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雷椰 北京报道 自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巴黎协定》以来,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不仅需要发展绿色产业,更需要结合我国的能源、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多方因素,采取更多元化的金融手段来助力低碳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带来一份《关于加强金融手段助力低碳转型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 采访对象供图)
碳市场的优化与创新
我国的碳市场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碳排放权的价格较低,市场活跃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碳市场对企业降碳减排的激励作用。赵柏基建议,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及参与主体范围,落实碳减排总量控制目标,促进碳金融产品创新。由生态环境部牵头,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研究论证,按照“十四五”规划部署,尽快推动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及航空等七大行业有序纳入碳市场。考虑允许非履约主体(如金融机构及其他第三方)入市,实现交易主体多元化。
另外,赵柏基建议,通过夯实碳排放数据质量,完善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监测、报告及核证(MRV)制度,从而推动制定碳排放总量目标,明确企业落实降碳减排任务,增加交易动力。同时,他指出,在碳金融产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设计推出如碳期货、碳远期、碳期权等风险管理工具,引导更多投资行为,提升碳市场流动性及定价效率。
转型金融的深化与扩展
转型金融是促进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目前,我国转型金融发展还面临着目录细化、产品服务创新等挑战。赵柏基建议,鼓励转型金融创新实践、丰富产品服务、强化信息披露。各地方、各金融监管部门根据自身区域和行业特点,出台并完善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探索金融助力绿色低碳转型的创新实践,并适时总结经验,推出优秀实践案例和更为量化的操作指南,最大程度避免“假转型”风险。
同时,赵柏基认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低碳转型服务力度,制定转型企业金融服务方案,研究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综合利用信贷、债券、股权、引导基金、信托、保险等多样化工具提供支持。
在信息披露方面,赵柏基建议,可考虑由财政部及证监会牵头,鼓励企业深入理解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准则,和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自律监督指引 — 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等规则指引,从治理结构、发展战略、风险控制管理等方面入手,优化管理体系,提升管理能力,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气候投融资体系完善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加强气候投融资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不仅需要科学的政策引导,也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持和透明的数据监管。赵柏基建议,健全气候投融资体系,协同推进出台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等基础性规则制度。
此外,赵柏基建议,可由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在现有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气候投融资先进经验和优秀实践案例,适时扩大试点范围,搭建国家与地方层面的气候投融资项目库。
同时,赵柏基建议,要促进数据要素应用,引导融资主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测、报告与核证体系,鼓励地方搭建碳排放监测平台、建设企业碳账户体系,打通碳市场、转型金融和气候投融资在碳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标准及规则。
(作者:李德尚玉,雷椰 编辑:陈洁)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