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观察丨东盟峰会聚焦全球经济增长中心,“和谐“”成前进愿景和指南

东盟观察胡慧茵 2023-09-05 20:3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报道

9月5日至7日,第43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据印度尼西亚外交部介绍,此次东盟峰会共有来自包括东盟国家及东盟对话伙伴国在内的22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等9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团参与。

印尼外交部介绍,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东盟峰会,有东盟11个国家以及东亚峰会许多成员国的参与。今年东盟峰会的主题是“东盟要旨:增长的中心”,着力打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深化东盟内部以及东盟同各方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谈到峰会,印尼总统佐科表示,此次东盟峰会议程有很多,但重点是经济。东盟峰会举行前,经济话题就已经有所升温。

对此,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青年副研究员贺嘉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东盟国家目前也面临着疫情后的经济复苏。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东盟希望刺激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领域能有所作为,同时缩小东盟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本届峰会将继续就未来二十年内加强东盟应对挑战各项机制的能力与有效性展开讨论。与第42届东盟峰会有所不同的是,本届会议将聚焦加强与东盟外部伙伴的合作。

应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5日至8日出席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第2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8届东亚峰会(EAS)并对印尼进行正式访问。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阐述了中方对会议的四点期待:一是进一步加强经贸、新兴产业等各领域合作,携手打造地区增长中心,促进共同发展。二是加快恢复人员往来,加强文化、教育、媒体、智库交流,夯实民意基础。三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维护地区产供链稳定畅通,建设开放型地区经济。四是维护以东盟为中心、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架构,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搞“小圈子”制造分裂、损害地区和平稳定。

当前,东盟的发展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还有怎样的拓展空间?

东盟前进的“指南”

9月5日,第43届东盟峰会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开幕。本届东盟峰会关注四个重点,包括为东盟的长期愿景奠定基础,使东盟以更强的韧性应对挑战,使东盟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使印太地区成为和平与繁荣的地区。

会谈开场时,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提出“挑战”一词,他表示:“未来的挑战越来越大,这会引发大国争夺影响力的竞争。”他还称,东盟国家已同意不做任何大国的代理人,并与所有人合作以实现和平与繁荣。

佐科的这段发言,说的就是东盟当前的发展现状。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葛红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东盟峰会的主题是往年峰会的延续,“可以看到,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不少变化,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本届东盟峰会定下聚焦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将东盟打造成全球增长中心,是东盟对于未来增长具有信心的表现,这也是基于东盟去年整体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目前来看,东盟崛起的态势是非常明显的。”

据印尼官方提供的数据,目前东盟国内生产总值约3.7万亿美元,人口超过6.7亿。预计到2030年,东盟将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东南亚在经济上体现出极大的韧性。”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大国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东盟在促进地区一体化进程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东南亚经济共同体建设的质量,而且促进了以东盟为核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在此情况下,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等于拥有了双保险,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

印度尼西亚外交官员表示,第43届东盟峰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通过第四份《东盟和谐联合声明》和《东盟2045年愿景》 。印尼外交部长蕾特诺·马尔苏迪此前也表示,这一长期愿景将成为东盟前进的“指南”。

在东盟峰会机制的框架下,东盟各国领导人不仅将目光聚焦当下,也投向区域发展的未来。

贺嘉洁向记者表示,随着中国产业的升级,东盟承接了中国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机遇。同时,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和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东盟的商品可以更便捷、更低成本地进入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为东盟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葛红亮也认为,东南亚已经处于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已经逐渐成为最具投资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中国跟东盟的双向投资有明显的增长。此外,东盟还抓住了新的科技革命的浪潮。他认为,东盟有潜力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可以看到,现在东盟国家正逐步增强自身互联互通的程度,以及在新经济领域上的发展,希望以此引入更多外资和外来技术并寻求发展。”

中国与东盟合作进一步深化

围绕着经济议题,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也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强应邀出席了第2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8届东亚峰会(EAS)。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中国贸促会专家王义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务院总理出席东盟峰会,对于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来说极具意义,“首先,说明中国抓住了东盟转型升级的机遇。东盟连续两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现在东盟正朝着数字化、绿色化以及陆海联通领域发展。其次,是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区域合作还在推进,是全方位的合作。第三,说明开放包容的合作体系,能够升级稳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合作。”

东盟峰会召开前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阐述了中方对会议的期待,包括进一步加强经贸和新兴产业等领域合作,加快恢复人员往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维护以东盟为中心、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架构。

王义桅认为,东盟之所以能成为新型区域一体化世界的亮点,与中国的合作密不可分。东盟强调开放包容,而东盟与中国保持紧密合作之外,中国也一直支持东盟作为地区一体化的中心。而且东盟的经济有很强的韧性,比如疫情期间,中国和东盟的供应链合作,有助于促进东盟成为世界新的经济战略中心。

此次东盟峰会上所讨论的经济议题,也与中国息息相关。会议会讨论数字经济、区域内贸易便利化、实施RCEP等问题,从而确保东盟繁荣发展。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正不断释放出红利。

随着RCEP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推进,中国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统计显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已猛增至2022年的9753.4亿美元。

中国和东盟还互为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国与东盟双向累计投资额从2002年300亿美元增长3800多亿美元,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6500家。

再者,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不断推进,双方除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外,中国还与东盟及其部分成员国签署了其他的自由贸易协定。同时,双方还积极推进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提升中国—东盟经贸制度型开放水平。

谈到东盟未来的发展,东盟秘书长高金洪指出,东盟面临的第一挑战是如何保持地区经济发展势头。他提到,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我们需要确保地区经济开放,继续吸引直接投资资金,并从数字经济中获益。

周士新认为,中国和东盟未来可能会在数字经济、网络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绿色经济和海洋经济等领域达成一定合作共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未来合作在向上和向下两个方面都将会有新拓展。向上合作主要体现在一些高技术产业上的合作,向下合作更多体现在促进包容性发展,提升民众福祉方面。”

王义桅也认为,中国和东盟可以挖掘合作空间的领域,将聚焦在绿色转型、海洋合作以及新兴领域的金融合作和配置等。他表示,将来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将朝向更加机制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与合作,而针对新兴产业,双方也会制定规则和标准。

(作者:胡慧茵 编辑:李莹亮)

胡慧茵

21世纪经济报道海外部记者

长期关注日韩和东南亚等区域的热点时事动态,掌握海外市场一手资讯。邮箱huhy@21jingji.com,欢迎交流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