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缴翼飞,莫予滴,陈金茗 北京报道
2023-03-05 18:27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将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划“三农”重点:稳定粮食生产,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政府工作报告勾勒民生蓝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养老服务保障 展开更多

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缴翼飞 实习生 莫予滴 陈金茗 北京报道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之中。报告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受访专家表示,今年先要保证工业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来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好基础、开好局,尤其是要提高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企业复工复产、需求恢复等方面的政策仍需保持。同时,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力促工业经济稳定向好

报告在阐述去年工业发展情况时指出,202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7.9%,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同时,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在3月5日开启的第一场“部长通道”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去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工业经济总体回稳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3.6%,工业在宏观经济大盘中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在整个GDP中占27.7%,我国制造业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好的制度环境以及要素支持,比如去年提升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比重,就为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撑。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27.7%,比上一年提高0.3个百分点,这一数字连续两年上升,制造业投资增速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出4个百分点,进一步凸显了实体经济的稳定性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魏琪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虽然是首次录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已经是系统性的重要任务,只有保持工业合理增速才能为下一步体系转型升级打下良好基础。需要在企业复工复产、需求恢复上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针对性,重大投资项目建设、重点领域的技术改造也必不可少。

“从经济运行态势分析,今年1月份、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都在50%以上,说明制造业处于景气区间。从企业的用电、用工、物流这些指标分析,我国工业处于回升向好态势。”金壮龙在“部长通道”上分析,今年工业经济发展有不少有利因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叠加发力,会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尤其是工业行业中部分行业规模比较大,比如电子、汽车、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占GDP比重在1%以上,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稳住重点行业发展。

另外,金壮龙强调,“十四五”系列规划已经部署了很多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今年要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推进产融结合,鼓励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做好外资项目的服务和保障,鼓励外资扩大在华投资。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开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工作应从何处做起?报告指出,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目前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一些‘卡点’、‘堵点’,部分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基础能力较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高。”许召元表示,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产业链上同时关注科技自立自强和关键原材料、能源稳定,必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底线。

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3月5日审议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对此做了更为详细的阐述,要求今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修订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巩固新能源汽车、5G、光伏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许召元表示,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异,大量的传统产业仍需要继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而面对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大趋势,要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积极推进下一代绿色材料及工艺技术的颠覆性创新。

此外,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近年来平台经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对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意义重大,也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许召元表示,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过程中,平台企业要积极发挥作用,让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目前平台企业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这种经验大部分运用在服务业领域,和工业领域镶嵌程度不够紧密,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场景示范案例支撑。”魏琪嘉建议,下一步要在创造真实应用场景、满足迭代升级的需求方面下功夫,数字技术的外部性成本也还要继续降低。

许召元提醒,政府适当的资金支持也尤为重要。地方需要根据企业的情况和财政实力,采取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无论是广覆盖式的支持,还是分批次重点支持,都要以效果为衡量标准,更好地支持制造业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有个好现象,各个地方对制造业投资进一步加大。”金壮龙在“部长通道”上表示,今年将鼓励发挥地方积极性,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巩固提升出口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新的增长极。支持东北地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协同效应,鼓励工业大省勇挑大梁,支持各地加大制造业发展,为稳增长多做贡献。

(作者:缴翼飞,莫予滴,陈金茗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