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商丨明珞装备姚维兵:搭产业生态平台,推动车企驶入智造新赛道

新粤商南方财经全媒体丁莉 2022-11-14 18:36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并对支持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比重超过50%、吸纳全省就业人口超过60%,成为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征程新任务、新时代新要求,广东民企将如何进一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如何推动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聚焦广东代表性民营企业,深度对话“新粤商”,重磅推出《广东民企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全媒体系列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加速了中国汽车生产自动化进程,当年汽车产量不降反升,比2002年产销净增100余万辆,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史上的罕见成绩。

时年,广汽本田引入了第一台自动化设备,不久后又从国外进口了一套多车型共线柔性总拼系统。这套系统给现场的一位工程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姚维兵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国内外制造水平差距竟如此之大!”

五年后,他离开广汽本田,创办了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珞装备”),开始尝试摸索总拼系统的研发。经过四年的反复投入、验证、推翻,第一套自主研发的总拼系统终于于2012年诞生。

三年内,这套系统共卖出8套,为企业带来了4亿元的营收。随后,第三代多车型共线柔性总拼系统面世,一举奠定了明珞装备在汽车智能装备这一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2015年,我国提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组织研发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特别是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种种迹象表明,智能制造成为大势所趋。

也是在这一年,明珞装备开始了全面数字化转型,从虚拟智造到工业物联网,由汽车产线系统集成商逐步转向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目前,其客户已囊括奔驰、宝马、大众、丰田等全球头部整车客户,并先后入选中国汽车制造业优秀装备供应商50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过去14年中,明珞装备从传统的集成商,到产品公司,再到软件、数据服务提供商,最终成长为一家产业生态的平台企业,但企业始终聚焦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专访时,明珞装备董事长姚维兵表示。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维兵 受访者供图)

从集成商转向产业生态平台

南方财经:明珞装备已深耕制造装备行业14年,企业经历了怎样的转型和成长?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姚维兵:2008年成立之初,我们主要从事汽车产线的系统集成。2013年,我们开始自主研发一些产品,包括产线上的夹具、伺服滑台、打孔机器人等。到2015年,汽车制造领域的智能化需求愈发明显,因此,我们也开始数字化转型,逐步转变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事实上,我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本身便具备优势基础,明珞装备是业内最早探索虚拟智造的企业,我们自主研发的MISP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能够从产线效率、运维保养、质量控制、能耗管理、资产评估等方面系统性为制造企业提供自动化产线的资产数字化管理,目前已连接全球8个国家200多条自动产线近百万台设备,连接资产总价值超过80亿元。未来,明珞装备IDS(工业数据服务)业务也将成为企业主要收入来源。

南方财经:为攻克技术高地,明珞装备在激励研发与吸引人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姚维兵:明珞装备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都超过6000万元;在吸纳人才方面,我们聘请了国际顶尖的智能制造专家,包括来自以色列的约瑟夫、日本的精益制造专家丹沢雅樹,以及美国的许正仁博士等,并注重同各大高校共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此外,明珞装备还同西门子、华为、中国移动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协同研发共性技术,建立行业标准。

截至目前,企业已申请自主知识产权1156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839项,其中国内/国际发明专利328余项,有十余项革命性核心技术为全球首创。不仅如此,明珞装备还牵头参与了国家科技部的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4项、国家工信部的项目4项,并在2021年9月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南方财经:目前,明珞装备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企业是如何拓展自身朋友圈的?

姚维兵:在国内市场,我们已经在烟台、武汉、重庆等地设置了办事处,并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总体而言,客户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我们需要深入到客户身边洞察其需求,提供“近身服务”。

在国外市场,我们的海外子公司布局于美国、德国、日本、南非等地,业务出口至美国、墨西哥、阿根廷、德国、波兰、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法国、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全球10余个国家,2021年国际业务占比已经超过70%。

拓展朋友圈最首要的就是“苦练内功”,满足客户对于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在这方面,我们有显著优势。我认为智能制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产品设备,明珞装备从2013年开始,就一直在研发标准化产品,目前相关产品已远销海外;二是解决方案,相比于同行,明珞装备会综合考虑资产利用率、产线开通率等一系列指标,确保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例如,以往一条生产线一般只能生产一款汽车,但明珞装备用“搭积木”的方式智能组装生产线,可同时生产多种车型,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线的建设周期也从以往1-2年压缩到4.5个月;且价格更便宜,以前国外进口的总拼系统需要花费4000万元左右,而我们自主研发的同类系统才800多万元。

此外,基于不同地区客户需求点的差异,明珞装备会提供差异化服务。例如,日本车企的精益生产较为先进,我们会着重在工业4.0和国际创新技术上帮他们定制产品和服务;而德国车企的工业4.0相对领先,美国车企的特色则是建立标准,对这两个国家的客户,我们会优先帮助他们解决精益生产的问题。

赋能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

南方财经:广东是制造业大省,明珞装备在嵌入广东本地产业链、推动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姚维兵:从系统集成工程项目,到软硬件与服务产品标准化,再到基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的产业链生态与技术服务,明珞装备所做的始终都是帮助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在这方面,我们也积攒了一系列案例。

2020年,在广东省工信厅的支持下,明珞装备牵头建设了CPS离散制造业数字化创新中心,为汽车及汽车装备产业集群提供数字化服务,支持约100家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数字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并能够助力企业对接产业政策和产业金融,从而支持广东省实体经济更好发展。

南方财经:明珞装备是全球唯一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实现数字化工厂、虚拟制造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应用落地的智能制造企业,实现这一点的难点在于什么?明珞装备在这方面是如何实现突破的?

姚维兵:要实现数字化工厂、虚拟制造和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应用落地,最大的难点在于技术的突破和落地场景的平衡。以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为例,首先是技术问题,工业物联网不仅是设备数据化和数据联网,更涉及到边缘计算、机器视觉、数字仿真、工控安全等核心技术;其次,绝大多数装备制造业企业尚不具备接入工业互联网的条件,这就导致了数据获取的问题,进而引发数据安全和应用场景问题。

特别是,很多公司的研发人员是软件工程师,对于真实应用场景了解不足,导致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场景应用严重脱节。再加上装备制造行业缺乏标准化体系,无法形成可标准化复制的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技术落地的门槛。

那么明珞装备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在技术层面,我们早在2015年就聘请了国际顶尖虚拟制造专家和工业物联网专家,系统掌握了汽车装备制造领域的边缘计算、机器视觉、数字仿真、工控安全等核心技术,并基于明珞“智造六化”理念,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设备、模具、检测等公司,最终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虚拟制造和工业物联网体系。

在应用场景上,由于明珞装备始终聚焦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汽车装备领域,客户不需要为了匹配我们的工业物联网平台而重新购买大量设备,因而扫除了客户的成本顾虑。

再加上,长期深耕汽车装备领域也增进了我们对行业痛点的了解。我们的工业物联网不只停留在设备数据化和数据联网层面,而是能够真正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除了在数字化虚拟设计阶段对工艺节拍进行验证,还能对实际产线进行数据分析,进而提供包括诊断、治疗、维修、保养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最终为客户打造一个最佳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实现降本增效。

以今年我们为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实施的测井装备智能化加工生产线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明珞装备的虚拟调试VC、智能制造管理系统IMS等技术,满足了1k+种类产品离散制造、随机生产的需求,将生产效率提高到了原来的2.5倍。这也是国内首条测井装备全流程智能化加工生产线。

南方财经:大湾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怎样的地缘优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享受了哪些层面的政策红利?

姚维兵:大湾区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科创优势。首先是政策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见》等细化文件也为装备智造和离散智造产业提供了金融助力。其次,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环境宜居,有助于企业吸引更多人才。最后,有关部门近年来正积极打造服务型营商环境,缩减流程、精准扶持。

具体到明珞装备身上,我们也享受了很多助企政策红利,包括去年疫情期间的减税降费措施、近年来产业金融层面的政策支持等。2019年,广州工商银行依照相关政策,创新性地为我们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使我们获得了7.65亿元的综合融资和授信。针对智能装备行业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采购原材料,这有力地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问题。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丁莉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