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在10月1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要将更多资金用于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确保重点支出力度不减。
蓝佛安指出,当前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这“三保”呈现总体平稳、局部偏紧的态势。根据全国基层财力总量测算,“三保”底线是有保障的。
蓝佛安介绍,将强化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保障,落实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提标等民生政策。
“下一步,我们将顺应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和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的支出力度,更好惠及民生。”蓝佛安说。
加大学生群体奖优助困力度
蓝佛安介绍,将在近期陆续推出四个方面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其中包括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
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在发布会上介绍,将分两步调整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第一步,在2024年推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名额,从每年6万名增加到12万名;硕士生国家奖学金名额,从每年3.5万名增加到7万名;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名额,从每年1万名增加到2万名。
二是提高本专科生奖学金奖励标准。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从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从每生每年5000元提高到6000元。
三是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平均资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
四是加大国家助学贷款支持力度。额度提高,将本专科生最高贷款额度从每生每年1.6万元提高到2万元,研究生从2万元提高到2.5万元;利率降低,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70个基点执行。
第二步,2025年提高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同时,还将提高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并扩大资助范围。
在10月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也介绍,要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并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本专科生、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推动降低贷款利率等。
目前,我国已建立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全方位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生活补助、勤工助学等政策。
2023年,全国财政投入932亿元,资助高校学生超过3100万人次;通过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700亿元。
《202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政府、高校及社会的各项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共资助学生4529.63万人次,资助资金1854.38亿元。
“目前,学生资助制度日益健全,保障型资助和发展型资助并重。”教育部财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入学后,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毕业时,如果到基层单位就业,或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军士,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有专家表示,高校学生得到更多的奖助资金,会用于教育消费,作为发展自身能力的进一步投资。
保障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部提出的提高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并扩大资助范围,有助于实质上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该专家表示,免费教育主要是指免学费,但目前各省份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主要执行公办学校标准,民办学校学杂费标准高于公办学校标准的部分,学校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学生收取。提高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有助于补足民办学校的学费差额。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建议,应在现有免费教育政策基础上,一是尽快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二是逐步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或三年免费教育,三是提高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标准,四是逐步实施高中教育免费。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从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看,这些行动的支出总体是可行的。以实施难度最大的高中阶段教育免费为例,我国202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04万亿元,2022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4053.16万人(其中包括中职教育在校生1339.29万人),按每年学杂费2000元来计算,每年需投入810.6亿元,约占202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1.6%,占比并不高,还远不到2023年度新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00亿元左右的一半。
“更何况还可以采取分类承担的办法,对这810.6亿元投入,发达地区由自己解决,一般发达地区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50%,欠发达地区由中央安排70%,地方承担30%。这样实施起来,双方的财政压力都不会太大。”周洪宇说。
仅仅加大财政投入还不够,还需要提高政府办事能力,真正实现惠民。
比如,北京市已经实行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免保教费和伙食费,但要求儿童需持有残疾证。近日正在为自己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办理残疾证的李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其所在街道办残联仅承认北大六院这一家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北大六院儿科门诊每天仅4名医生出诊,李先生在网上迟迟挂不到号,只好凌晨就到医院排队挂号。而开具诊断证明,需要接受3名不同的医生诊断。除了医生诊断,儿童还要进行多项评估,李先生在做第一项评估时,就被通知“要排队半年以上”。
“免费政策很好,每个月可以免除近2000元的保教费和伙食费,但按照目前的办证进展,不知道已经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还能否享受到这项政策。”李先生说。
高校学生资助只是教育支出的一小部分。教育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且还在不断增长。1—9月全国教育支出3万亿元,增长1.1%。
但是,受各地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平衡状况的影响,如何保障教育经费成为一些地方不得不面临的新难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保障教育就是保经济。
“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对创新和智能需求增高的时候,教育及其衍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增加,就更应该加以保障。在充分认识教育增值特性的基础上,各地还需要对各学段学龄人口规模及结构进行科学预测,重点解决好县域和特大超大城市高中教育资源配置问题,通过激活公办学校,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效能来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增值效能。”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蓝佛安也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顺应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和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的支出力度,更好惠及民生。”
支持基本民生保障
今年以来,财政部门以更大力度支持基本民生保障。
其中包括,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支持地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1—9月全国教育支出3万亿元。按照全国总体3%的比例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94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70元。
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8万亿元,增长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3%,教育支出增长1.1%,农林水支出增长6.4%,城乡社区支出增长6.1%,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5%。
蓝佛安介绍,将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国庆节前已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下一步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
蓝佛安介绍,将强化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保障,落实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提标等民生政策,有力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保障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作者:王峰 编辑:周上祺)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