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经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构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层次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翁榕涛 广州报道
2023-04-23 14:37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翁榕涛 广州报道

4月22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在广东珠海召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改革不断突破,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对提升大湾区经济发展质量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王一鸣表示,面向未来,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大湾区绿色、低碳转型。金融业在支持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从四方面加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王一鸣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大国竞争的制高点。这就要求我国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优势资源进行科技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增强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主动权。

近年来,大湾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创新投入大幅增长。2022年,仅广东研发经费支出就高达4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6%,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成为国家重要的创新动力源。

不过,与此同时,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仍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重大原创成果偏少,科技领军人才不足,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王一鸣认为,加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要解决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社会融资模式与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这些矛盾包括银行体系追求本金安全和收益的确定性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存在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金融资本注重当前稳定现金流的短线性质与科技创新到产品化、产业化的长周期需要长钱之间的矛盾,金融体系习惯于服务大企业、大项目、给大钱的特点与早期科技创新阶段需要用小钱之间的矛盾,科创企业重研发、轻资产的特点与银行部门以抵押品价值确定贷款额度的商业模式之间的矛盾。

为此,王一鸣认为,应该从四方面去推动构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层次体系。

一是要探索信贷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消除制约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约束,拓展银行直接参与股权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空间,释放银行体系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

二是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持续推进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广州期货交易所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为科创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基金,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

三是要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水平,运用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与产品线上化,降低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隐性成本。

四是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引导担保作用,提升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的配合效率。

此外,王一鸣认为,加快金融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一方面是要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来部署金融链,引导构筑金融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格局。以大湾区为例。广州要强化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深圳要强化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的优势,香港要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澳门要打造特色科技金融平台。同时,东莞、佛山、珠海等地提供金融后台、股权投资、服务外包等配套支撑,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来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发展。

另一方面,要深化发展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健全供应链金融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作用,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运用区块链技术来推动供应链金融的智能化,推动与港澳贸易的数据系统对接,加大联通大湾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的金融产品。

推动粤港澳金融市场开放联通 

近年来粤港澳金融合作和创新不断深化,大批港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到广东设立分支机构,粤港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不断发展,深港通业务运作整体平稳有序,交易日趋活跃。

王一鸣认为,要抓住这些有利的时机,扩大粤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加快建设引领珠三角、辐射东南亚、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金融枢纽。

首先,要推动核心金融圈的建设,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三货币多核心城市”的优势,打破制约粤港澳金融资源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推动香港金融业拓展辐射范围,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建设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横琴为节点的核心金融圈,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优势,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通过深化合作和创新,确立粤、港、澳三地和主要核心城市的金融功能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构建更紧密的金融合作长效机制。

第二,要深化跨境人民币的业务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已成为粤港澳金融合作的重要支柱,要加强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内地人民币在岸市场的互动,畅通人民币循环流动机制,鼓励湾区内的银行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拆借业务、跨境人民币近远期外汇交易业务以及跨境人民币相关衍生品业务,支持湾区内港澳企业按规定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鼓励内地企业和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加快发展大湾区离岸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一步夯实跨境人民币业务基础。

第三,要进一步创新金融合作方式,扩大粤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促进大湾区金融深度融合,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鼓励粤港澳机构开展跨境辐射、跨境兼并重组,组建跨境金融控股集团,探索深交所与香港联交所在证券信息、产品开发、技术联盟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与此同时,加快推进湾区内的支付体系、社会信用体系,金融后台服务设施等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此外,王一鸣认为,目前大湾区内绿色发展的联动效应尚未完全形成。近年来三地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但大湾区尚未形成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展望未来,要充分发挥大湾区先行先试的这种体制机制优势,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新路径。

首先,要加快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在大湾区的复制、推广,支持试验区适时升级扩容,扩大其辐射范围;其次,要以广州试验区为核心区,推动大湾区率先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金融机构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基础设施互通,产品和市场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继续保持大湾区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排头兵地位;然后,引入境内外绿色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及第三方认证机构在大湾区设立总部或运营总部,鼓励港澳金融机构在内地设立分支机构或成立合资的金融机构,支持三地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业务合作;最后,积极推进绿色金融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涵盖绿色金融、生态环境以及气候应对等领域人才,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人才的资源集聚中心。同时,还要加强大湾区绿色金融的标准互认,统一大湾区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翁榕涛 编辑:梁小婵)

翁榕涛

南方财经大湾区记者/研究员

关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和资本市场的一切有趣新闻。微信号:wrt74088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