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记者会谈“三农”:政府所有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增不减,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莎 北京报道
2023-03-13 20:15
国务院总理李强:今年实现5%左右的增长需要倍加努力,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国仍是全球投资高地 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总理记者会话民生: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是发展经济,“人才红利”正在形成 展开更多

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李莎 北京报道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做好“三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李强表示,当前要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具体来看,在乡村振兴方面,下一步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全面、特色和改革三个关键词。在粮食安全方面,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政府所有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增不减,鼓励大家多种粮,确保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李强说。

乡村振兴要突出全面、特色和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到2022年底,我国粮食生产再夺丰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比如在农民收入方面,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达20133元,实际增长4.2%,增速分别比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和2.3个百分点。

但城乡差距仍然明显,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在还有近5亿人常住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不全面的。”李强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进行部署。李强指出,当前要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李强表示,在乡村振兴方面,下一步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三个关键词。一是全面。不光是发展经济,而是要全面彰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二是特色。中国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要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保护和传承好地域文化、乡土文化,不能千村一面。三是改革。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来促进乡村振兴,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他们积极参与改革,并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强向南方财经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表示,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两大核心动力是科技和改革,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来挖掘新动能。

在改革方面,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 “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1373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和油料扩种超出预期。但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叠加,消费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端牢饭碗的压力越来越大。

李强表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过1.3万亿斤,总体上粮食安全有保障,将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今年2月14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粮食生产在目标上重点是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

具体来看,一是面积要稳住,这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开展吨粮田创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

二是产能要提升。党中央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已经明确,要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集中必要资源力量和手段,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另外还要树立大食物观,分领域制定方案,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丰富食物品种来源。

唐仁健表示,在措施上重点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地”即耕地,在藏粮于地方面,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务,抓紧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要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用现代化农业设施来更好保障粮食安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保障粮食安全要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聚焦提高单产,逐个品种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

“我这里特别想跟农民朋友们说句话,政府所有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增不减,鼓励大家多种粮,确保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李强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冰川向记者表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要从多方面着力,如从政策出发需要保障公共财政投入、保护农业生产主体积极性、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等。

(作者:李莎 编辑:包芳鸣)

李莎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