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如何发展?38位院士为新疆发展建言献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吴立洋,实习生叶子凌 乌鲁木齐报道
2022-07-19 20:37

南方财经全媒体 记者吴立洋 实习生叶子凌 乌鲁木齐报道

7月1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振兴 创新发展”院士论坛在乌鲁木齐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作书面致辞。

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出席并为新疆院士联合会授牌。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白春礼,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邵新宇,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致辞。

自治区领导李邑飞、张春林、何忠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王辰、吴曼青,科技部原秘书长张景安等出席。

描绘新疆发展蓝图

刘鹤在致辞中指出,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重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近年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坚持以推进核心区建设为驱动,主动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内陆腹地正加快转变成开放前沿,独特区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刘鹤强调,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充分发挥院士专家智力成果和资源优势,共谋新疆产业振兴,助力新疆创新发展,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树立人才发展新理念,把更多人才智力资源常态化引进来、落下去,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在参与和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从经济结构看,近年来新疆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与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持续迭代升级。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值为15983.65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56.06亿元、5967.36亿元和7660.23亿元,第三产业占比由2010年的35.1%抬升至2021年的47.9%。

白春礼表示,当前,新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科技支撑,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引领,科技创新已成为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关键变量。“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将加强与自治区统筹对接,推进务实高效合作,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需求中凝练科技问题、推进合作交流,探索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助力新疆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

近年来,新疆扎实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制定并落实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据统计,新疆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约250亿元、增长7%,占制造业增加值的10%左右。

李晓红表示,踏上新征程,中国工程院和自治区合作进入新阶段。要在落实国家战略上走在前,发挥国家战略科技人才优势,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工程科技支撑;在实施创新驱动上走在前,聚焦新疆发展重点领域,组织和支持院士领衔战略咨询项目和重大科技、重点研发专项;在打造开放高地上走在前,助力新疆拓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在用活科技人才上走在前,推动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

邵新宇表示,科技部将围绕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自治区重点工作安排,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关键着力点,把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作为重要落脚点,持续加大科技援疆工作力度,提升科技援疆效益,与新疆共同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创新举措,协同推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新疆正全力打造向西开放高地,深化与各方经贸合作,2016年至2021年,新疆进出口总额从1398亿元增长到1569亿元。2014年至2021年,新疆累计开行中欧班列5666列,开行23条线路,通达亚欧19个国家、26个城市,运载货物达200多个品类。

艾尔肯·吐尼亚孜表示,新疆正处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完善长效机制,用好交流平台,常态化把院士专家的智力资源和研究成果对接好、引进来、落下去,转化为推动新疆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为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贡献力量。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杜德文、中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吉树民、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钱乃成分别以视频方式致辞。

院士专家建言献策

近年来,新疆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为主的、具有新疆特色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重塑竞争发展新优势,加速形成科技引领、自主可控、主导行业标准能力突出的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硅基、铝基、稀有金属、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产业参与的国内国际产业循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分工雏形。

本次论坛上,白春礼、王辰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肖文交、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中国科学院院士底青云、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分别围绕“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科学”“关于医学、卫生、健康”“丝路造山带成矿作用与深部探测”“双碳行动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深层油气开发智能导钻技术”“新疆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等,作了主题报告。

白春礼院士指出,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双碳”目标的中央精神,不仅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也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他进一步强调,要用能源科学驱动未来碳中和之路,到2035年前,碳达峰阶段主要需推广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到碳中和关键期,需要进一步推动减排技术和零碳技术;到碳中和决胜期,可再生能源,氯氢和负碳技术,将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的内容。

王辰院士则深入剖析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路径。他表示,医学卫生健康事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而不是最终的消耗,需要将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作为未来的社会发展的经济结构的重要部分。

肖文交院士聚焦丝路矿产资源的研究,从丝路造山带成矿作用与深部探测切入,展现了新疆矿产资源产业链的发展蓝图。他指出,科技支撑资源,资源带动产业,产业聚集人才。新疆作为国家战略矿产资源的重要储备区和后备基地,拥有丰富的铀、锂等稀有金属,锰、钾盐等战略性矿产资源,要依靠科技创新,加快重点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加强利用,在科技资源产业等模式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动资源开发,带动产业发展。

提升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贺克斌院士从“双碳”行动和绿色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当前的能源形势和新疆的发展机遇。他表示,碳中和是全球性发展的重要话题,当前在实现“双碳”目标主要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关键核心技术、新能源产业供应链关键材料、全球风光资源协同三个方面。他指出,国家目前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城市中有十几万亿的投入,新疆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找到新的产业竞争和创新发展机会。

底青云院士则从我国当前油气资源开发主要在中浅层,未来要面向深层和超深层的现状出发,分享了当前科研与技术瓶颈的攻关布局。她表示,希望依托在新疆的油田,把研制的工程样机在新疆进行产品定型,走向装备产业化,充分实现用自己的装备开发自己的油气田,真正实现装备的国产化。

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则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如何实现自身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新疆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理解好什么是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二是把握好通过开放要把自己的事搞好;三是把握好怎么高质量的走出去,最后是把握好双循环。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产学研融合助推产业振兴三场圆桌对话,召开了碳达峰碳中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38位院士,新疆各部门领导干部,有关科研院所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协会、学会、投资机构、管理机构代表等出席论坛。

(作者:吴立洋,实习生叶子凌 编辑:李博)

吴立洋

上海中心记者

关注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合规问题,微信:ww162512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