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珠海报道
过去四年,作为第一批到内地执业的澳门社工,澳门青年董文伟每天都会通过横琴口岸往返琴澳,近日喝到了新设的“常旅客”通道的“头啖汤”。
内地与澳门驾驶证互认互领协议生效、“常旅客”通道设置等便利性措施让两地来往更加便利,也让越来越多澳门人更愿意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工作、生活。
今年一季度,经横琴口岸出入境旅客超340万人次,同比增长74.8%,车辆约50万辆次,其中单牌车超34万辆次。目前,横琴口岸日均客流稳定在4万人次以上。
自揭牌运作以来,合作区处于发展转型期、政策过渡期、机制调适期“三期叠加”。
尽管如此,合作区着力强化“政策体系支撑”,大力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进一步厚植琴澳一体化发展制度基础,持续释放“1+1>2”的体制优势。
澳资企业增长23.98%
去年10月,奕富通集成科技(珠海横琴)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董事长许伯彰将公司总部从上海搬至合作区,正是看准了合作区"真金白银"的产业扶持政策。
2022年,合作区针对集成电路产业,从支持企业发展、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粤澳协同创新等四方面发布专项扶持举措。
“目前在珠海不少解决方案商是我们的客户,设计服务公司是我们的供应商,上下游集聚效应显著。”许伯彰表示,目前,公司主营产品分为1Dd-TOF光电传感器系列和3Dd-TOF光电传感器系列,主要应用于机器视觉领域,产品市场覆盖移动消费电子,智能制造工业及汽车应用领域。
这只是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集聚的一个缩影。目前,合作区已引入芯潮流、极海半导体等40余家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022年集成电路规上企业营收达到26.91亿元,同比增长20.8%。
当前,合作区不断推动构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产业联动新模式,充分利用横琴政策和空间优势,以及澳门对接国际窗口作用,大力集聚海内外资源。
“横琴的四大产业与澳门‘1+4’的产业结构契合,这是横琴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一环。”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苏崑表示,随着琴澳一体化提速发展,制度衔接和机制对接更加畅通,企业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仅从政策层面来看,合作区陆续出台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健康、金融、会展等产业发展政策,并给予澳资企业更大的扶持力度。
目前,合作区实有澳资企业超过5700户,较合作区挂牌前增长23.98%。
扎根在合作区工作和生活8年的关少伟2015年放弃了长期从事的博彩业,而选择来到横琴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从事招商工作,现已“升级”成为广发证券珠海分公司澳门业务总监。
“内地市场有更大的商机,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展示舞台。希望更多澳门青年到合作区,亲眼看看合作区的发展速度,亲身感受合作区的生活就业氛围。”关少伟说。
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局长黄宇杰表示,合作区将陆续出台鼓励澳门青年创业就业的专项扶持政策,为澳门青年来合作区生活就业提供更多的支持,营造更好氛围,创造更多机遇。
加强琴澳产业发展协同
尽管合作区产业发展已有一定成效,但立足粤澳优势的产业格局尚不清晰,联动澳门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动力存在一些不足,在选准产业细分领域和与澳门产业发展协同上还需进一步发力。
“在制度建设层面,两地产业融合要确保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和落地执行时形成合力,要求各方在规则制定初期就参与进来。”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桂平说。
叶桂平举例,当前合作区与澳门在法律制度衔接方面尚未完全对接。会展主办方对一会或一展两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许可手续,财会金融保险规则,服务标准,以及商业、服务纠纷的司法审判、仲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风险存在担忧。文旅和会展产业发展联盟等机构可起到共商共建的桥梁作用。
叶桂平坦言,目前合作区内专业会展设施尚不够完善。珠海会展中心临近合作区,但位于合作区范围之外。在合作区发展两地一会或一展构想的具体实施中如何利用该设施的问题尚需进一步探索。
当前,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在合作区设立的研究院,进入院企合作“密集期”,已相继落地一批“联合实验室”,初步形成合作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科技企业去到一个地方会去估量各种因素,比如人才、教授资源、当地对企业的重视程度等。相比已经发展很成熟的地区,琴澳对于企业的重视程度比较高。”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长王春明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琴澳不断加强合作,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并具备国际化优势,有望帮助更多企业对接葡语国家等海外市场。
在区域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中,澳门《人才引进制度》法案7月1日已正式生效,明确指出,其立法宗旨是“引进助力和推动澳门特区经济适度多元,尤其是重点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以及为澳门特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储备所需的各类人才”。
澳门特区政府在2023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不懈地采取“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动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四大重点产业发展,逐步提升四大产业的比重。
下一步,合作区可衔接“澳门优才计划”,实施琴澳跨境人才工程,打通“居住在澳门、工作在横琴”“科研在澳门、转化在横琴”的路径,精准引进一批国际高端人才。
体制机制支撑破题两地差异
荷塘社区的街坊常常称呼董文伟为“排骨伟”,自2019年赴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工作至今,董文伟致力于在建设“一老一小”友好型社区方面提供“澳门方案”,居民也得以享受“琴澳融合”的多元化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专业居家养老服务的‘湾区标准’。”董文伟说。
“新家园”的构建离不开与澳门公共服务“软联通”。
目前合作区已成立“澳门新街坊”专责小组,全力推进澳门基本公共服务、优质生活服务及社会福利率先延伸至新街坊项目;全国首个“粤澳社保一窗通”投入使用;粤澳职业技能“一试多证”专项合作正式落地等等。
同时,民生配套“硬基础”不断完善。目前“澳门新街坊”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子期小学及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公办学位2460个。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项目海底隧道顺利贯通,澳门大学至横琴口岸连接桥顺利合龙。
“体制机制支撑”的强化为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前,合作区大力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已成立专责小组,明确规则衔接路径12类,完成首批改革创新与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事项43项。同时,加快编制合作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指标体系及常态化评估办法。
随着琴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两地在不同制度下不断融合和尝试,营商环境得以提升,有望协同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据悉,为便利投资者到琴澳拓展业务,合作区商事服务局与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紧密合作,实行商事登记“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机制。
业内人士分析,以往内地往澳门准入登记面临不少痛点,包括内地投资者对澳门法律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内地投资者出境往澳门办理业务不便、澳门相关部门对内地公证文书认可存在差异、商事登记申请材料跨境提交不便、内地投资者集中现场见证办理公证困难、内地投资者落地澳门后续跟进服务缺乏等方面。
“该机制下,合作区澳门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诉求进行一对一办理,节省了人员时间和运营成本,让企业有更多精力专注到自身项目推进上。”岐英堂(珠海横琴)制药有限公司商务总监成佳兴表示,澳门的母公司已经有20年的生产历史,此前通过“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机制落地合作区,把握“横琴研发+澳门生产”的发展机遇,目前横琴公司主要负责同名同方药和创新药的研发。
合作区商事服务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内地投资者通过跨境通办机制设立澳门公司5户,澳门投资者通过跨境通办机制设立的横琴公司28户,其行业主要分布为商贸服务业和科技研发业。
(作者:彭敏静 编辑:喻淑琴)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