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链入大桥 宝安航程再入“变局”丨“桥”见城市②

深圳观察李金萍 2024-06-06 17:5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李金萍 深圳报道

5月29日中午,深圳宝安航城街道的一间简单的会议室内,来自大洋彼岸美国雷克飞机制造公司的于瀚正在思量一个全新的选择。

美国雷克飞机制造公司正计划在中国建设分公司,主要产品是海空双向飞机,一款既需要有试飞场景,也需要有港口支持的产品。此前,他已经考察了大湾区多个区域,宝安虽然此前他已有了解,但不是他心目中的最优选择。因为航空飞行管制限制原因,宝安并不利于其进行产品试飞测试,但一个变化却让他重新重视起了宝安这个选项。

本月底,建设8年的深中通道即将正式开通,从深圳宝安到中山翠亨新区只需20多分钟。“深圳总部+中山制造”于瀚思量的就是航城街道拿出的这样一个方案。

公司研发总部落在深圳宝安区航城街道,生产制造空间落在深中通道对岸的中山市翠亨新区,试飞场景留在中山进行,一切问题似乎都迎刃而解,科研优势、土地资源、港口条件都符合要求。

作为深中通道入海口处最近的街道——航城街道再入“变局”。

航城街道迎来新的命运机遇

东接石岩,南连西乡,西至珠江口,北到福永,45.62平方千米的航城街道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西南部,因区域内坐落有深圳宝安机场,而名“航城”,但事实上其2016年才因“街道精细化管理考虑”而从西乡分拆独立区域。

有机场、有港口、通地铁、有建设中的高铁、广东沿海沿江高速穿越而过,航城街道的交通优势“天赋异禀”。

数据显示,航城街道域内拥有2家企业百亿级企业,6家企业50亿级企业,18家企业产值突破20亿元。2023年,“小升规”企业127家。

2023年,航城街道规上服务业累计增速17.3%,其中多式联运业累计增速43%,贡献率为宝安区第一,拉动宝安区行业增长超7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累计增速超20%。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域内也有汉诺医疗这种研制出全国首个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的科技企业,但更多却是快递、仓储、航空、货运等交通类型企业,域内最大企业就是顺丰。在产业增加值和科技创新度上都略逊于周边区域,某位业内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对比同为宝安区的福永街道拥有跨境电商,石岩街道拥有芯片制造,年轻的航城街道产业特色相对不突出。

2023年,航城街道迎来了政策“倾斜”,在深圳当年公布的40个总部经济集聚区之中,航城街道独占2个,将打造九围国际总部经济集聚区和深中通道门户区先进制造与低空经济总部经济集聚区。

其中九围国际总部经济集聚区将打造面向企业总部、国际组织和机构山水相融的总部院子。规划为南、中、北三个片区,“北岭”集聚科技型企业,“中街”布局国际经贸机构、创新企业功能性总部等综合服务功能;“南苑”对标雁栖湖,建设布局国际交流中心、园林酒店群。深中通道门户区先进制造与低空经济总部经济集聚区将打造先进制造与低空经济总部经济集聚区。

为了加快总部区域打造,航城街道近年在土地整备方面加快了进度,每年以300%的速度增长。

2022年,全年整备土地1.1363平方千米,总任务完成率362%。

2023年,全年整备土地1.238平方千米,完成率520%。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主任钱成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虽然进行土地整备能缓解深圳土地资源的紧张,但是深圳的开发强度高,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是深圳长期发展的问题,这其实限制了城市进一步的扩张和产业发展。但是深中通道开通后,将为深圳的产业升级带来更多可能,这是因为珠江西岸拥有更低的土地空间要素成本、人力成本等,可以与深圳高技术研发资源、国际化、高端发展名片通过便捷的交通,形成一个更加高效的产业分工和协作的模式。

所以航城街道等区域最希望吸引的就是像雷克飞机这样的高新技术制造企业,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航城街道的辐射范围将到达珠江西岸,在本身的土地资源基础上,航城与宝安有了新的“土地储备”和充足的发展空间。

5月,记者在航城街道走访发现,随着深中通道开通临近,其域内的空间更新速度正在加快。在临近宝安通道的华丰第一科技园内,园区内的部分厂房已经被绿色围挡遮住,围挡中的工人们有的正在搬运建筑材料,有的在搭建脚手架,有的则在进行墙面粉刷,还有部分围挡外的工人正在加快处理部分企业遗留下的垃圾。

(图:航城街道翻新后的园区)

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许多产能低的小企业已经搬走,同时,园区内的外墙工程优化工作进展非常快,尤其是5月开始后,许多厂房外墙已经焕然一新。

因为深中通道,航城街道正迎来新的命运机遇。而这一切则是从以航城街道为圆心的1小时都市圈即将显现开启。 

1小时都市圈带来的“想象空间”   

1小时都市圈显现的机遇来源于变化。

深中通道的开通,将彻底改变航城的位置,此前深圳与中山、珠海、江门等珠江口西岸的城市的陆地交通主要通过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前者开通于1997,后者开通2019年,但两座大桥东岸均在东莞市,而不在深圳境内,从深圳宝安航城到中山翠亨陆运距离115公里,车程在无拥堵前提下,需要2小时到达。但虎门大桥常年拥堵,这虽然证明了珠江两岸的物流、人流交往密集,但也极大增加了交通运输成本和时间。

深中通道开通后,从航城街道正在大力建设的九围国际总部中心出发,开车到深中通道深圳端入口处仅需10分钟车程,不到30分钟即可到达珠江西岸的中山市翠亨新区。

这意味着,航城街道将和珠江口西岸中山、江门等城市实现1小时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同时,由于深中通道设有万顷沙支线,航城街道也将无缝连接广州南沙,实现与广州都市圈的1小时通勤,也因此,航城街道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支点。

1小时都市圈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

苏州昆山是受益于1小时都市圈发展的典型案例。苏州昆山常年霸榜全国百强县第一名,同时也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2023年,昆山GDP达到5140.60亿元。但是20年前的苏州昆山,由于经济经常在苏州所属县中垫底,加之地理位置上没有其他苏南县市占优势,昆山那时也被称为“叫花县”。

转折出现在2013年。此前,依靠大量台资企业,昆山抓住了台湾产业转移的机遇,以靠近上海,但人工却远低于上海的优势吸引大量台资企业落地,实现经济的发展。2013年后,随着国内首条跨省地铁线路-上海轨交11号线花桥段正式通车,为昆山高速发展装上了加速马达,带动巨大的人流流向昆山,相关数据显示,长三角城市通勤中,上海跨城通勤者90%住在苏州,其中又有超过70%的通勤人员选择住在昆山。苏州也看到了与上海实现1小时都市圈重大利好,2023年6月24日,更是通过苏州轨交11号线与上海11号线的互通,串联起昆山70%的人口和75%的GDP,加速城际间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

大湾区区域内,港珠澳大桥作为联通香港、澳门、珠海的交通大动脉,也构筑了一个1小时都市圈。大桥开通后,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由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数据显示,港珠澳大桥通车5周年之际,累计客流达3600万人次、车流达750万辆次、大桥口岸进出口总值达7187.5亿元人民币,同时,港珠澳大桥更成为珠海发展的助力机截至2023年9月,在珠海注册的港澳企业累计15379家,比港珠澳大桥通车前增加5279家,增长率达52.3%。港珠澳大桥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黄金通道”。

 而作为都市圈的中心,航城街道无疑是受影响最大,变化效果最为显著的区域。为了接住这“泼天的富贵”航城街道也在加速自身调整。

2023年6月28日,航城街道的九围总部集聚区就已与中山联合举行了招商大会,同时双方正在加快联合企业服务,航城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即将开设深中两市“一窗通办”事务窗口。今年6月深中通道正式开通之时,两地还将继续举行联合招商大会,这次在中山。

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速集聚为航城街道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解题方式。

比如航城街道正在推进的深圳研发+中山生产制造合作模式,即吸引公司将企业研发总部中心落在深圳宝安区,制造中心设在中山。该模式即能为其带来更多元的产业引进优势,满足不同企业的产业发展需求。

现在,这一模式已经有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深圳海明润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家成立20余年的深圳企业,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超硬材料领域公司之一,其生产的油气钻采用复合片(PDC)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目前公司订单主要以出口为主,出口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左右。其中出口美国销售额占40%。

早在深中通道未开工建设之前,公司就选择在中山布局,投资2亿元在中山建厂,目前该公司中山生产基地自有园区占地35000平米,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该公司总经理郭大萌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深圳研发+中山制造的模式,既解决了公司因经营场所多次变更带来的生产不稳定性,又为公司生产节约了经营成本。

谈及未来是否会将公司全部迁移中山,郭大萌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公司受益于深圳拥有营商环境优异和制造强市的城市形象,同时深圳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优势,目前的生产方式最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

航城街道企业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该街道将和中山在三个方向进行探索,一是深圳研发+中山生产制造的合作模式,即将生产制造业放在中山,研发总部放在深圳,二是零售服务业同城一体化发展,计划在航城街道落地8号仓项目,该项目落地将同时满足珠江两岸的购物需求。三是探索符合湾区消费者所需的特色文旅项目。

航城街道之外,宝安区为将深中通道门户片区打造成高品质城市景观,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该区开展了深中通道门户片区建筑形态及整体景观风貌控制研究,研究范围囊括西起海岸线,东至金岗顶路、机荷高速、规划北七路,北起凯成二路、光汇路,南至航城大道所合围区域,面积约11.36平方公里,包含7个社区,涵盖8个公园、26条现状次干路、145个工业园区。

根据研究成果,深中通道门户片区将形成“一轴、两湾、一岛、三坊”的格局,打造成为融合山海生态、创新智造、岭南人文的大湾区智造协同创新示范区。

伶仃洋对岸,中山市更是以加快大项目落地争取时间,提供一系列便利的政务服务迎接着即将可能到来的新企业。在中山市,大项目落地从征地拆迁开始,实现“拿地即动工”,整体审批时长比常规压缩半年以上;试行深中食品经营许可资质跨城互认改革,实现中央厨房配送和餐饮管理企业许可资质互认通用;中山的“智慧海关”建设对标深圳,实现了信息化远程监装和在线监管以及“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业务在线办理。

不只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市,经深中通道可实现与深圳1小时通达的江门市,也做了诸多准备,从深圳经深中通道进入江门的大鳌、睦洲、三江等镇,既做了城乡风貌提升,也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位于江门市三江镇沙岗村的银洲湾科创产业园,更是竖立起了“5分钟直达高速/高铁”以及招商热线的字牌。

(作者:李金萍 编辑:孙超逸)

李金萍

记者

常驻深圳,关注区域政经新闻,聚焦投资、产业、园区等话题。微信:Limuzi6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