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新基建、新质生产力构成的“新三驾马车”,体现了广东经济在空间区域和产业结构方面的增长潜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实习生刘雅暄 广州报道
1月23日,在正在举行的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广东正式官宣: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4.8%。
同日,广东省统计局进一步披露了2023年的主要经济指标:GDP为13.57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5.8%。
“过去一年任务艰巨繁重、工作稳中求进、成绩来之不易。”《广东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简称《报告》)直接点明,广东面对的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不断加剧的冲击影响,面对的是经济周期性、产业结构性问题叠加的严峻挑战,面对的是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
如今,广东省站在新的起点。《报告》提出,2024年广东GDP增长5%的目标,以及十二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在今年《报告》中,广东直面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基础不牢固等“老大难”问题,提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创新价值链跃升的“最后一公里”等关键举措。
受访专家认为,广东要实现5%的目标需要“跳一跳”才能实现。“5%是一个鼓劲的目标。”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要实现5%的目标需要有力争上游的决心。
对此,《报告》提出“三个统筹”,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广东要成为“双打冠军”
2023年,广东省实施制造业当家“五大行动”。梳理发现,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广东三个重要的产业转型信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增长4.4%;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7%;工业投资增长22.2%,占全部投资比重33.3%。
广东制造业的基本盘不仅稳住了,科技创新的“含金量”也越来越足,并形成汇聚全球高端要素的强大引力场。
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吸引外资增长迅猛,达到25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0.5%,占制造业外资比重达51%。比如,超高清视频显示、精密仪器设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实际外资分别增长2.5倍、1.8倍和1.5倍,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林江分析认为,2023年广东的投资、消费、出口均衡发力。
2023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5.8%,在三驾马车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消费市场活力逐步恢复。以深圳为例,乘着港人北上消费的热潮,2023年深圳成为广东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而广州在2023年前11月已经完成消费万亿的目标。
投资方面,广东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其中,技改投资增速更创下6年新高,达到22.4%。储能产业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新兴产业,全国唯一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正式落地。2023年,广东新型储能在建项目达到100个、总投资为2290亿元,成为全国储能电池产业配套最全的地区。
出口则面临外部环境的较大影响。林江表示,随着下半年外贸的“转单效应”退去,广东出口承压。但是从结构上看,广东对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则达到了分别增长7.5%和3.9%,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量最大、双向投资最多的省份。
《报告》认为,广东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对于2024年,广东提出GDP目标实现5%的增长。
站在13.57万亿的经济体量上,5%的增速意味着广东要实现超6700亿元的经济增量。受访专家认为,这一目标是需要“跳一跳”才能实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增长5%的目标本身是有点难度的,这是广东的自我施压,也表示了广东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作用。
具体来看,2024年广东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立足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统筹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成为广东2024年的发力点。比如,广东在教育、养老、医疗、地下管网、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仍存有庞大的需求。广东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
《报告》透露,广东2023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重点提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林江认为,内需与外需相辅相成是广东经济一大优势。以“新三样”中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2023年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入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小鹏汽车广州工厂等全面投产。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出口大增229%。
“国内市场的销售能够反哺出口,而这时的出口就不仅仅是贴牌代工,而是自主品牌的出口。”林江表示,广东要做内需和外需的“双打冠军”,这要求政府深入市场调研,引导企业投资的方向与消费升级的趋势相匹配。
激活“新三驾马车”
投资、消费、出口是外界常用来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郭万达则提出以新型城镇化、新基建、新质生产力作为“新三驾马车”,分别代表广东经济在空间区域、产业结构上的增量。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尤其重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在2023年被列入广东省头号发展工程。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报告》进一步提出,2024年广东将推动“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加力提速,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抓住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去年广东首次将60项省级行政职权调整由市县实施,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扩围至全部57个县(市),县级资源整合使用自主权进一步扩大。2023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提及,2022年全省57个县域GDP总量五年平均增长4.76%,比全省平均增速(7.56%)低2.8个百分点。
这既是短板也是“潜力板”。今年,广东深入推进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强化镇街体制改革。其中包括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方式;抓好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等措施。
与此同时,广东今年还将深入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创新协作双方成本分担、利益共享和联合招商机制,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形式,推动跨区域产业共建。
“引导各县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典型县(市、区),创建更多经济强县。”《报告》提到,县域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广东要乘势而上、加速破题,以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劲头角逐县域经济新赛道。
郭万达表示,新基建的提出则是作为技术底座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即包括新产业、新业态、新制造、新服务、新零售等。
2023年,广东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鹏城实验室、广州国家实验室全面顺利运行,1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人类细胞谱系、先进阿秒激光、冷泉生态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立项。
随着科技创新步入“深水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也将极大地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报告》提出,推进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优化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布局;支持高校、科研事业单位全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等措施。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价值链跃升的‘最后一公里’,要推动更多首台(套)设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首测试场景在省内率先使用,着力畅顺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报告》明确。
郭万达认为,2024年广东的经济增长仍有基础,一方面是广东近年通过大规模工业投资为新动能打下的基础,另一方面是通过攻克关键技术带来的创新增长。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梁施婷,实习生刘雅暄 编辑:李振,喻淑琴)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