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会访谈丨省政协委员、广东工行副行长童志军:充分利用湾区三大战略平台,探索跨境金融创新发展

湾区金融家俊辉 2023-01-13 22:28
广东两会访谈|省人大代表罗俊茯: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碳交易中心和碳市场建设 广东两会访谈|省人大代表曲建:粤港合作升级3.0版本,支持前海建设粤港澳单一自贸试验区 广东两会访谈|省政协委员杜兰:建议发挥南沙平台效应,打造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展开更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家俊辉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玮 广州报道

广东是我国第一经济大省,也是第一外贸大省。

近年来,广东加快外贸强省建设,推动外贸进出口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前11月,广东货物进出口总额7.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增长6.5%。

外贸稳定增长离不开金融护航,特别是跨境金融创新发展为外贸企业注入了强劲动力。近日,在广东两会期间,广东省政协委员、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下称“广东工行”)副行长童志军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就新的发展阶段大湾区跨境金融创新发展方向等问题作了深入解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的提案都是建立在调查的基础上的。”童志军向记者表示,作为金融从业者可以更多地接触到更多企业和社会民众,“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会利用工作便利跟实体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制造企业多接触,深入挖掘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

童志军补充道,未来还会更加关注制造业转型升级,关注制造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获得更好的金融支持。 

加强湾区跨境金融创新发展 

南方财经:大湾区发展跨境金融具有先天优势。作为湾区重要的金融机构,目前广东工行跨境金融业务发展如何,为湾区跨境企业提供了哪些支持?

童志军:工商银行是一家国际性银行,目前在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分支机构。就工行广东分行而言,2022年我们服务的跨境客户近2.8万户,对外向型客户的覆盖面是非常高的。

过去一年,在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下,广东外贸外资都遭受了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在服务稳外贸稳外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数据来看,2022年我们提供国际结算和跨境人民币结算分别突破3000亿美元和5000亿元,其中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实现双位数增长;办理远期套保业务286亿美元;对外贸企业表内融资余额超2000亿元。这些数字可以印证,我们在助力广东外贸发展,包括对实体经济支持方面,还是发挥了国有大行中流砥柱的作用。

具体到业务层面,在对跨境客户信贷支持方面,我们积极开展针对外贸客户的“春融行动”,推出“工银加易贷”“贸融易”“境外贷款”等特色融资产品,为制造业、专精特新、内外贸一体化、“走出去”等重点领域外贸客户提供全方位融资支持,助力保障生产流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我们打造了贸易新业态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电商、外综服平台和市场采购平台实现多个系统对接项目;线上服务场景不断拓宽,在网银和“单一窗口”渠道实现四大类20余种线上产品。

在促进贸易便利化发展方面,截至2022年末,我们各类贸易便利化试点业务超300亿美元,惠及484户优质企业,其中南沙自贸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业务实现多项首发。

在满足客户多元化汇率避险需求方面,我们通过各种形式汇率风险中性宣传和培训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完善汇率避险产品体系,加强远期、掉期、期权以及期权创新产品推广,推进结售汇衍生业务与结算投融资产品的创新组合服务。

南方财经:湾区金融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是“创新”。在跨境金融领域,广东工行有哪些创新举措?在你看来,未来湾区银行业在跨境金融领域的创新方向有哪些?

童志军:工商银行在大湾区跨境金融领域的创新,主要还是要依托横琴、前海和南沙三大平台。

就拿广东工行来说,我们要充分利用南沙和横琴,特别是横琴的平台优势,加快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比如,我们在横琴推出了“工银琴澳通”专属品牌服务,联合澳门机构面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推出专属服务,包含公司和个人两大系列十二个子产品,构建“四通八达”产品体系,满足粤澳深度合作区企业、个人客户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这个品牌还获评广东省政府“2021年度广东自贸试验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也是唯一的金融业案例。

另外,工行总行也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横琴、南沙给了我们很多特殊政策支持,这对我们跨境业务的创新发展很有帮助。近几年,我们不断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在资产跨境转让、资金双向融通、离在岸账户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首先,资产跨境转让品种日益丰富。联动港澳机构落地融资租赁资产、绿色金融资产、国内保理、票据跨境转让以及国际信用证福费廷跨境转入业务和非自贸区贸易融资跨境转让,实现多项首单首笔业务。其次,资金双向融通全面推进。推出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业务及人民币账户融资业务,落地同业首笔境外贷款新规实施后业务,联动港澳机构及央企客户在横琴设立超100亿元QFLP基金。还有FT账户业务不断深化。通过“FT账户+传统账户”协同营销构建离在岸、多场景闭环产品服务体系,实现“存、贷、汇、兑、池”全场景业务落地。

接下来,我觉得湾区跨境金融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创新发展。第一是加快构建“在岸—跨境—离岸”账户体系。探索在大湾区建立“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分线管理账户体系,发挥境内账户、FT账户、NRA账户以及未来的电子围网账户之间协同效应,有效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合作区金融创新载体。第二是通过“股、债、池、转”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股权投资方面,积极推动大湾区企业在港上市和QFLP、QDLP跨境股权投资。跨境债权融资方面,进一步推动境外贷款、CIBM、熊猫债、企业赴港澳发债等业务。跨境双向资金池方面,依托各类跨境双向资金池推动全球现金管理业务取得更大突破。跨境资产转让方面,不断扩大跨境资产转让标的范围,由单向转出延伸至双向转让。第三是持续提高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抢抓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政策机遇,便利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新业态、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等跨境结算手续,积极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推动完善创新领域金融监管 

南方财经:当前,粤港澳三地银行业合作日趋频繁。为了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三地银行业需要从哪些方面加强合作?诸如广东工行这样的国有大行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童志军:现阶段,粤港澳三地银行业的合作确实更加紧密了。以工行为例,我们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地区有8大机构,为了加强沟通,建立了一个四地八方的联动机制。

在这个机制下,首先是围绕着客户、围绕着具体的项目来加强联动合作;其次是形成定期的沟通机制,沟通解决客户的需求和问题;还有就是通过人才和客户的联络交流带动业务和客户的交流。

当然,这是我们内部的一个合作机制。从整个行业来说,三地金融机构一方面要聚焦湾区产业升级,针对制造业客群的贸易稳定性、资产安全性、融资多样性和结算便利性四大需求开展联动合作,提供更加完善的境内外一体化服务;另一方面随着三地金融市场不断破壁融合,下阶段可针对大湾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之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做大跨境投融资、跨境资产交易和跨境理财,打造从资产到资金的服务闭环,重点提升市场化跨境股权投资能力。

目前工行境外机构网络已覆盖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工行广东分行将发挥集团全球化布局优势和牌照优势,不断深化与港澳机构协同联动,建立“客户共享、协调共商、信息共通、风险共管、队伍共建”五“共”联动机制,形成一体化营销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各项业务创新。

南方财经:跨境业务的增加势必考验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在增强跨境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方面,你有怎样的建议?

童志军:广东与港澳地区在法律体系、监管环境、金融业态各方面差异明显,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建议对各类金融、创新、监管等政策实行顶层设计,促进粤港澳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粤港澳三地监管互认。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监管体系及规则不一,建议加强对大湾区内新金融业态和新金融模式的共同研究,推动完善创新领域金融监管规则,探索在共识多、法规限制相对少的具体领域开展金融监管“等效”评估,从小到大、由点及面逐步推动三地监管互认。

二是推动建立大湾区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目前境内外征信、金融监管等信息系统多头连接,数据源较为分散,境内金融机构无法查询跨境企业及个人商事主体的征信、监管合规等情况。建议推动建立大湾区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区域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分步骤推进大湾区金融监管信息数据互换,提升三地金融机构对跨境跨区域客户的风险管控与识别能力。

三是推动粤港澳民商事司法合作与司法保障。积极与港澳地区的监管部门、司法机关及调解组织沟通,逐步推进适用于粤港澳一体的金融纠纷诉调、仲调衔接安排。建议建立常态化的粤港澳法律交流机制,更好地研究、协商、解决两地在司法合作中的困难,同时尽快实现与香港的民商事判决和执行互认安排。

四是推动粤港澳信贷监管政策和规则对接。目前境内金融机构和港澳机构的信贷政策制度体系分别基于境内和港澳的监管要求建立,在法规监管、融资品种、贷款用途、审批流程、业务操作和管理要求上均存在差异。建议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信贷制度对接,针对与港澳机构联动的跨境融资业务,出台与国际接轨的相关信贷规则。

(作者:家俊辉 编辑:梁小婵)

家俊辉

金融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记者,喜欢挖掘数字背后的故事,常驻广州,辐射湾区,放眼全国,欢迎交流啊!微信:jjh_991927(添加请注明来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