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健康|优质资源下沉新探索:数字技术打造“快递村医”,赋能基层诊疗“标准化、同质化”

21新健康朱萍 2022-08-04 14:50

如何做到“标准化”“同质化”?

聚焦数字健康|AI制药跨越新药研发“死亡之谷”?一半火焰,一半冰山 聚焦数字健康|“AI+医药”对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价值有多大? 聚焦数字健康|资本密集入局,如何加速医疗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 展开更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北京报道  “在‘国家级医学中心专项精准帮扶工程’推进5年之际,我们与GE医疗签约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希望借助GE医疗先进的影像设备和数字医疗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精准帮扶模式,推动基层医院标准化、同质化建设,落地实施数字医疗应用、远程诊疗技术,促进国家分级诊疗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日,在GE医疗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下称“初保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理事、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主任狄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另据了解,在上述合作不久后,GE医疗中国公益支持的2022“健康新征程 关爱走基层” (下称“新征程行动”)也正式启动,从树立高质量典型医院案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重疾早筛等多方面发力,提升疾病诊疗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基层群众的疾病防治意识,提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医疗在基层的应用和落地。

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十多年来,我们对基层医疗的需求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和认知,也看到了树立县域医疗发展的典型对于提升基层整体诊疗水平的巨大潜能。GE医疗也在持续扎根基层医疗市场,不断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全方位支持中国基层医疗能力建设,也在积极探索能够助推中国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事实上,随着“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和“千县工程”工作推进,基层医疗提质增效的需求凸显。基层诊疗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医疗设备、技术的支撑,让创新的医疗技术助力精准医疗帮扶,将有效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如何提升精准帮扶基层医疗机构整体实力水平,则成为了关键。7月28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深化医改工作进展成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在发布会上也强调,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质量管理,通过对口帮扶等多种途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服务体系研究部副主任黄二丹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基层医疗机构在承载着巨大的门诊压力的同时,其服务模式也存在挑战,若要转型为主动健康的服务模式,基层医疗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重点在于创新基层健康服务模式,织密“县乡村”三级健康防护网。

AI技术提升基层医疗诊断水平

“我从南到北调研一圈回来之后,发现了基层很多的问题,基层缺人才、缺设备、缺技术,没有设备、没有人才、没有技术,回北京后就写了一份报告。然后我们搞了一个‘行走的千家万户的医院’项目,在村医的小背包里面中放验血、验尿、生化、心电、超声、血糖30几项检验设备,就解决了相关问题,同时,再在远程专家门诊搞了一个工位以及一体机。老百姓不舒服,村医背包到老百姓家中,帮他挂一个县医院的号,县医院帮助村医看化验检验结果,再做出相应诊断。”狄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狄森将在人工智能设备等助力之下的村医形容为“快递村医”,据了解,最近有3200多个村项目已经完成,让老百姓炕头上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对于上述狄森遇到的基层问题,GE医疗中国副总裁、医疗影像业务总经理陈金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GE医疗在开展的诸多基层活动过程中也遇到过:“GE医疗‘新征程行动’已经覆盖了20多个省,但我们发现,基层面临医疗资源比较短缺问题,缺乏医生、技师、护士等;在医疗分配方面也存在短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GE医疗通过与国内顶级医院以及大专家合开展规模化的培训,另一方面,在从技术层面,通过智能设备、远程5G技术、人工智能等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他们的诊断水平。”

陈金雷也坦言,在此前设备推进中确实存在困难,如扫描如何调整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很多基层医院设置完一套参数后,时隔一两个月就会乱,扫描出来的图像质量达不到预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E医疗开发了一款新的设备技术“技影随行”,就是基于智能的扫描辅助,通过这套远程的扫描协议控制,可以去调用高等医院扫描序列、扫描参数,基层医院就不需要自己去设置。 

陈金雷指出,基层与上一级甚至更高级医院需要保持一样设置标准,才能真正做到技术下沉,助力基层医疗水平提升。 

黄二丹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基层医疗机构在承载着巨大门诊压力的同时,其服务模式也存在挑战,若要转型为主动健康的服务模式,基层医疗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助力县域群众提高就医获得感,黄二丹认为要从三方面为基层赋能:在政策方面,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推动下沉;在服务能力方面,围绕“千县工程”以紧密型医共体为基础,筹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等各医疗中心,聚焦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和医疗服务体系;在社会层面,通过持续开展各类活动聚合社会力量发力基层卫健事业,推动县域医疗能力快速提升。

据了解,在GE医疗中国公益支持的 “新征程行动”中,为进一步提升疾病诊疗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基层群众的疾病防治意识,提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医疗在基层的应用和落地等,提出多维度基层医师培训,培训项目覆盖放射影像、核医学、麻醉、超声、心血管介入等十多个学科领域;以及重大疾病早筛和义诊:针对癌症、心血管、脑卒中等三大高发疾病,并结合GE医疗已有的“JoinPink”粉红行动乳腺癌筛查、“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行动”等公益活动,联合当地公立和非公医疗机构,采用移动筛查车、人工智能和5G、远程读片和专家会诊等手段,面向基层免费开展包括心电检查、乳腺癌筛查、肺癌早筛等健康活动。

 “标准化、同质化”

“基层医疗真正的问题,是人才和设备。而数字医疗时代,要通过借助智能化的技术和设备,去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精准帮扶模式,推动基层医院标准化、同质化建设,落地实施数字医疗应用、远程诊疗技术,促进国家分级诊疗落地。”狄森反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标准化”“同质化”。

2022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下称《规划》)明确了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布局,加强县级医院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提升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标准,提高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化水平,提高基层防治结合和健康管理能力。

实际上,从2011年至今,狄森长期在基层发现,很多地方都在搞基础建设,也有设备,但很多仍做不到 “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医疗资源无法真正下沉。狄森举例称,曾经有位专家,从青岛返回医院时路过临沂,当地医院希望他支持一下手术,但当进手术室时就一身冷汗,什么相应配置的设备都没有。“再好的专家下基层,如果不能做到标准化、同质化、规范化的设备设施,还是不行,所以这是相辅相成的事。你到基层去借助平台,医院要有专家,同时还要有优质的医疗设备。” 

狄森强调,标准化其实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各地有各地的治疗方法,不同的方法手术成功率等不相同,但包括大肠癌手术在内,在北京、上海等大医院都有一套标准化方法,能够有较高的成功率。而且标准化不仅是装备、品牌的标准化,技术的标准化同样重要,如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通过北京方案能将很多血液病病人治好,但在基层,按照传统的指南就治不好,传统指南是上世纪90年代的,是落后于现代技术的。“标准化的建设标准,就是从科室建设、人才培养、装备、到能做哪几项手术、做的指南是什么,全部都是标准化。”

陈金雷补充称,除了治疗、路径、设备方面的标准化,还包括质控。此前有一些大医院不认在小医院做的图像,并不是小医院设备的档次、功能很差,主要是质控,如何做好质控、建设质控标准化,是很重要的课题。如16排CT和64排CT在硬件上是有差异的,但如果用一些标准化的扫描序列,16排也能够达到64排的效果,这就牵扯到质控,以及扫描序列标准化。 

 “正因为通过我们14个‘国家级医学中心’下到基层,凭借5G手术指导中心、远程指导中心,小医院与大医院做到同质化、标准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支持的一个53万人口的县医院一年房颤手术可以做两百多台,冠脉可以做将近2000台,达到了市医院的水平,老百姓真正能做到大病不出县,而且在县医院做一台房颤,只要几万块钱,而在北京需要十几万元。” 狄森再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标准化、同质化的作用。

(作者:朱萍 编辑:徐旭)

朱萍

高级记者

关注医药大健康领域(上市公司、创新企业), 机械制造、环保等领域。擅长深度调查,开得了挖机。欢迎联系爆料:zhupi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