投向产品力更强,且性价比更高的自主新能源品牌。
受限于“油改电”无法与新能源车企直接“肉搏”的BBA们,转而布局纯电平台。
宝马专为纯电动车型打造平台Neue Klasse,平台下首款车型预计将于2025年问市;奔驰苦等的全新MMA平台,首款量产车要于2025年起才会在北京奔驰开始投产;奥迪蓄力已久的PPE,基于该平台打造的Q6 e-tron 2025年才可实现国产化。
难以割舍的现实利益,也让他们在电动化转型面前变得犹豫不决。
相比EQ系列电车,因为燃油车更好卖,而且赚得更多,“大家更愿意接燃油车的活儿”,一位奔驰销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BBA三家净利集体下滑,告别“躺着赚钱”的时代,开始寻求电动化转型。
宝马是BBA中电动化转型最快的那一个。
2018年10月,在华晨宝马新厂奠基仪式上,宝马CEO齐普策提出“in China,for China, for the world”战略,下一代电动车的研发全都由中国团队来主导。“宝马从战略层面认识到问题,这是最好的变化。”上述经销商认为。
“现在厂家的政策就是推电车,宝马也要占领电车市场。”据销售人员介绍,目前在厂家的战略下,优惠、补贴等政策都在向电车倾斜,买宝马的电车会比油车更具价格优势。
一线豪华品牌中,宝马电动化转型领跑。
上半年在全球市场交付的109.6万辆车中,包括17.96万辆纯电车型,较上年同期增长34.1%。聚焦中国市场,BMW纯电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9%,共交付约5.36万辆,占在华总销量的14.2%。
虽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相较于自主品牌来说,在华月销不足一万辆的市场成绩依旧难言出色,宝马也急于在华提振电动化车型销量,谋求市场份额。
奔驰也在积极改变。去年3月,奔驰销售公司总裁兼CEO的职位迎来首个中国籍高管——段建军。但奔驰上半年电动汽车交付量为93400辆,仅为宝马的一半,同比下降量17%。
电动化转型不利,面临停产、关闭工厂的奥迪品牌,上半年纯电动汽车在全球销量仅增长1.3%。在中国市场,奥迪品牌一季度的纯电动汽车销量仅有4970辆,整个上半年成绩预计也持续处于低迷状态。
即便曾经风光无限的保时捷,也难顶电车业务的亏损拖拽。以Taycan为例,今年第一季度,Taycan销量同比下降了54%,仅交付了9151辆。为此保时捷开始对Taycan车型进行减产调整,以应对持续下滑的局面。
一二线传统豪华品牌销量大跌的背后,是电动化时代消费者对传统豪华汽车品牌的祛魅,不愿意再为了品牌效益的溢价而买单,品牌忠诚度下降,多方面的产品力成为决定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
新时代,制定规则的人变了
创立伊始,取代BBA曾是造车新势力们的梦想。
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将豪华汽车格局从“BBA”变成“NBA”,N是蔚来缩写“NIO”的首字母。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则提出明确目标,腾势希望从BBA中抢到20%的市场份额。
他们希望用BBA做豪华车的经验,超越BBA。
一位头部经销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华为对门店布置要求很高,门店要提供两种以上茶水、三种以上咖啡,咖啡的品质要达到“连锁咖啡品牌的级别”——这些原本是BBA、保时捷对经销商的要求。
李斌在2021年3月的财报电话会上直言:“有奔驰、宝马、奥迪4S店的城市,我们都会去建一个线下的门店。”去年8月,蔚来从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高薪雇佣销售人员,高额提成下大量BBA销售争相入职蔚来,部分一线销售销售人员月薪甚至突破十万元。
卖车之外,自主品牌们希望多个维度围剿BBA。
价格上,2023年市场中出现了50万元的问界M9、80万元的极氪009光辉版、100万元的仰望U8,不断突破自主品牌的价格“天花板”,进入BBA的“统治区”。
车型上,对标BBA、超越库里南、瞄准保时捷,高端豪华品牌成为国内众多新车发布时的常客。问界M9亮相时曾忽视了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理想L9,明确对标宾利添越、迈巴赫GLS;享界S9定位豪华行政级别轿车,则直指奔驰S级、宝马7系750Li和奥迪A8L。
营销上,“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50万以内没有对手”成为车企“掌门人”的话术。
更可怕的是,制定规则的人变了。上述经销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他多次给代理的豪华品牌高管提出的建议是,要真真切切地认识中国汽车市场产品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且服从这种结构性改变。
“现在不是BBA、保时捷定规矩了,是华为、理想、蔚来定规矩了。”他感慨。
与智能化相关的硬件、软件成为用户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华为智能高阶驾驶系统加持下,问界M9的城区智驾领航辅助能实现“全国都可开”,而目前大多数豪华品牌的智能化,尚处于摸索阶段。
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公开表示,电动车对燃油车的进攻顺序是:第一步,二线的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豪华品牌;第二步,一线的合资品牌;第三步,一线的豪华品牌。
如今,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对新能源的冲击直接摆在了台面上。
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累计交付18.89辆车,这一成绩与BBA在华销量仍具有一定差距,但35.86%的增速远高于前者,并甩开了沃尔沃、捷豹路虎、雷克萨斯等一众二线豪华品牌。
2023年,理想凭借37.6万辆夺得造车新势力冠军,尽管该成绩不及宝马、奔驰在华销量的一半,但其同比182.2%的增长势头迅猛,远远高于BBA。在此基础上,理想立下2024年80万辆的销量目标,目标是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量第一。
但今年以来理想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公司下调全年销量目标至56万辆~60万辆,这一成绩想要问鼎中国豪华车市场,具备一定难度。
问界品牌上半年累计销售18.12万辆,2024年6月,问界M9交付量达17241辆,上市以来累计大定超过10万辆,抢夺豪华车市场焦点,成为50万元以上车型中成为“销冠”。
不可否认的是,就市场份额而言,BBA在华依旧坚挺,但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电动化更是与自主品牌拉开了差距。传统豪华品牌承压,在华如何守势、反攻、突围,使品牌不在新能源时代折戟,依旧是“新旧豪华”交织下传统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
机遇留给创新者。以理想、问界为代表的自主高端豪华品牌何时成功突围,改写中国豪华车市场格局尚未可知。但就整个市场来看,自主品牌进军豪华车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且增速要明显高于传统豪华品牌。
电动化、智能化的行业变革大潮之下,自主品牌向上冲击豪华车市场竞争格局的同时,更要把握机遇,摸索长期留存豪华市场中的生存规则,在全球市场中分得更大的“蛋糕”。
(作者:巩兆恩 编辑:吴晓宇)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