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对话丨全国政协委员胡德兆:传统装备制造业应借AI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新粤商丁莉 2024-03-08 12:4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北京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围绕上述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和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畅谈他对“新质生产力”的看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正深刻改变电力行业全链条,一方面使智能运维与故障预测、自动化巡检与维护等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企业提升价值链。”

同时,这也是胡德兆第五年围绕产教融合提出系列提案,他认为校企资源互利共享能够通过供给高质量技能人才,赋能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接下来,应进一步建设产教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转变企业与学校“两头热、中间空”的局面。

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加速服务化转型

南方财经:就配电设备制造行业而言,你是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

胡德兆: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对于配电设备制造业来说,培育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创新驱动,以新技术、新工艺布局“双碳”相关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出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产品设备。

同时,作为传统装备制造企业,我们也必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发展系统解决方案、全寿命周期管理等增值服务,全面提升制造企业价值链。

南方财经: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将为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可能性?

胡德兆:在发电、输电、用电及全寿命周期运维的各个环节,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都在改变着行业发展模式,使智能运维与故障预测、自主决策支持、自动化巡检与维护、增强现实(AR)辅助维修、智能调度与负荷管理、资产运维智能化等成为现实,帮助传统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并推动绿色能源转型。

例如,面对电力装备制造行业“订单小批量、交货急、非标程度高、复杂程度高”的离散型制造特点,为了更高效地响应客户需要,白云电器从2016年起投资建设了数字化工厂,引入一批数字化、自动化、柔性化装备,并集成为自动化线,大大提升了生产、物流和运营的效率,并且实现了全过程透明化。

如今,利用“云、大、物、智、移”技术,我们已经成功转型为了绿色智慧电力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转变产教融合“两头热、中间空”

南方财经:你今年的提案关注产教融合,这对企业培养新质生产力有哪些助益?

胡德兆: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一定是人才。校企资源互利共享能够促进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降低企业招聘和人才培养的成本,进而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

南方财经:在实际推进中,产教融合还面临哪些阻碍?应如何应对?

胡德兆:近几年,国家层面产教融合政策供给持续增加,多项政策发布实施,但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职教与产业间从“一头热、两张皮”现象变成了“两头热、中间空”,企业与学校之间普遍存在协同效率低、沟通成本高等问题。

例如,企业和学校的资源投入、知识产权共建共享、创收利益分享目前还没有明确标准,各方之间责、权、利关系不够明确;校企合作项目的优惠政策落地缺乏操作性,激励缺乏针对性,影响着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与持续性。此外,目前也没有权威的人才供给、产学研需求等信息支撑平台。

对此我认为,一方面要增加产教融合政策供给,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喝”兴办职业教育“头啖汤”,政策上破冰形成实践样本;同时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购买行业龙头优质资源长效机制、龙头企业委托高校产学研服务长效机制等措施。

另一方面,鼓励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促进会、行业协会等引导,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整合汇集多方信息,建设产教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升资源适配率,促进产教资源要素整合的长效机制。

南方财经:白云电器在产教融合方面有哪些经验?

胡德兆:白云电器是第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我们同省内20多家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深度合作,共建智能电气产业学院;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探索,培育了数千名高质量技能人才,2023年入选了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为民企搭建产业链对接供需平台

南方财经:近期,《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备受期待,你对该文件有怎样的期待?

胡德兆: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中国民营经济将迎来更坚实的法治保障。这一立法进一步强化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把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要求从法律层面制度化、具体化,为加大民企司法保障力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该法律文件还将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权益保护力度,使这些权益能够真正稳定下来,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激发其活力。

南方财经:为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胡德兆:希望未来能充分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围绕产权保护、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搭建线上线下对企服务体系、降低企业成本、强化政策兑现等方面出台若干措施,及时高效解决企业问题。

此外,还建议打造对企政策统筹管理平台,强化政策精准匹配,让政策快享直达;加强政策兑现的全流程跟踪管理,形成政策兑现闭环;进一步简化扶持资金申报程序,推行免申即享;为企业打造便利诉求反映渠道,尤其是畅通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问题直诉途径,建立“收集—反馈—解决—督办—问责”闭环监管机制。

最后,贯通央企、国企供应链产业链需求,为企业搭建与央企国企供需对接展示平台;及时获取海外需求信息,为企业提供出海的信息和平台。

(作者:丁莉 编辑:于长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