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产业新动能丨人工智能应用“出圈”,国产机器人抢占海外智能化先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丁莉 广州报道
2023-10-18 15:5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在工作台上,看似笨重的机械臂“小心翼翼”地捏起精巧的零件,并将其分毫不差地安装在准确的位置;AGV小车灵活转动着“长臂”,运输、堆叠着各种货物,遇到行人还会“礼貌避让”;扫地、送餐、擦窗机器人在无人操纵下“各司其职”,小到便携式风扇,大到制冷机的各种家用电器都可一键连接手机,远程操控……

在日前开幕的第134届广交会上,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人工智能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并加速抢占从消费场所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当前,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正快速扩张,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8%;预计2023年该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819亿元。

一方面,智能化推动家居家电等各类产品加速迭代,刺激消费升级和价值跃升,并成为传统产业的第二条生命线;另一方面,中国智能机器人和方案正广泛现身于全球各地的智能工厂中,特别是成为发展中地区工业4.0的推动者。

智能化推动传统消费品迭代升级

对新一代家电来说,智能化正成为核心卖点。

以广东美尼亚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制冷柜为例,其能够连接手机,并通过相关APP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内部温度、湿度,并能够自动开门。

美尼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专注研发生产制冷家电16年,从相对传统的半导体、压缩机酒柜起步,逐渐向智能电器迭代,并越来越重视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

通过这种迭代,产品附加值得到逐级提升,企业利润空间也不断扩大,“事实上,大家电领域在国内外普遍面临市场饱和的困扰,低端产品只能打价格战。通过拓展新类目,我们才能够打出差异化优势,获得成长空间。”

对于一些小型家电企业而言,从轻量型产品入手、增加科技含量,更是激烈竞争之下的生存之道。深圳市格先者科技有限公司便是一例。在过去十年间,公司瞄准便携式智能产品赛道,给传统风扇不断“减重”,并植入“智慧大脑”,实现远程控制。本届广交会,公司带来的制冷片手持风扇,能够实现瞬间制冷,引起了多位采购商的兴趣。

事实上,广交会上家居产品的迭代,亦是对产业升级的折射。一方面,这促进产值快速提升,赋予了广东传统优势产业第二条生命线。2022年,广东家电产业产值超1.6万亿元、利润达1100多亿元,多个品类产量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消费品工业迎合并带动了消费升级,实现二者间良性循环。今年3月印发的《广东省实施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三年行动方案》同样对智能家电等给出了具体指引,提出通过数字化驱动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动力。

同时,产品迭代升级还带来海外市场格局的优化。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智能消费品的主要市场在发达国家。格先者科技的支柱市场便位于日韩,出口占其总体销售额的约70%;美尼亚科技则主要面向欧美地区,公司销售总监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尽管受多重负面因素影响,但高端产品在欧美仍有强劲需求。”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也在逐步增长。对美尼亚科技来说,中东已成为其在海外的第三大市场,部分产品在中东的销售份额已占约三分之一。其目前正借助跨境电商加速拓展市场,通过“工贸一体”将定价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除家用消费品外,在餐饮、商场等消费场所里,服务类机器人的身影也越来越普遍。在广东杜尼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展区里,不同外形类别的机器人正在运作,覆盖安保、消毒、快递、送餐、清扫等多元功能。

杜尼董事长杜元源介绍,作为人工智能产业中技术难度较高的板块,移动机器人涉及三大核心技术,包括路径规划、自主避障和多传感器融合,“我们从2014年起一路攻关,获得多项专利;自研的户外扫地机一台便相当于7.5个劳动力。”

据杜元源观察,由于各国需求有所差异,移动机器人拓展海外市场需要走定制化道路。例如,在美国,快餐店需要配备既能清扫食物污渍、又能吸除硬币等异物的扫地机。对此,杜尼定制设计出了微小型、吸扫功能一体的产品。

在此前的春季广交会上,杜尼已同一批境外采购商进行了初步接洽,半年时间里,不少采购商已处理好进口许可证等事宜,在本届广交会上进一步商讨业务落地。杜元源注意到,秋交会比春交会的人流量更大,预计公司也将拓展更大市场。

国产工业机器人加速走进新兴市场

“同服务类机器人不同,工业机器人对精准度的要求极高。”浙江丰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程为娜表示。而丰立智能正是生产着推动机械臂实现精准工作的关键零部件之一——精密谐波减速器。

在这件小小的零件背后,是丰立智能长达五六年的摸索。此前,这一产品长期被日本等发达国家垄断,程为娜回忆,研发过程挑战重重,“原材料供应不稳定,很多设备也需要从国外进口,我们在选材和加工工艺上花了很大心血”。

如今,丰立智能已成为国际范围内为数不多擅长谐波减速器的企业。凭借这一产品,公司从电动工具齿轮等传统产业切入了领先的细分赛道,并逐步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

除零部件外,广交会上还有不少企业聚焦工业机器人的整机生产。在合肥井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位上,一台形似“甲壳虫”的机器人灵活钻到货架下,将货品顶起并搬运出来。场地上隔几步一张的二维码,便是其“认路”的“诀窍”。在电商仓库,轻量小巧的“甲壳虫”能帮助实现“人找货”转变为“货找人”。其另外一款叉车产品,则更擅长货物的堆叠,导航方式也截然不同——工程师需要提前将场地地图导入机器人的“大脑”中,辅助机器人实现激光Slam导航。

除导航方式多元,这些AGV机器人还覆盖多行业的智能物流。目前,井松智能的产品已覆盖汽车、冶金等30余个行业,客户包括宝马、比亚迪等知名整车企业。

“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需求,产品谱系也展现出不同的‘特长’。”井松智能品牌总监马菲菲介绍,一些AGV机器人产品注重灵活性,货叉可以实现三个方向转动切换;一些产品可以升到10米高度,在高层立体仓库的运营中可发挥重要作用;载重层面,一些产品可达到30吨,主要应用于冶金行业。

在智能机器人产品售卖之余,井松智能还在向智能仓储整体解决方案的输出延伸,在这方面,其目前已完成交付或正在进行中的项目超过700个。在柬埔寨,公司正在帮助一家汽车轮胎生产商打造智能化工厂。

与智能消费品市场多集中于发达地区不同,中国工业机器人则主要输出到新兴市场国家。在马菲菲看来,越来越多中资企业加速产业链走出去,在东南亚等地区设厂,这令行业对智能化生产设备和方案的需求愈发旺盛。

梅州市铭海车业有限公司的陈素清也表示,一些传统产业在国内已相对饱和,并逐渐向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转移,对自动化产线的需求也随之提升。铭海车业生产的打火机生产设备覆盖全产线9个生产环节,组装环节每台机器每小时可实现1万—1.2万个的产量,且仅需要一名工人操控,极大提升了工厂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普华永道《2022年数字化工厂转型调研报告》显示,中西欧和亚太地区分别有约87%和67%的企业投资数字化转型;然而,这一比例在中东及非洲低至12%。这也意味着,中国智能工厂产品和方案在新兴市场还有巨大潜力市场。

(作者:丁莉 编辑:于长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