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渔节”转型“消费节”,广东探寻海洋经济流量密码|掘金深蓝③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喻淑琴,冯玉怡,视频刘锦阳,黎梓傲,解祥稳 阳江,珠海报道
2023-08-17 15:56

开渔节正在成为一股强大的流量,激活传统节庆、文化旅游和消费领域。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喻淑琴 见习记者冯玉怡 视频:刘锦阳 黎梓傲 解祥稳 实习生沈星月  阳江、珠海报道

开渔令一响,蓝色粮仓迎来了万帆耕海的盛况,场面震撼,来自深海的生猛海鲜也即将登上餐桌。

经历了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后,8月16日开渔节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拉开序幕,吸引了众多参与和关注。特别是中国水产大省——广东,在阳江、湛江、珠海、汕尾、江门等部分沿海城市开渔出海的大场面可谓盛况空前。

当古老的祭神仪式和民俗文化演化成一场有创新、有吸引力、有观赏性的现代盛典,今年的开渔节,注入了全新的内涵。开渔节,正成为一股强大的流量,激活传统节庆、文化旅游和消费领域。

例如,开渔节纷纷融入了地方特色元素,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渔村度假、体验渔民生活,发展休闲渔业;相关行业也积极参与,提前造势。餐饮业推出了海鲜特色菜品和优惠活动,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渔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旅行社也开辟了海岛游线路,为当地酒店、交通等服务业带来了更多需求……广东沿海经济带研究院海岛海域研究所所长乔俊果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渔旅融合和休闲渔业的发展,很好地契合了消费提振年的需求。同时,“开渔节”向“组合节”的转型,不仅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平台,也为渔区振兴注入了全新动力。

“世界渔业看中国,中国渔业看广东”。“作为中国渔业的重要省份,广东正积极践行‘大食物观’,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向深海掘‘金’,其渔业发展,不仅为渔民致富、渔区振兴提供新机遇,也将改变渔业商业模式,重塑渔业商业版图,有利于渔业朝着可持续、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迈进。”中国海洋大学向海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大海表示。

休闲渔业成消费新增长点

今年是“消费提振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创新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潜力。

以开渔节打开海洋经济的消费新场景,愈发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广东开渔出海的大场面可谓盛况空前。梁文栋摄

作为一种既可减轻近海捕捞压力,又能提高渔业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休闲渔业方兴未艾。《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监测报告(2021)》显示,2011年至2019年,全国休闲渔业产值增长687.17亿元,增幅高达268.42%,其中,广东休闲渔业产值超百亿元,牢牢占据国内休闲渔业发展头部位置。

据岭南商旅集团旗下广之旅数据统计,今年暑期海岛海滩游等“海产品”同比上涨60%,而开渔节也使全国各地的“海”类旅游线路再次迎来报名高峰。广之旅方面推出了“开渔节”相关旅游线路,该路线覆盖跨省和省内旅游市场,行程天数为2-6天,价格根据出游目的地的差异,分布在每人300-5000元区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所长、主任研究员安然表示,广东在休闲渔业方面已做出一些有益尝试,但仍可以“大胆想象”。他建议通过“造节”,让大众参与到渔业生产过程,营造良好的公众体验。

例如,通过“海洋牧场+休闲渔业”“休闲渔业+旅游”等新模式,依托自然资源优势,联动发展海钓、海上运动等海上休闲娱乐活动,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推动产业生态化及生态产业化发展,促进休闲渔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

各地政府也借此机会,结合自身优势发展节庆旅游经济,开始往集吃、住、行、游、教、购于一体的休闲渔业产业链布局。

渔业历来是珠海市的优势产业,海鲜餐饮市场潜力巨大。开渔节期间,洪湾中心渔港推出“百吨鱼鲜惠”普惠活动,通过线上小程序等平台渠道,向市民派送优惠券,现场免费试吃。

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珠海洪湾中心渔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强表示,“洪湾中心渔港借助渔港优势,以渔业作为核心,增加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全力打造融合海鲜烧烤、露营等夜经济新业态和渔人码头等打卡地,形成渔港经济全产业链发展,让渔港不仅仅是交易中心,更是消费中心、文化中心。”

湛江则以开渔节为契机,挖掘各地特色美食及文化,发起2023“红树林之城”海鲜美食放送季,形成“一地一品牌”组织美食街开展海鲜美食主题活动。此外,还有湛江湾音乐沙龙、海洋文创和旅游手信市集等活动,组合推出联动12家收费景区提供万张门票、推出特惠红树林研学游线路并提供100个免费名额等。湛江“大手笔”投入有望激动湛江旅游消费动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除了发布开渔令、祭海活动、渔家大宴三项传统活动外,在“中国南海渔都”阳江,今年还新增了渔家大宴之漠阳味道“点菜单”、海陵岛第二届荷花节、漠阳味道美食展、渔民“咸水歌”巡演、疍家渔民婚俗表演、系列欢庆活动六项活动,以开渔节串联中国渔文化消费新场景,背后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一大重要体现。

 “借助开渔节这样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活动进行造节,是融合第三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乔俊果建议,广东开渔节可以更多地展示渔业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生产环节以及其文化意涵,可以更多地激发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了解海洋生物,认识海洋,从而带动海洋研学等活动,而不仅仅是吃海鲜。

“地方要打造开渔节,算小账不一定赚钱,但政府要有‘算大账’的思维。”李大海表示,通过为开渔节注入深层文化内涵和深度体验,无论对渔企、渔民还是当地政府,都是一个扩大消费的良好契机,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地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三产融合,拉动渔民增收致富。

在美国,渔业合作社已被证明可以提高渔民效率、降低捕捞成本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合同谈判的交易成本。

受访专家提出,把合作社视为渔业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值得政府和学界去着重关注和持续研究的。广东可以通过搭建平台,鼓励渔民通过合作社这样的机制“抱团”闯市场,探索传统捕捞渔民向休闲渔业转型的路径。

新兴产业重塑渔业商业版图

广东作为渔业大省,海洋经济总量已持续28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省渔业经济总产值4087.71亿元,增长6.43%,居全国第一。广东省渔民人均纯收入22437元,增长0.28%,高于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根据规划,到2025年,广东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要达到4500亿元以上。

如何才能“坐稳”海洋大省第一把交椅?

乔俊果表示,虽然每逢开渔,人们最朴素的愿望就是鱼虾满仓,但开渔并不意味着多捕鱼,而应该是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就要求我们在高频作业的渔场对其进行可持续捕捞量渔业监测,通过信息共享,控制渔场作业的总量,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之前,海洋渔业养殖集中在近海。目前,广东在海洋开发中坚持“疏近用远,生态优先”,在近浅海上做“减法”,控制近海养殖用海规模;在深远海上做“加法”,拓展深远海立体海域开发利用,从而达到养殖和捕捞的协同发展。

事实上,开渔节不仅是对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蓝色粮仓,树立大食物观的践行,还是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的一次检阅。

当前,广东正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向深海掘“金”。“互联网+渔业”的快速发展极大改变渔业商业模式。

阳江通过与广东联通合作,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技术融合海洋牧场建设,开发了全国首个5G海洋专网、5G数字渔船系统解决方案等创新应用。

以生蚝为例,以往养蚝,渔民们需要定期出海检查。如今,通过5G智慧养殖,养蚝人可以在手机上实时掌握水温、盐度以及气象条件等监测信息,根据状态变化及时调整养殖方式,极大提高养殖效率,推动生蚝养殖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智慧化渔业不仅能提升前端生产养殖效率,对后端渔业产业链也有着提质增效作用。

“珠海洪湾中心渔港”国家级中心渔港已于开渔节当日揭牌,林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洪湾中心渔港按照新型现代化智能化渔港打造,形成渔业生产管理现代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可覆盖所有渔港进出环节;交易平台电子化,创新渔获交易模式,联动区域品牌赋能,推动渔获贸易链转型升级;装卸机械化,约提升30%-50%的卸鱼效率,实现传统渔业交易从低利润区向高利润区的跨越。

近年来,广东各地通过吸引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向渔业集聚,加快相关企业在渔港区域集聚成群,出现了渔业精深加工和预制菜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 

通过前期对海鲈鱼、黄立鱼、桂虾等国字号特产的渔业品牌打造,珠海开始向预制菜产业链布局,邀请核心制造设备的龙头企业入局,打造高端装备“一千亿级”产业集群和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

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熊翔在首届预制菜装备产业大会上表示,珠海预制菜产业具备一产禀赋优势、产业融合优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等三大优势,并借助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将预制菜销往全球各地。数据显示,珠海上半年预制菜产值近1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预制菜出口金额1.64亿元,直接带动近3000户农民就业。

湛江则选择了一条“企业—园区—集群”的路径,通过扶持国联水产、恒兴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先行,在种业、养殖、饲料等方面夯实了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地基,逐步向海产品预制菜加工、生产装备制造、冷链物流体系、科技创新平台的等高附加值环节集聚产业、拓展链条,形成“规模—品牌—效益”的良性循环。

如今,广东现代渔业转型发展思路日渐清晰。在预制菜等新业态推动下,渔业相关产业集群将带来乘数效应,有效带动渔区经济发展。

(作者:喻淑琴,冯玉怡,视频刘锦阳,黎梓傲,解祥稳 编辑:李振)

黎梓傲

消费记者

作为一个地道的广州后生仔,长期关注广州本土文化,发掘街头巷尾、街坊邻里之间的故事。邮箱:9854183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