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见长三角④丨2022年上半年杭州新增就业岗位数减少,专家建议重视促进就业长效机制

意江南实习生陆爽,卜羽勤 2022-08-09 22:0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卜羽勤 上海报道

2022年上半年,杭州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5.2万人,在已对外公开数据的长三角地级市中保持领跑地位。其他省会城市中,南京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1.83万人,进一步缩小与杭州的差距,合肥新增7.25万人。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数虽然依旧保持领跑地位,但与2021年同期相比,锐减近30万人,不到去年同期的1/3。

“就业岗位数的减少主要源于2022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乏力。”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长江经济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上半年GDP总量同比仅增长1.2%,虽然第二产业的增长率有4.1%,但吸纳劳动力更多的第三产业进展进一步放缓,增长率仅为0.1%。这必然造成新增就业岗位有限。

杭州新增就业岗位数保持领跑

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8月7日,苏浙皖40个地级市中已有至少23个地级市对外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数。据长三角各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和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在已公布的地级市中,2022年上半年,杭州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5.2万人,保持领跑地位,南京和无锡紧随其后,分别达到11.83万人和7.97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数虽然依旧保持领跑地位,但与2021年同期相比,锐减近30万人,不到去年同期的1/3。

究其原因,“从经济环境来看,这主要源于2022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乏力。”杨昕分析道,2021年上半年杭州全市的GDP总量同比较2020年增长12.7%,其中第二和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2.6%和13.0%,服务业发展良好,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住宿餐饮业的增长高达27.1%。经济增速快意味着新增就业岗位规模增加。而2022年上半年GDP总量同比仅增长1.2%,虽然二产增长率4.1%,但吸纳劳动力更多的第三产业进展进一步放缓,增长率仅为0.1%。这必然造成新增就业岗位有限。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2年的疫情形势与2021年存在较大差异。2021年,中国率先从疫情中复苏,而全球其他大部分国家还处于抗疫之中,对外贸进口的需求量很大。长三角作为国内产业链最齐全的区域之一,外贸出口带动了很大一部分的就业。而今年上半年,外贸需求减少加之长三角区域不少城市疫情反复,对杭州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从产业结构来看,姚凯表示,首先,杭州的主导产业是互联网产业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都是科技和资本密集型,而不是人力资源密集型。其次,作为杭州的战略性和主导性产业,互联网产业正面临寒冬期,对就业的带动、拉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

杨昕对此也表示赞同,她指出,杭州是互联网经济受益者,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是新增就业岗位的来源大户。但随着互联网经济热度退潮,部分企业裁员,新增就业岗位的能力自然大大减弱。

各省打出稳主体保就业“组合拳”

2022年上半年,多发散发疫情影响下,招聘需求有所缩减、线下招聘推迟,同时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就业压力突出,长三角各省都出台了一系列促就业措施。

比如,江苏省落实落细中央留抵退税减税、“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等政策,上半年实现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缴税费超过2700亿元,其中“免申即享”的援企稳岗费用就超过270亿元。

安徽将大型企业失业保险返还比例由30%提高至50%,中小微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返还比例由60%提高至90%。实施中小微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稳岗返还资金“免报直发”,免除申报审核等程序直接发放。截至5月底,全省失业保险基金已返还资金15.24亿元。

浙江针对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2926场,推出各类岗位261.4万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78亿元,扶持创业2.47万人。

“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冲击而给就业带来的压力,长三角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通过减免缓征社保、加大稳企稳岗投入、帮扶高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投入等措施稳住就业。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杨昕指出,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就业数据,除安徽外,新增就业岗位均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上海2021年上半年新增就业岗位40万,今年同期25.29万,江苏省2021年上半年新增78万,今年新增不到70万,安徽省基本持平2021年35.5万,今年35.3万,浙江省今年上半年新增60万,同比下降4.9%。

接下来,长三角地区该如何进一步稳市场稳主体稳就业?

杨昕建议,针对就业的组合拳从目前来看有一定效果,会缓解经济下行的就业压力,但对新增就业岗位的作用还是较为有限。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的当务之急是将更多的力量用到提振经济上来,尽全力恢复生产,促进消费,尤其要关注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的恢复,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帮助小微企业的生产自救。在就业方面除了继续执行现有政策,需找准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具体原因,给出针对性对策。

姚凯认为,稳岗和拓岗同时还需注意建设有利于促进就业长效的管理机制、服务机制和生态环境,提高就业韧性。比如,在人才培训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输送人才,将企业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提供给高校,促进企业和高校的无缝衔接。

【瞰见长三角·2022上半年经济数据解读】

出品:21世纪经济报道政经新闻部、上海新闻中心

统筹:李博 卜羽勤

撰文:许秋莲 赵子健 陆爽(实习) 潘家传(实习)

本篇采写:陆爽 卜羽勤

编辑:李博

(作者:实习生陆爽,卜羽勤 编辑:李博)

卜羽勤

政经版记者

常驻上海,关注宏观经济、财税政策和区域发展,欢迎交流或爆料。邮箱:buy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