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独角兽②丨纺织业逐级“上网”:从琶洲串联全国数字化供应生态

琶洲数字岛骆轶琪 2021-11-25 18:00

工业互联网长板效应之下,纺织业产业链各环节正构建普遍化的数字化能力,进而达成全国范围内的产业生态大协同。

琶洲未来独角兽③丨乘“丝路电商”东风,琶洲跨境电商平台抢滩中东 琶洲未来独角兽②丨“双减”背景下智慧教育普及迫在眉睫:从琶洲走向乡村振兴实践 琶洲未来独角兽①丨重建物联网的底层技术链条:以琶洲为始,深耕万亿城域连接市场 展开更多

编者按:

顺珠江而上,进入广州城区,可以看到一片正在蓬勃发展的小岛,腾讯、阿里等诸多互联网巨头纷纷落户于此。这里便是琶洲,广州市中心最后一片待开发的沃土!放眼到全国一线城市,也很难再找到区位优势如此明显的地方了。2017年9月,琶洲管委会成立。2020年省市将琶洲定位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区。短短几年来,这里便涌现出一批“独角兽”,并形成一定的气候与生态。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入走访琶洲,通过这批独角兽系列报道试图揭开蓬勃发展之谜。本文是第二篇,“独角兽”致景科技的创业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 广州报道 在纺织行业,一直有“南中大,北柯桥”的说法。二者都是在纺织类面料及上下游产业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呈现两极竞合之势。

随着如今消费群体日益年轻化,对于服装个性化的需求高涨。这对纺织行业柔性生产能力的构建提出要求,工业互联网就是其中重要的抓手。

这是一个细碎又庞大的市场,目前市面上多是聚焦单一产业环节进行针对性数字化平台能力开发。位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琶洲试验区”)的致景科技,扎根在助推纺织业各产业环节达成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目前已悄然成为了纺织服装产业互联网行业的领军者。

致景科技政策发展中心总经理陈建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中大面料市场正是位于海珠区,这里天然具备特色的产业集聚能力和良好产业基础。随着近些年琶洲试验区在产业和政策等支持下,越来越多懂产业+技术的人才聚集于此,其中也将进一步孵化诸多需要配套能力的中小型技术公司和生产服务型公司。由此将形成更好的市场要素集中化,生态聚集程度也将更加多元化。“无形中会形成类似中关村的产业集群。”他续称。

聚焦在纺织服装行业来看,生态的丰富也将带来更低的经营风险。纺织业各产业环节都能够轻松、快速找到所需打板、设计、面辅料等,效率提高的同时,也更加有能力应对外部消费环境和需求的快速变化。

纺织业“上网”

越是下游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产业,受益于数字化转型的程度也将更高。

在最初创业时,致景科技瞄准的还只是面料市场的交易,这作为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中间流通环节,在早些年间却要花费3-5天时间才能够在市场内找到合适的面料。

“因此公司萌生了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布匹流通效率的想法。但是当我们进入成品布交易的时候,发现单纯切入找布环节,还完全解决不了客户的痛点。”陈建东介绍道,因此致景科技逐渐将覆盖范畴部署到了面料流通、生产、销售、交易,甚至开发新面料等服务角色中。

尤其是当下游消费主力逐渐成为Z世代,对于款式和供应迭代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服装快反的需求,布匹交易市场也由以“产品为中心”悄然转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布行需要更加精准掌握下游客户采购需求,并对上游生产环节进行更加协同化的管理。

“首先是改造上游的织布机,通过物联网技术让织布机上网;然后是用ERP、MES等系统打通公司内部的进销存、生产管理系统等,这就可以把各个环节进度的信息开放给下游下单的一批商(布行),让他们可以及时知道生产交付计划。”陈建东表示,在此前没有推进数字化进程的前提下,由于担心客户来源不够等问题,纺织行业的平均开机率不到60%,空余出来是为了能够等待其他外接订单的匹配。但随着目前更多工厂开始加入致景科技的云工厂体系,得以让其产能和需求得以精准匹配,也将开机率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上下游产业链环节有更多企业开始联网,云工厂平台可以更清晰获悉,下游需求是什么,上游原材料如何精准匹配,这可以带来对包括纱线、化纤等上游原材料的精准管理,也能够通过集采的协作方式,共同降低采购成本、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这些“上网”的好处逐渐传递出来,陈建东坦言,因此在早期推进数字化转型还是有一定难度,但一旦有产业链上的企业发现这会带来明显成效,数字化带来的效应就会在行业内真正实现裂变。

“核心是两个环节:通过对设备的管理,和对内部经营的管理进行数字化改造。”他续称,在成本可控范围内,哪怕是前期产业角色们只采用轻量级应用,后续再逐步根据需要添加,待产业链慢慢体验到数字化带来的真正效益,深入的数字化时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当产业链之间协同水平越来越高的时候,会发现如果不开始做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上游厂商与下游之间的协同进度会影响到下游在市场竞争中的状态,为了提升效率和产能,这就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由此,以客户的需求作为中心,上游各环节再根据数字化预测精准备货,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生产和排放,再通过智能设备的升级,走向绿色生产的路径。“绿色生产和生产效率提升,在让行业总库存降低的情况下,无形中也为‘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做了很多探索和贡献。”他续称。

打通全国生态体系

纺织作为传统的成本敏感型行业,随着发达地区各类成本抬升,也难免会遇到思考产业转移与否的问题。但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推进,这种转移更多是向内走向大循环体系的过程。

陈建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早些年间,纺织行业一度有逐渐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尤其是在为国际品牌服务的大型制衣厂之下。

但随着这些年间,国内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在途,产业间会发现,真正能够实现优质产能的企业,在得到改造之后,其成本并不会与在海外相差很大。

“因为国内的产业链相对全面,可以快速找到能够匹配的上中下游厂商,这对于人效比、产业配套等方面看,都会有直接受益。”他续称,同时还要考虑到,海外市场的外部环境因素,比如电力和能源系统供应是否稳定供应等。

虽然目前纺织业集中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确有土地和人工成本走高趋势,但倘若把相关公司迁移到国内中西部核心区,其实在平衡成本问题的同时,也能够形成较好的国内产业协同效应。

“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让各地区的产业角色进入‘产业大脑’,可以更好优化各个生产要素在国内的快速链接,这也是我们期许看到工业互联网可以给行业间带来的价值。”陈建东进一步表示,这将不再是一个区域性,而是全国性的数字化供应体系。那么当海外还在苦于信息不对称寻求资源的过程,国内已经可以形成大生产体系的时候,优势就进一步凸显出来。

“工业互联网会形成长板效应,通过长板来补足短板的能力缺失。比如通过不断优化产业角色的数字化能力,并将能力向上游纵向延伸,形成产业间协同,这将让上下游之间的能力共同提升。”他续称。

归根结底,这就会对原本数字化能力平台提出更多要求。陈建东指出,致景科技立足琶洲,凭借当地的优势产业和人才集聚效应、政策支持环境等,得以接触更多优秀的企业,在人才加剧竞争的过程中,也将相对容易引进优秀人才,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进而更好服务于整个行业进一步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的道路。

(作者:骆轶琪 编辑:曹金良)

骆轶琪

资深记者

关注5G、半导体、智能硬件等前沿硬科技的发展脉络和上市公司财报,尤其是国产力量的崛起;也关注游戏趋势及房地产生态的演变。联系邮箱:luoy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