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答丨北京流行毒株比广州的症状更重?病毒学家释疑新冠毒株四大关注话题

21新健康唐唯珂 2022-12-12 19:37

对于新冠病毒我们无需过度惊恐,但是日常防护仍需持续进行。

权威解答|卫健委回应BQ.1.1变异株有关情况 未来新冠毒株会如何演化? 权威解答丨血液肿瘤患者成新冠重症高危脆弱人群,如何加强多重防御? 权威解答|“早阳早好”是否可信?如何合理购药?感染后如何食疗调理? 展开更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 实习生钟秋月 广州报道 奥密克戎的不同毒株再次引发热议,广州症状轻、北京症状重似乎成了“朋友圈”共识,但是从病毒学和临床来看真相又是怎么样的?

一些网友在网上晒出自己从感染到康复的过程,每个人的症状表现各不相同,使得一些人认为“北京流行的毒株是BF.7,广州的是BA5.2,所以北京的症状比广州的要重”,甚至一些人担心毒株进化到BF.7却更严重是不是以后毒株的演化会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而事实上,单从不同毒株的毒性来看这种观点并不具有科学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不同变异毒株感染者的症状差异,以及未来新冠主流演变毒株毒性的问题对几位病毒学家进行了采访。

1、北京流行的BF.7比广州流行的BA.5症状更重?

病毒学家常荣山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高烧、持续性咳嗽、身体疼痛不适、头痛、喉咙痛、嗅觉味觉改变和食欲不振这些症状都属于流感样疾病,两种变异毒株的感染者在临床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目前也并没有大样本的基因测序队列分析来证明同样属于奥密克戎的BF.7比BA.5的症状更严重,仅依靠片面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表现就下定结论是不科学的。

他还指出,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相同奥密克戎感染症状的个体差异可能与个体的免疫力、地域天气气候、年龄等其他因素有关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自己推测致病性会继续减弱,根据目前观察病毒突破感染能力增加,致病性仍是减弱趋势

同样根据央视报道,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也表示,新冠病毒经历好几代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是从BA.2变过来的,BF.7又是从BA.4和BA.5变过来的。只要该病毒还是奥密克戎分支,病毒的毒性、致病力和传染性不会有本质改变北京流行的变异株以BF.7为主,目前统计无症状加轻型占到98%,病毒对人体主要侵犯在上呼吸道。上呼吸道症状表现因人而异,有人发烧明显,有人咳嗽明显,有人嗓子不舒服明显,这跟自身免疫力、年龄、基础疾病等有关系,并不代表病毒的致病力和毒力有改变。

2、临床表现受什么因素影响?

同样是奥密克戎,北京流行的BF.7毒株相比广州、重庆流行的BA.5毒株,从病毒学的角度来看确实差异并不大,并且仍需要更多的测序做数据统计才具备研究的可行性。但是为何民众感受到的是北京的感染者临床症状比广州感染者更严重?身边的一个个案例好像更具备说服力,这又是为什么?

对此,常荣山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关于BF.7比BA.5症状更严重的说法,这只是民众根据周围感染者的情况所产生的主观认知。目前并没有对感染者进行大样本的科学队列分析,此说法成立的理由并不充分,至少还需要更多的测序研究数据支撑才能有结论。

此外,常荣山认为,首先,温度因素会影响新冠感染人数,看起来南方感染人数总体是低于北方的,越寒冷的地区感染人数就越多。当然未来南方也有寒潮降温的影响,对于每个人来说做好自身保护也更为重要,自身免疫力在特殊时期更显得重要。

其次,由于光照因素的影响,缺乏维生素D(低于20ng/mL)的新冠患者出现严重或危重症病例的可能性是维生素D超过40ng/mL的患者的14倍。

北方的冬天,由于人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较多,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短于南方,因此北方居民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平均低于南方居民。

目前外国有相关研究证明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容易感染肠道流行病,缺乏维生素D成为影响传染性疾病的因素之一。

3、先感染就安全了?是否会反复感染新冠?

民众同样疑惑的是感染过一次新冠后,是否还会反复感染?“早阳早轻松”还是熬到更弱的毒株分支才更好?感染后短期内获得了免疫,真的可以“一阳永逸”吗?

常荣山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现在的流行株都是奥密克戎不同亚变异分支内部重组产生的,在BA.5内部的分支之间差异不大,没有亲缘关系的远近之分,所以不存在绝对的交叉保护的作用。

感染了一种毒株,其产生的抗体对另一种毒株不一定具有持续保护作用,反复感染的风险还是有的。当然就不存在“早阳早轻松”之说,不过对于没有基础病的年轻人来说也无需过度惊慌,目前奥密克戎作为主流的流行毒株致病性已经很低,但对有基础病尤其是老人小孩的防护仍不能放松。

早在2021年,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发表了来自牛津大学的一篇题为《Reduced neutralization of SARS-CoV-2 B.1.617 by vaccine and convalescent serum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恢复期血清与疫苗对德尔塔(Delta)变异株的中和作用降低,这一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新冠病毒免疫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因此,感染过Beta、Gamma变异株的个体,由于对抗体缺乏交叉中和,仍然有再次感染德尔塔(Delta)变异株的风险。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也曾表示,尽管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会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不会再次感染

4、主流毒株到底会是谁?未来新冠病毒致病性会持续下降吗?

但从病毒演变的角度来说,拖到最后真的会迎来致病性更弱的病毒毒株吗?

常荣山表示,从以往霍乱和天花、鼠疫等人畜共患病毒的演化规律来看,病毒为了自身的生存,通过“遗传补偿”机制来进行自我保护。当某种基因突变发生时,生物体会启动一套程序提高其家族基因的工作效率,以弥补基因功能丢失带来的损失。

新冠毒株进化演变中过程(图源于英国nature杂志)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从左侧的祖代毒株(Origin)到Delta毒株这一代,再到Alpha毒株、Gamma毒株、Omicron毒株、Beta毒株、Delta-plus毒株这一代,到了BA.1、BA.2再延伸至BA.4、BA.5这一代,一共有了5代。新冠的这种进化策略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

同样是奥密克戎毒株,现在的BA.4毒株和BA.5毒株(BA.5包括BF.7和BA.5.2),其死亡率和重症率远远弱于去年11月份发现的BA.1毒株,这个演变经过了整整12个月。”常荣山说。

常荣山认为,现在的新冠病毒正在以致病率减弱的方式进行演变。德尔塔(Delta)的流行之所以会被奥密克戎(Omicron)灭掉,是因为奥密克戎的适应能力更强,所以传播力更强,有着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所谓的免疫逃逸能力,指的是旧抗体不抵抗新感染。目前奥密克戎的免疫逃逸能力还在增强,但是这种免疫逃逸能力可增强的空间已经不多了。所以未来的防控还是乐观的。

常荣山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的大趋势应该是延续以往人畜共患病毒演变的模式。新冠病毒会出现“双增强”,即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传播力增强,但是致病力减弱。

新冠目前有300多种变异毒株,未来不太可能演变出德尔塔(Delta)这样致病性强的独立变异毒株,但是加强持续对病毒的基因测序检测仍必不可少,可以通过干预的手段早发现早扑灭。

金冬雁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来看交叉感染不会造成更严重的情况,虽然是不同毒株但免疫保护仍然一定期限内有效,现在无法推测未来谁会成为主流。致病性是否会持续减弱也是随机,但是推测致病性是会继续减弱的。因为目前根据我的观察是病毒突破感染能力增加、致病性这方面减弱了,因此我个人认为未来致病性减弱将会是趋势。

所以对于新冠病毒我们无需过度惊恐,但是防护仍需持续进行常荣山表示,任何病毒感染时间长了都会致病,感染新冠病毒后不能拖延,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儿童群体。成人持续高烧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状,但儿童持续高烧容易出现惊厥症状。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从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曾有持续2个小时高烧后产生惊厥的儿童。因此,家里有小孩的要备好体温计、儿童退烧药、冰箱里备好一个固体冰袋以便快速用于儿童额头降温。

同时,在公众场所戴好口罩,回家后勤洗手,将窗户打开多通风。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和水果包括蛋类、肉类、海产品、动物肝脏、牛奶、草莓、香蕉等,平时空闲之余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作者:唐唯珂 编辑:林虹)

唐唯珂

产经版记者

重点关注大健康、零售和文旅领域。从基因科技、生物制药、互联网药店到商超数字化,酒店业变革都欢迎来聊,邮箱:tangweike11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