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向高质量丨从“起家”到“当家”,广东锚定制造业重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丁莉 广州报道
2023-03-07 19:48
粤向高质量|大湾区的世界级“航标”:“9+2”携手强能级,合铸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 粤向高质量|广东探索“两山”论新实践:“绿美”牵引生态建设提质,“科金产”循环激活美丽经济 粤向高质量|广东发展“平衡术”:县域振兴“纲举目张”,产业有序转移促城乡区域协调 展开更多

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经济总量连续34年“拔得头筹”的广东,最早靠得是制造业起家。

将时间线回溯至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凭借毗邻港澳优势,率先从“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做起,在南海之滨崛起一座体系庞杂的“世界工厂”,逐步构筑起纺织、食品、家具、家电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优势。

广东的“发家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历程。随着人口、土地、资源等红利的消退,我国的经济增长正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1至202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回落,9年时间内下降了5.8个百分点。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认为,“尽管长期来看,制造业占比下降是大势所趋,但中国制造业比重下降过快过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特别突出制造业在发展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位置。而报告中涉及的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广东均在过去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3月5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对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多位代表强调,寻找制造业新增长点,扭转未富先衰、未强先拐的困局,工业家底雄厚的广东要挑大梁。广东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抓好制造业当家,以创新驱动发展,培育产业提升新动能。

事实上,从“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升级到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如今广东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站在新起点,广东如何“再造一个新广东”,并完成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的嬗变,自然而然成为一道“必答题”。

用前瞻的眼光挑选“未来产业”

中国制造业的31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广东全部拥有,其中15个大类的规模更是居中国之首。在近600类纳入统计的工业产品中,广东能够生产出其中超过510类,5G手机、空调、冰箱、电饭锅、微波炉等的产量更是问鼎全球。

在此背景下,继续“跑马圈地”已非长策,聚焦最有前途的产业“择优培养”,才能行稳致远。目前,广东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汽车等八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根据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等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后备军也已就绪。

基于此,广东进一步将制造业任务“包产到市”,由各地合力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在绿色石化领域,以惠州大亚湾、湛江东海岛、揭阳大南海等炼化一体化基地以及珠海高栏港精细化工基地为楔子的石化产业版图已基本成形,并形成粤东、粤西上游原材料向珠三角下游精深加工企业供给,珠三角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向粤东、粤西先进制造业企业供给的循环体系。

此外,横向分工方面,广州崛起汽车制造高地,佛山打出智能家电名片,东莞主攻电子信息产业……明确的产业分工和集聚有助于制造业品牌的打造。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李连柱认为,应鼓励以制造业立市的城市依据自身优势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制造业软实力,如佛山的“有家就有佛山造”。

与此同时,以广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为代表的产业梯度转移正在全省有序进行,在让粤东西北地区共享到产业外溢红利的同时,也使珠三角地区腾挪出新的产业空间,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空间结构。

在广东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市长温文星表示,“报告提出,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清远将用好广清一体化平台,打造全省产业有序转移主战场、首选地。”

除重点培育风头正劲的制造业产业之外,如何押注“潜力股”,用前瞻的眼光挑选“未来产业”,提前补弱固强,也是一道“必答题”。

以医药产业为例,广东中医药特色鲜明,但短板也较为突出。“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仍然缺乏创新源头,目前,我们的产业步伐已经从21世纪初的‘follow up’,发展为10年代后的‘me too’或‘me better’。”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准院”)执行院长林鑫华认为,接下来的步骤便是“me-first”。

由复旦大学参与共建的精准院落地广州南沙,将细胞治疗、医疗器械等长三角优势科创力量引入广东,并通过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纳优质项目,同时与本地企业、医院合作进行成果孵化,从而补齐产业短板、壮大产业规模。

放眼广东,从黄埔的广纳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到南沙的智能院(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类似的“产业前哨”正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一方面,这些研究院能准确研判并筛选出最具前景的产业落地;另一方面,通过发挥“种子力量”,它们可以滋生各类产业资源,推动产业集聚。

事实上,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路径也形象折射着广东的产业进阶思维。通过率先布局未来产业,广东将逐渐向制造业产业链高价值环节攀升,从“来料加工”的世界工厂变身为“世界智脑”和“工厂中控”。

数字化再造产业发展新路径

在确定好“发展什么产业”之后,紧随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发展产业”。

在江门新会,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项目落地,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吸引天赐、科利达、海目星等上下游企业近地扎根和增资扩产,合计投资额超150亿元,这些新落地企业也继续发挥带动作用,在江门形成一条囊括电池制造、电池生产装备、电池回收利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  

以大项目、大企业“滚雪球”式集聚产业资源的“江门思路”已在省内广泛推广。2023年,广东各地市掀起一场工业投资竞速赛。2022年,广州工业投资为1230亿元,增速达11%,今年将冲刺1800亿元;江门和珠海力争实现工业投资破千亿元;中山则提出“工业投资增长60%”的年度目标……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吕本富表示,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到企业身上,归根结底是用科技赋能企业。其中,两类企业尤受关注。一类是数字设备和改造方案的提供者。在广东,此类优质企业正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由这类企业搭建平台,所带来的动能足以推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

针对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主席、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也建议,加快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增强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推动产业链数据化转型,实行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成本优势。

在广东产能占全国半数以上的化妆品行业,广州中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于2021年首创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150多家日化及其上下游企业上云用云,解决了上下游产业链难整合、集群协同制造能力弱的问题。

另一类是作为数字化受用者的中小企业,这一群体也受到重点关注。广东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新推动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吕本富认为,数字化遵循达维多法则,即率先吃螃蟹的人可以占据50%的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一马当先。但这也意味着,受制于规模和财力无法顺利转型的中小企业将进一步被挤压生存空间,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薄弱环节。吕本富认为,当前70%的企业仍处在转型的起点上。

去年,广东省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600万户,其中企业超过700万户,实现了逆势增长,为广东稳定经济基本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何进一步激活经营主体活力,为“制造业当家”保驾护航?

近日,广东9部门联合发布政策大礼包,聚焦提振信心、激发活力、助推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其中,广东专门出台支持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相关政策文件,积极落实“制造业当家”。

“民营企业是制造业当家的核心力量,民营企业家也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吴钟凯建议,接下来,政府要大力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在全社会营造爱护民营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作者:丁莉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