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 珠海报道
到2027年,AI手机产量达1亿台以上、AI计算机产量达3000万台以上……这是广东近日发布的《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中所提及的目标,广东将在手机、家居、机器人等8大门类打造超100款大规模应用的智能终端产品,聚焦制造、教育、养老等领域打造超过500个以上应用场景。
当前,广东正加速构建一张全面系统的人工智能发展蓝图,各地市亦在同步加快布局。其中,珠海率先提出建设“云上智城”,全新成立云上智城建设管理局,瞄准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全市统一、面向未来产业、赋能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珠海布局人工智能未来产业,不仅是跟随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其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珠海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通过打造“云上智城”,可以进一步吸引高科技企业和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同时,珠海还可以借助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与周边城市形成互补和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繁荣。
搭建平台撬动产业发展
“科技商业预言家”凯文·凯利在其《5000天后的世界》一书中预言:未来50年,AI 将成为可以与自动化和产业革命相提并论,甚至影响更深远的趋势。
在被誉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人工智能时代,珠海以“云上智城”项目为抓手,开展了对AI未来产业赛道的攻势,通过构建智能新基建平台撬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从“云上智城”项目的设计路线就可以窥见,其内容包括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数字底座建设和创新应用。具体而言,主要有以智能算力为主的新基建,以数据、算力和算法打底的三大底座,以及包括中小企业服务云、芯片产业设计云、AI大模型产业云、低空产业服务云等在内的速赢项目。
构筑“云上智城”,算力是“地基”,也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算力产业投入与经济产出比达到 1∶3以上,即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元至4元的经济产出。珠海提出,将快速推进1500P以上的本地智能算力建设,通过构建“本地算力+云计算”算力供给,以及多方战略协同模式,打造中国发达地区最高性价比的算力洼地。
近年来,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研发应用企业在珠海快速成长。全志科技、大横琴科技、格力智能装备、四维时代等企业入选省人工智能骨干(培育)企业名单,入选数量仅次于广州、深圳。
与此同时,华为(珠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德(珠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中星电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平台落子布局珠海。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均设在珠海校区,为珠海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王鹏认为,珠海在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生物医药等领域已有一定的积累,这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提供良好基础。珠海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打造一体化产业矩阵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云上智城”项目由华为投资建设、华发推动落地,已于近期正式启动。作为“云上智城”投资建设及运营主体单位,华为云计算团队近期密集调研珠海人工智能产业链各代表企业,主题基本围绕构建人工智能数据、算力、算法三大要素,以及完整AI生态落地珠海相关工作进行。
业内人士分析,华为在智能新基建方面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加上近年来以政务云为核心的“一城一云”计划等商业模式拓展,在智慧城市服务方面发展势头迅猛,此次与珠海合作“云上智城”项目,华为方面更多是发挥平台搭建跟运营统筹的作用。华发方面,广东城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城智科技”)总经理孙傲冰此前表示,华发集团将以城智科技为执行主体,全力推动“云上智城”建设。
受访专家表示,珠海要实现“从0到1”布局人工智能产业赛道,还需要加大构建一体化产业矩阵的力度,包括从核心芯片和智能软件的研发,到推动智能终端产品的创新和应用,再到构建算力网络和算法。
产业底座是先导。在AI芯片设计领域,珠海拥有航宇微、亿智电子、全志科技等涉及图像处理、算力算法等方面的企业;在智能软件领域,拥有金山办公、远光软件、东信时代等面向人工智能的各类商用APP、办公软件等终端软件开发的企业;在AI大模型开发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珠海已诞生如WPS AI、远光智言大模型、营赛洞见大模型、方舟ArkMode大模型、深译大模型等数款大模型。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采访调研珠海人工智能企业期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云上智城”将形成巨大的“磁场效应”。在吸引更多AI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入驻的同时,也将赋能千行百业实现“数转智改”。例如,珠海的智能家电产品可以深度融合应用学习算法、图像识别、智能语音等多模态技术,开发高端新型智能化产品,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深译信息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林余楚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云上智城”将激发更多“城市+AI”全域全时应用场景以及“产业+AI”深度融合。“目前,我们通过打通算力、算法和数据三大基石,加快落地电商、互动娱乐等多类场景的大模型应用,在‘云上智城’的牵引下,未来可以孕育更多新技术、新场景。”
在乘木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刘会军眼中,“云上智城”所带来的新基建和数字化项目,无疑为人工智能上下游相关产业提供大量新的应用场景和机会。刘会军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举例分析,“针对低空产业物流运输航线,可以联动VR、AR设备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智慧运输,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织就人工智能产业闭环
按照规划,珠海将以高性价比算力、全域场景开放,以及每年发放一定数量的模型券等手段,推动垂直大模型和场景大模型的快速聚集发展,计划全年落地20家以上垂直和场景大模型企业,打造成为中国知名的“模都”。
珠海要吸引大模型公司落户,仅仅招引大模型企业难以构建产业生态,必须着眼于整个产业生态去招商。有受访业内人士建议,珠海需要着力把各个产业要素串联畅通起来,打造一个数据、算力、模型应用的产业闭环。以人工智能“数据瓶颈”为例,如果缺少数据服务商,产业链难言完整。该名业内人士称,“即使企业有初始数据,但可能缺少对大模型起关键作用的标注数据等,企业就要到上海、深圳等城市采购,整个产业链跑起来就会相对较慢。”
当前,除了几大AI巨头,绝大多数AI公司仍处于萌芽阶段,多位受访企业代表坦言,缺乏资金撬动市场是目前AI创业公司普遍存在的瓶颈。相对深圳等一线城市,珠海在市场开放度、投融资环境方面仍有待提高。
目前,珠海仍未出台针对人工智能的产业基金。多位从业者表示,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逻辑跟市场化私募基金不太一样。政府基金更偏向于投资处于发展成熟期的企业,且以投资支柱产业为主,这与处于发展初期的人工智能公司往往存在“错位”,AI初创公司难以获得被投机会。
尽管珠海在布局人工智能赛道上仍充满未知和挑战,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无论城市的产业基础是薄弱还是雄厚,必须先迈出第一步,才有可能享受这个时代带来的成长红利。
(作者:冯玉怡 编辑:李振)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