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实习生张宇萍 东莞报道
“开年至今,企业在研发设计、软件控制、电工类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保持旺盛势头。进入暑期招聘季,公司经过多渠道整合资源,目前技能人才已基本能满足需求,而高层次人才因专业性要求高,还在持续加大招聘及引进力度。”东莞联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胡金说。作为一家涉足新能源的企业,今年以来,东莞联鹏对包括研发人才、销售人才在内的技术服务型与创新型人才需求较大,目前依旧面临着供给不足的难题。
进入2023年,随着各地争相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追求对高技术项目的招引,以致诸多城市在新兴产业人才引育上出现产业人才供给不足、“产业链”与“人才链”脱节等问题,部分城市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短缺短板逐渐凸显。
在制造大市东莞,新兴产业人才紧缺问题同样明显。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调研发现,今年以来,伴随东莞在推动产业新立柱方面力度不断加大,东莞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人才需求也相继增大。与此同时,诸多传统行业企业也纷纷转换新赛道,让新兴领域高层次人才缺口在东莞渐趋扩大。
面对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紧缺难题,东莞也在加紧行动。自去年启动东莞高层次人才周、广泛吸引海内外人才到东莞创新创业后,今年东莞进一步吹响“是人才 进莞来”引才号角,提出全年引育20万名本科生、2万名硕士以上创新创业人才,并提出新时代新引进创新人才综合补贴30万元。同时,东莞推出城市人才品牌推介会,上半年已赴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为新兴产业发展招才引智,目前正逐步朝着东莞特色、体系化的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前进。
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缺口拉大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二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南京、苏州等地对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的招聘薪资继续保持上升。尤其长三角各城市相关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企业纷纷“招兵买马”,高薪吸纳人才。
《报告》显示,二季度以来,芯片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工智能工程师、软件与通信硬件研发等岗位,持续处于高薪位置。这表明,尽管全国青年就业整体存在困难,但随着各地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仍在持续增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调研发现,东莞对新兴产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一直在增加。今年以来,伴随储能、半导体、集成电路三大产业在东莞渐趋成势,相关产业人才需求已经从以往的高技能人才,延伸至科技创新和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以及市场人才等全产业链。
新兴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非常庞大。一些新能源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全球新能源产业产品迭代更新、技术革新、新材料研发速度越来越快,对产业链各企业产品的性能技术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企业为应对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及新形势,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例如由锂电到钠电的技术革新,对人才的要求是跨越性的。目前,我们研发类人才仍难以满足研发需求,具有前瞻视野的销售合伙也较为稀缺。同时,跨界企业入局导致对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抢夺加剧。”胡金介绍,国内新能源领域客户方尤为注重项目的现场服务与支持,只有配置足够的人才储备,才能让业务长效增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东莞新能源产业面临三大人才挑战:科班人才供应不足、资源与人才错位、现有员工专业性不够。这使得新能源企业在招聘时既要“拼手速”,又要“求精度”,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图为东莞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厂区)
东莞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电池组、便捷式电源设备的技术开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高容量圆柱锂电池产品的领跑者。今年以来,企业在锂电池、储能、PACK系统、工程基建等四大板块上人才需求加大。创明人力资源经理李晓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当前较为紧缺的岗位主要集中于电池电芯、PACK、储能板块的研发、销售、工艺设备等方面。
“因为今年不断会有新业务、新研发板块增加,人才需求也持续增加。市场上本身这方面人才就很少,加上我们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对比较高,所以当前还是比较紧缺。”李晓娟表示,目前企业对普通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员的招聘都比较理想,但类似电芯研发、工艺类人才的招聘,都要求硕士或博士以上,也基本以社招为主,因此这类人才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精力去招聘与培养。
在半导体产业,这一情况同样明显。东莞联测优特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半导体封装测试的企业,相关负责人王少文表示,目前企业在半导体研发类高精尖人才引进方面仍显不足。“目前大湾区内,半导体行业的成熟人才难以支撑各类企业需求。我们一般要通过高价付费猎头公司,让其在全球代为招聘。 ”
如何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动态匹配?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根基和源泉,新兴产业要想真正实现迭代升级,必须依靠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只有产业链与人才链实现动态匹配,才能夯实城市产业和整体竞争力。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表示,目前广东提出要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培育形成10个以上产值超万亿元的战略性产业集群。而包括储能、半导体这些新兴产业在全国都处于风口,所以对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都是巨大的。
“但是在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人才培养需要一定周期。而在全国而言,新兴产业人才供给出现了两个错位,一是短期快速增长与长期人才培养的错位,二是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紧密程度还存在错位,这便导致短期内企业的人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陶锋表示,在东莞这样的制造大市,伴随着城市对产业“立新柱”的迫切需要,这一矛盾可能会更为明显。
面对有限的人才供给和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很多东莞企业除自主储备培养人才外,更多选择前往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异地招引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高层次人才,甚至前往海外高薪招聘。
“我们会有一部分的储备人员,通过校招方式来实现。但这部分无法马上形成生产效益,所以更多会通过社招方式,面向广深以及长三角地区,招引高精尖人才。”李晓娟表示。
王少文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目前企业针对半导体研发人才的招聘区域,主要以长三角和东南亚国家为主。“很多高精尖人才都是从国外引进,国内这一领域从业者的经验仍显不够,相比而言,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国家半导体人才多,从业时间比较长,符合我们要求,国内则主要以上海、苏州为主。”
陶锋认为,从长期看,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需要从大学培养入手,但需要一定周期。从短期来看,在当下阶段,东莞要围绕自身新兴产业实际需求,精准、定向招揽人才。并围绕“专精特新”企业以及中小创新团队,加大人才扶持力度。
此外,陶锋建议,东莞要将高层次人才招引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加紧出台长期性人才工作规划,可以借鉴以杭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城市在新兴产业人才招引上的相关举措。在通过释放人才引力,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城市格局变革方面,国内一些新一线城市正在持续做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近年来,东莞大力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截至2021年底,东莞人才总量282.9万人,较五年前增长了136.9万人,人才总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其中,高层次人才增速明显,年均增长19.26%;全市高端人才五年实现翻番。去年年底,东莞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引进10个战略科学家团队、300名博士、1000名领军人才、6万名创新人才,加快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
目前,东莞在技能人才方面实际上已经走在全省前列。2022年,东莞全市技能人才达到129万,占就业人员总数24%,“技能人才之都”迈进2.0版。但在科学家、研发人才、高级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上,相比国内其他新一线城市,东莞仍有一定不足。
在受访专家看来,未来,东莞要从政策支撑上提升产业与人才融合度,围绕产业政策匹配人才政策,做好“产业+人才”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同时,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激发产才融合发展的活力。同时要从育才、引才、留才等多个层面出发,围绕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多角度出台人才政策,探索出具有东莞特色、体系化的人才引进机制。
(作者:郑康喜,实习生张宇萍 编辑:于长洹)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