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清一体化十年求索:打造产业“金三角”,破题高质量发展最大“短板”

大湾区观察梁施婷 2023-10-08 18:2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清远报道

清远有条广州路,沿路是一派繁忙的产业园。

2013年,广州、清远组成产业结对帮扶,广清产业园从一片村屋农地上拔地而起,来自四面八方的企业迅速填满了这个13.6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广东富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强科技”)成为园区的第一个“客人”。

“产业园处于广州、清远和佛山交界位置,交通便利,身处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形成了一个产业金三角。”富强科技品质总监何子杰说。

得益于广清深度合作的十年,清远的城市定位也已经从湾区“后花园”转身为“广州北”,与广州携手共建“421”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总部+基地”“总装+配套”“研发+制造”“孵化+产业化”等合作共建。

今年,广东重点发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县域经济走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发展道路,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近日走进广清产业园进行调研,这里是广东提出的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之一,也是广东最早探索产业协作的主阵地。

当前,广清正“牵手”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广清产业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纪峰介绍,广清产业园已经形成了在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产业发展方面比较成功的经验,“通过产业的发展,留得住工人、留得住工程师、留得住管理人员,这非常关键。产业帮扶能够达到这一点,同时也能使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得到提高。”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随着清远市全面启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相互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关键,清远积极探索形成以城乡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广清一体标准”,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广清经验”。

从单点扶贫到双向协作

在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清远在过去40多年涌现出多个先进性“模式”,比如1991年清远创办全国首个扶贫经济开发区实行谁投资谁得益,源自清远模式的扶贫“双到”以及移民样板的“连南模式”。

而随着上世纪初开启大手笔的产业转移布局,广东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思路已经从单向的扶贫走向双向的产业协作。2003年,清远以产业转移为突破口,深入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一园”发展战略,着力营造“洼地效应”,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直到2012年,广东正式提出广清一体化的概念,两地共建的广清产业园应运而生。

富强科技是广清产业园第一批来客。“当2014年公司决定落地清远时,广州土地供给情况已比较紧张。”何子杰介绍,在物色了白云、增城等地后,公司最终选择落地清远。

包括富强科技在内,欧派家居、立邦涂料、天赐新材、香雪制药等超过650个项目,已落地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总投资近2000亿元,创造超过3万个就业岗位。数据显示,广清产业园去年完成工业产值163亿元,税收达4.81亿元。今年1-7月份,产业园规上工业总产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都完成了20%以上的增长。

今年3月,广东省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的结对关系首次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市、县全覆盖。两个月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以及江门、惠州、肇庆部分县(市)的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应运而生,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

纪峰认为,广清产业园有两大比较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一是把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招商理念、园区管理引入到帮扶地区,在行政管理方面进行更新;二是产业互动从原本简单的资金帮扶、企业搬迁变成互相联动。

广清产业园由广州市对口援建、由广州开发区主导开发建设。产业园对标对表广州开发区等先进地区和园区,大力推行“承诺审批”“容缺审批”,着力推动广州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向园区延伸覆盖,有效拓展“广清通办”业务范围,实现两地政务服务无差别有效衔接。

2022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显示,清远营商环境从2021年的第三档跨入第二档,首次与佛山、东莞、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列入同一档次,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唯一连续两年进步的地级市。

“产业转移不是我们所说的‘挖墙脚’,而是在先进地区加强产业的研发、设计、销售,在帮扶地区则充分利用生产要素相对具有价格优势的特点。”纪峰说。

近年来,富强科技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开发速度,富强科技与车企建立共同研发机制。“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最大的区别,就是开发速度快,我们要在短时间内适应客户的快速设计和投产。”何子杰说。

2022年,富强科技营收已实现约10亿元,并逐步成长为广汽埃安、广汽乘用车、小鹏汽车等知名车企的一级供应商。

目前,广清两地已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广州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优势,以及清远产业、环境、创业承载力等优势,共同推动两市科技合作深层次对接。

破题“百千万工程”

产业转移虽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为区域带来较大产值收益,但对区域均衡发展也并非“一转就灵”。

从空间布局看,清远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所涉及的园区中,主要位于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这些与广佛肇湾区城市接壤的南部区域,均位于广州“一小时生活圈”,便于接受产业辐射及协作。但更大的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今年广东省委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瞄准的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当中尤其强调通过差异化、多元化的发展激活农村自身造血功能。

“清远是一座富有改革精神的城市。清远坚定不移牢记嘱托,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清远市委书记殷昭举说。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城乡统筹研究处处长李登峰表示,“百千万工程”突出改革创新,推动扩权赋能强县,深化镇街体制改革,抓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

2019年12月,连樟村作为样板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探索出“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脱贫户”的专业帮扶模式,发展起麻竹笋、红茶、蓝莓等农业产业。

连樟村党总支委员陆国威是一名“90后”,也是土生土长的连樟村人。他表示,连樟村的发展思路就是努力引进和打造产业平台,“让村民们能够离土不离乡,进厂不离家”。

从2021年起,连樟村已启动农副产品加工厂、百香果种植基地及加工等13个产业项目建设。其中,英德麻竹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麻竹笋生产季节,周边村民通过“保底收购”形式,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2万元。

以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特色小镇为重要载体和平台,连樟村构建产业带动村民利益联结机制,90%的连樟村核心区农户参加产业园建设,并且通过种苗供应、订单收购、土地合作、入园打工等多种农户带动模式,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顾益康建议,接下来广东可以实施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加快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以集成改革的新思维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路径。具体来说,就是要迈出“六路并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新步伐:发挥农民集体所有资源优势,深化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抱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构建新型双层经营体制,出台特别扶持政策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强化村庄品牌化运营。

(作者:梁施婷 编辑:喻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