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造农业“南沙模式”?以全球视野构建开放新生态,以“四梁八柱”撑起合作新蓝图

加快把试验区建设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引领内地、面向世界的农业开放平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丁莉 南沙报道

今年8月,广州市政府发布了一份聚焦于农业领域的重磅文件,迅速引发业界关注。

这份《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市支持意见》),不仅体现了广州要凝聚强大合力,支持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南沙农业试验区”)建设,也彰显了其致力于要将南沙打造成为农业对外开放新高地,为全国乃至全球农业合作树立新标杆的坚定决心。

为何是南沙?何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的“南沙模式”?

8月30日,创建“五外联动”示范窗口,打造农业开放“南沙模式”——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推介会在南沙召开,各界嘉宾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探讨。多位与会嘉宾认为,南沙区地理环境优越,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综合枢纽支撑着资源要素高效流动,都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软硬件基础。

而南沙的角色也绝不局限于规模制胜。一方面,南沙正以前沿科技与标准引领区域发展;另一方面,作为担当内外循环门户的平台,这一定位也契合了《南沙方案》的期待。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南沙要在已有方案上进一步完善,筑牢南沙农业试验区建设的“四梁八柱”,从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农业贸易和农业文化等方面推动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先进品种技术试验区,打造先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农业产品进出口贸易区,搭建完整交易平台体系,建设中国涉农企业走出去服务基地,打造人才引进、培养和集聚区,建设对内对外合作信息中心,搭建合作交流展示平台。

农业试验区为何花落南沙

继2017年第一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获批后,2023年12月,广州南沙成为时隔6年重启申报后全国唯一获批的农业试验区。


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花落南沙,源于其两大优势。

一方面,南沙区农业总产值已连续4年领跑广州,去年达到124亿元,百亿市值独角兽、25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22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扎堆于此,汇集了水产养殖、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等多元产业。

另一方面,南沙还是资源要素高效流动的开放门户。南沙区委副书记、二级巡视员麦洁萍在推介会上介绍,南沙背靠华南最大综合性枢纽港,南沙冷链仓储群和161条国际班轮航线保障着进境水果、肉类、种苗的输送。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一心也认为,南沙农业试验区有着扎实的产业基础、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及通达全球的世界级海陆空交通体系,能够高效实现内外联动。

这一区位优势与交通便利还使得南沙能够快速联系港澳。刘炜认为,在建设南沙农业试验区的过程中,港澳也要参与进来,“南沙的‘四梁八柱’都是要协同港澳的,要充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角色,利用好香港对欧美和‘一带一路’区域、澳门对葡语系国家的交流合作基础”。

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胡冰川看来,在当今这个时代,农业价值正在走向一个新的维度。休闲零食、宠物繁育等兴起,农业开始走向满足人类的情绪价值;同时,科技加持下,种业变得更高效,越来越多农业人口被解放出来。

日前印发的《市支持意见》也提出,南沙要成为种业集成创新中国芯,建设种业中外合作创新中心,并打造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同时,南沙还可以尝试打造“国际宠物社区”,探索香港进口兽药在南沙区特定区域使用许可政策,引入先进动物诊疗技术。

更深层面,南沙农业试验区的建设也迎合了《南沙方案》对其制度先行先试的期待。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林波、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首席专家张明杰均表示,建设南沙农业实验区的主要目标,是为农业开放发展的制度创新提供先行先试的平台,为全国农业对外开放提供可复制的模式。

在推介会现场,广东还邀请了连云港市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前来分享。2017年,连云港获农业部批准为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创建单位。

连云港市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任范郁尔认为,南沙和连云港在角色定位、优势条件等方面有诸多相通之处,双方都承担着与其他国家战略相融合的责任,今后可以推动两地建立对接机制,进行招商等方面合作,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共融互通。

担当起农业价值创新引领区

总面积803平方公里的南沙区,要担当起广东对外开放的引领者,显然不能走规模制胜的路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李铁立表示,南沙不可能成为农业大户,其定位更应该是“农业服务贸易中心”,发展高科技、精细化农业。而要想实现这个定位,有两条路径,一是科技引领,二是标准引领。

在科技层面,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尤其预制菜产业为科技发展应用提供了一个抓手。在这方面,南沙正在打造预制菜进出口贸易区,去年荣登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前50强,吸引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企业汇聚南沙。

如何支持南沙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吴继军、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陈佩、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副院长肖乃玉等多位专家均认为,科研院所能够为南沙相关企业提供农产品原料分析、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支撑。

陈佩提出,广东省预制菜加工人才稀缺,华农预制菜产业创新班已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打通人才、技术研发和产品链条,保证预制菜出海的产品品质。

在加工完成后,如何将食品长途运输到海外也是一项重要问题。

在这方面,肖乃玉表示,新国标已要求预制菜禁用防腐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也将为预制菜提供最好性价比的出海方案。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棕会表示,广东是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落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南沙运用好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软硬件优势,做深做实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农业贸易与服务新模式,强化农业科技交流,集聚一批农业对外国际合作高端人才,加快把试验区建设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引领内地、面向世界的农业开放平台,形成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的“南沙模式”。

一直以来,南沙发挥着重要的平台作用。

对内,南沙要成为广东农产品“走出去”的平台。正如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伏开放表示,南沙要拉动粤东西北农业,为它们提供农产品出口渠道。这也有利于缓解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大的状况,维护国家农业安全。

对外,南沙将成为国际合作的创新引领区,可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赋能国际合作。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报系党委书记、总编辑邓红辉则建议,南沙预制菜企业尝试在海外建设共享工厂、共享仓储、共享供应链等新模式,使南沙成为一个整合海内外上下游资源、形成高效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前沿平台。

随着南沙日渐成为多项资源集聚的平台,如何促进各项要素之间的高效协同?


广东省社科联委员、省广府会会长廖伟阳建议:南沙要以独有优势锚定搭建“一海两洋三运河”双边多边广州文章,在实施“五外联动”同时,做好“五内创能”工作,打造现代农业对外合作示范区。所谓“五内创能”,即为创头、创域、创意、创新和创惠,分别对应“五外联动”。

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冉崇国给出的答案是数字化赋能。他提出,在示范区内,更多引进数字农业服务贸易平台型企业,为农业产业链提供网络化协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提升的“四化”赋能。

(通讯员:  陈勇辉  周佩娇 黄敏诗 陈文彩 实习生:郑丽璇  姚日媛 邱海玲 视频:章启良 甘俊  张梦琦 梁智馥)


(作者:丁莉 编辑:喻淑琴,李振)

丁莉

记者

南方财经记者,常驻广州,关注制造业、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