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
地方正在从自身的产业基础出发,寻找低空经济的“破局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20个地区将“低空经济”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低空产业编制相关政策,相关表述包括“积极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等。
陕西也不例外。3月底,陕西省省长赵刚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陕西省低空经济发展工作。
赵刚表示,低空经济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陕西发展低空经济基础良好、前景广阔。结合陕西省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加快构建陕西省低空经济的规划政策体系、保障支撑体系。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努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正从自己的产业优势出发,寻找低空经济的产业与消费场景结合点。比如,宝鸡近期使用无人机从蟠龙塬送一份擀面皮抵达西府老街。西安近两年通用航空、无人机注册企业也增长明显。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西安以2915家通用航空、无人机现存企业,位居全国城市榜单第三名。
“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低空经济腾飞的基础。”华泰证券一份研报指出,相关政策的持续完善为企业参与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并有效提升了企业发展低空经济的积极性。
西北工业大学飞出中国第一架无人机
继“低空经济”在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多地密集发布相关支持举措,布局角逐“天空之城”。
比如,被称为“无人机之都”的深圳,于2024年初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的无锡市发布了《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招标公告》,成都市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编制服务采购项目》。
作为低空经济重要的细分领域,无人机产业引发诸多关注。
据悉2023年,中国注册无人机数量达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无人机飞行时长达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有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约2000家、运营企业近2万家。
值得一提的是,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全国通用航空、无人机相关现存企业达6.67万家。其中西安以2915家位居全国城市榜单第三名,中国第一架无人机便诞生于此。
位于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无人机研发的单位之一,研发出中国第一架无人机并于1958年8月3日在西安窑村机场试飞成功。
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西北工业大学多个团队生产出多型号无人机5000多架,产品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如今无人机产业中,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老师、学子的身影无处不在。
在去年公布的陕西省第二批重点产业链链主名单中,民用无人机产业链两家链主企业便是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而起家的企业,分别为西安因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因诺科技)、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链主企业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因诺科技成立近十年来,凭借在工业无人机领域领先的技术优势,在武器装备、能源巡检、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创了空中机器人空基一体化系统应用的先河。
因诺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呼卫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0年发展中,团队刚开始不断做加法,到后来企业结合了大量项目、行业态势预判,以及友商竞争分析等多要素,主动聚焦到细分领域与应用场景,也就是目前的军工、能源等领域。”
呼卫军表示,企业正依托宝贵的应用数据和需求理解,根据长期需求的完整性,清晰把握产品的应有的发展节奏,有针对性地、按部就班地进行产品规划。比如因诺科技现在的智能机器系统,就是企业未来空中机器人的雏形,只不过按AI和肢体能力等分块进行升级的状态。
因诺科技的成长历程,也是陕西省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鲜活缩影。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同时具备大中型军民用无人机科研生产能力的省份,陕西在无人机领域积攒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人才资源。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两年,西安通用航空、无人机相关企业注册量增势明显,2022年共注册553家,同比增长338.89%;2023年注册1082家,同比增长95.66%。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朱克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政策驱动下,低空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无人机、飞行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研发与生产将进入快车道,相关技术和产业链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低空经济的崛起还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航空航天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处理等,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
如何竞逐万亿低空新赛道?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公开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航空产业集群化发展多年后,陕西低空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与布局已然遍布省内多地市。
比如陕西北部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很多企业推进智能工厂的建设,智能机器代替人工进一步加速,为无人系统的提供诸多应用场景。2015年,榆林携手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在海则滩总投资7.9亿元建设了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并于2019年9月建成投用。
榆林海则滩机场(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作为国内第一个以无人机试验测试为特色的通航机场,中心占地面积5063亩,试验空域5000平方公里。
一位参与过榆林无人机合作的政府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无人机应用场景丰富,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尤其对能源企业而言,将成为企业数智化转型的重要要素。
关中地区西安阎良航空基地,被誉为“中国航空城”,是中国航空资源最为密集的地方。其坐拥全国唯一的飞行试验鉴定中心、全国唯一的飞机强度研究中心、全国最大的大中型飞机设计研发中心和全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如今,围绕龙头企业西飞工业,上下游2000余家航空配套企业聚集在此。目前,已经形成专用装备制造、航空材料制备、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教育培训、通用航空、旅游体验等为一体的航空全产业链条。
作为全国唯一以航天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市航天基地聚集了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等研究所、央国企以及星际荣耀、银河航天等40余家商业航天企业,形成了航天产业从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卫星有效载荷研发与制造,到航天器在轨测控管理,卫星数据应用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布局。
参与C919零部件制造的陕西德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陕西南部汉中市。汉中航空产业融合发展基地项目位于汉中市航空经开区西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25.3亿元,年利税11.07亿元,带动就业约2000人。
陕西省工信系统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航空航天产业基础上,陕西积极培育无人机、垂直起降飞机、固定翼飞机等低空制造企业,推动总装、调试、工艺辅助生产、检测、维修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朱克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低空经济的发展还将对城市交通、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例如,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将大大提升效率,飞行汽车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预见,低空经济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低空经济涉及的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传统通航作业近年均保持稳步增长,同时空中游览、航空运动、医疗救护等新业态也在加速发展。有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朱克力认为,面对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低空经济相关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同时,还应加快建设完善的低空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企业应积极探索新的应用场景,拓展低空装备的市场空间,并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通过这些举措,低空经济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加蓬勃的发展。
(作者:凌晨 编辑:陈洁)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