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解读|政治局会议重磅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扩内需稳预期防风险,楼市调控这么做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潇枭 北京报道
2023-07-24 21:43

明确下半年扩内需、稳预期、防风险等方面重点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会议还列出了下半年要推进的系列重点工作,包括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增加国际航班;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等。

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

今年上半年我国实现GDP超59万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一季度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虽然二季度同比增速有所走高,但主要原因在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若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二季度经济动能有所走弱。二季度消费仍在持续修复,但是投资和出口增速在下行,二季度经济动能减弱主要受房地产市场和出口拖累。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二季度一些数据出现回调,是在三年疫情冲击、房地产深度调整和外部环境恶化三重因素叠加下的经济表现。当前经济复苏不会一帆风顺,会出现一些波动和起伏,这是合理的。当前社会交往和社会秩序修复基本完成,但是利润修复还没有开始,经济出现一定回调是正常现象。

前段时间,中央部委发言人也多次公开表示,当前经济恢复需要时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过去三年受到疫情影响,居民和企业的收入都受到了一定影响,相应的市场需求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

会议指出,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照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今年以来季度经济增长是波浪式、曲折式前进,经济恢复动能可能会呈现一段时间高、一段时间低的情况,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出现波动。宏观政策层面,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部分减税降费政策可以延续,当前降准的必要性不是很强,但是物价水平很低,可以适当降息,以降低实际融资成本。另外,今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出现贬值,也就是经过价格调整针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出现较为明显的贬值,偏离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面,央行应积极发声引导市场预期,推动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半年财政支出和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下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可以加快,还可以加大减税降费来支持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发展。如果下半年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预计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再度重启扩张。预计三季度可能会降准,必要时可能会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未来有望进一步完善,提高资本市场吸引力,引导直接融资比例回升。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下半年宏观政策会加大力度,但是可能不会出现部分人士所期待的那样大规模政策力度。预计下半年央行可能会有两次10BP的降息,同时中央会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以支持地方政府平稳运行。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4.9%,全年经济增速为5.1%,能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扩内需发力

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要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增加国际航班,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

会议指出,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要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张永军表示,当前经济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短期应通过扩大终端需求来带动有效供给,比如可以对低收入群体发放补贴、发放消费券等,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扩大消费;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资本来扩大有效需求。今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来,我国旅游和交通运输方面的服务贸易逆差增加明显,增加国际航班能推动国内相关航空公司业务的恢复,通过加大国际人员交流往来也能拉动中国消费。房地产需求不足对当前经济拖累明显,可以放松限购限贷等举措,还可以通过降低二手房首付比例等措施更好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存量房贷利率也有下调空间。

明明表示,政治局会议释放诸多积极信号。总需求层面,强调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于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费和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均有政策指引。地产政策方面,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意味着未来地产政策放松的想象空间有所增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望缓和地产相关投资的下滑趋势。

陆挺认为,可以放开限购限售等限制性举措,顺应城市化需求满足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改善型住房需求等。央行下半年还可以通过下调LPR等降低存量房贷利息,商业银行一年之内可以多次顺应LPR下调存量房贷利息等。

稳预期出实招

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要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要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创造市场。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要精心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上半年我国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2%,出现少见的负增长。面对当前需求不足、价格低迷等现状,民间投资存在信心不足、意愿不强等现象。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对外印发。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印发《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

张永军表示,民营企业稳预期、提振信心方面,出台一些具体举措非常重要,比如,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让民企感受到发展环境在优化,这能够更好地引导民企预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要改变行业准入、项目招标、资金获取、国家安全等方面事实上存在的有悖公平竞争的潜规则,以此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纠正所有制歧视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另外,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相关安排,要加快转化为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循、违法必究,在行政检查、社会监督、法律诉讼等领域形成配套制度保障体系。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受制于“疤痕效应”,民间投资和居民大宗消费的信心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扩大的货币供应一定程度上又回流到了金融机构,形成了存贷款的同步走高。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民间投资和居民大宗消费的逐步恢复创造条件。宏观调控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防止政策塞车形成的“合成谬误”,以将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

制定一揽子地方债化债方案

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今年上半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3%。不过,该增速高达两位数,主要因为去年大规模退税低带来的基数较低,部分省份在努力争取2023年财政收入超过2019年的水平。另外,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1.87万亿元,同比下降20.9%,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卖地收入仍在下行。上半年部分地方城投公司发生的信用风险事件,引发外界对地方债的担忧。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地方债总体风险是可控的,但具体到不同的省市县情况有所不同。当前部分地方财政运行较为困难,防风险任务比较重。地方债防范化解风险,应坚持“中央不救助”、“谁家孩子谁抱走”的原则。今年新增赤字规模5000亿元均为国债,当前中央政府已经在有意识地增加中央支出,即中央多加杠杆,相应减轻地方负担。

温来成认为,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各地国资委在陆续建立应急资金,帮助那些短期还本付息困难的融资平台公司;有些地方债务压力实在大的,可能需要省级政府帮忙暂时度过难关;可以允许一些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一些地方平台形成的不良资产,并借此减缓当地债务负担;部分地方采取债务展期,甚至延期到20年等举措,这类债务重组方案需要融资平台和债权人协商,在双方同意的前提下推进。

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融资总部总经理范为表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隐性债务化解或有新举措,再融资债券置换预期升温。为了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20年至2022年6月总计发行约1.1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广东等地也借助发行再融资债券置换隐性债务等方法,实现隐性债务清零。不过2022年6月份至今,中国尚未发行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券。在当前一些地方隐性债务偿债压力较大且财政收入并未大幅改善现状下,再次通过特殊再融资债券缓释债务风险预期明显升温。

(作者:周潇枭 编辑:林虹)

周潇枭

高级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及趋势,涉及投资、消费、财税、科技创新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