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眼看湾区|横琴成税收改革“试验田”,澳门居民税负下降达七成

大湾区观察南方财经全媒体彭敏静 2022-09-06 22:19
身临其境!720°领略加速蝶变的横琴 琴澳统计口径趋同:破题GDP核算差异,加快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 琴澳金融一体化建设:多项新政为产业“造血”,跨境金融创新与风控需齐头并进 展开更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珠海报道 

“中央赋予合作区的多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实施且初显成效。”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税务局总会计师张惠冰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等媒体采访时表示,2021年度是横琴税收政策执行的首个年度,根据实际减免税额,横琴澳门居民整体税负下降达七成,初步实现横琴澳门居民个税税负与澳门趋同;企业申报享受横琴15%企业所得税优惠金额达9.46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

如今,合作区正探索构建琴澳一体化税费服务体系,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成效初显。

合作区税务局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7月底,横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约29亿元,加上今年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约65亿元;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覆盖横琴超7成企业,大规模留抵退税中小微企业受惠户数和金额分别占比96.3%、79.8%;税收支持创新创业,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2亿元。

税费服务琴澳一体化

为了精准对接澳人澳企需求,合作区税务局推行“税惠琴澳”政策落实专项行动;全国率先实现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费、退税;不断优化“一区一站一厅一中心”立体化智能服务格局,在产业园区设置智能办税微厅、在澳门粤澳工商服务中心设置协同服务点、在创业谷、银行网点设置“惠企便民税小站”,实现粤澳税费服务网点“节点倍增”,惠及11万珠海居住生活就业的港澳居民和14万内地赴澳务工人员。

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推动合作区服务效率持续提升,得益于此,合作区已成为内地澳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

合作区商事服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合作区成立以来新设立企业4298户,其中澳资企业新增705户,较合作区成立时增长8.3%,累计已突破5000户(5012户),占合作区外资企业总数64.47%。

今年4月,全国首个面向葡语国家及地区的税收合作办公室(简称“葡语办”)在横琴成立运作,旨在充分发挥澳门对接葡语国家及地区的窗口作用,进一步深化与葡语国家及地区的税收合作。

“葡语办一方面帮助企业提前了解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和税收制度,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精准的政策咨询服务和税收风险提示。另一方面,落实好非居民纳税人享受协定待遇管理,用足用活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国际高端人才到横琴开展离岸创新创业,助力合作区产业发展。”张惠冰说。

当前,葡语办重点面向澳门特区、葡语国家及地区宣传合作区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全面整合涉澳涉外税收服务,开展葡语国家及地区税制动态研究,联合专业机构编撰投资指南,为“引进来”“走出去”企业提供增值税收服务。

探索税收改革“横琴经验”

近日发布的2021年度广东自贸试验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中,横琴税务部门有2项入选。

创新运用“数字+规则”实现涉税业务自动化审批便是入选案例之一。

据了解,横琴通过强化技术保障,攻克21个数据难题,集成税务系统的46个数据接口服务,建立起包含纳税信用等级、违章处罚、申报纳税等指标的审批规则数字化模型,将发票票种核定、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审核等高频业务由人工审批转向自动处理,实现发票票种核定自动审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多缴税款“自动退”,推进涉税服务全流程电子化“秒批”。

“从成效来看,纳税人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根据自身需要随时登陆电子税务局申请业务受理,实现24小时无间断审核。其中,发票票种核定最快1分钟内完成审批发放,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多缴税款退税时长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提速到4个工作日。”张惠冰说。

此外,纳税人无需再通过电话或到现场咨询,极大降低办税成本,通过自动审批功能的实现,基层税务人员80%以上的审批工作由机器人替代。

同时,横琴打造全流程集成式跨境税费闭环服务新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纳税费、退税、社保参停保。非居民纳税人缴费人在境外可“一站式”“无中转”“零时差”办理跨境纳税申报和缴款,业务办理仅需要几分钟。跨境办理社保业务方面,缴费人仅需使用银联卡,就可以直接在电脑前完成缴费操作。

值得关注的是,该举措还率先突破证件认证限制,实现内地赴澳门务工人员及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参保时,上传澳门居民居住证或澳门外地雇员身份认别证,就可办理缴费登记。

张惠冰表示,该举措节省了纳税人缴费人跨境缴税费成本,惠及11万珠海居住生活就业的港澳居民和14万内地赴澳务工人员,有利于助力粤澳两地民生融合,打造琴澳一体化营商环境。

未来,更多可复制推广的“横琴税务经验”有望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彭敏静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