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论道|民企“发财到广东”的底气与逻辑
日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湖南、安徽、辽宁等多个省份都召开了“新春第一会”,不仅“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等成为各地第一会的热词,会上更是可见一众民营企业家的身影。
“民营企业是我们的自己人。”搞好市场经济,关键在民营企业;改善市场预期,抓手在民营企业;推动科技创新,重点在民营企业;实现预期目标,发力点仍在民营企业。新时代呼唤新产业,新产业需要新载体,民营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与加速内在革新的重要力量。去年,广东在经营主体总量、企业总量、外资企业总量、民营经济主体总量4个维度均位列全国第一。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初期流行起来的这句口号仍在中国大地上回响。而广东经济大省、科技创新大省、制造业大省与人口大省的定位,正是几代企业家“发财到广东”的逻辑支撑、底气所在。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5年位居全国首位,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大省,雄厚稳定的经济实力是民营企业积极开创新局的最大倚仗;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居全球第二,高新技术企业、入库中小型科技企业数量双双超过7万家,企业创新活跃成为广东经济的特色长板;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已形成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超7.5万家,不断为经济高质量注入强大动能。目前,广东每天实时在粤人口已经达到1.5亿,巨大人口资源禀赋的背后是充沛的劳动力与持续的创新力,大体量、高素质与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为民营企业与产业科技的双向促进提供了深厚动力。
在今年新出台的“广东民营经济30条”中,广东勇于打破常规,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混改并允许其获得控股地位,释放出依靠民企与民企同呼吸、共命运的强烈政策信号。与此同时,广东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的时代洪流中,在未来,有实力的民企可以牵头组建研发平台并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和产业基础再造之中,民企作为重要创新主体的角色和地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广东依托科技强、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并联式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的一系列新思维,是加速构建民营企业与科技产业互促双强新格局的逻辑支撑、底气所在。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广东民企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感受最深、危机感最强。因此广东民企善于“抢占先机、坚定转型”的意志品质促使其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区块链、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强化研发创新力度、参与实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坚、推动全企业与全生产流程数字化并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挖掘潜在增长点。展望未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海洋经济、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类脑智能、可控聚变、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中,也更加迫切需要民营企业发挥其敏锐的洞察力、灵敏的市场嗅觉、灵活的经营模式以及积极的创新意愿,为推动广东产业结构继续走向高端化、优质化、高级化、数字化、绿色化做出更大贡献。
随着广东在探索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持续做出新成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孵化孕育的“三根支柱”格局已经展开。在这幅广阔崭新的蓝图中,广东的民营企业应依托要素的自由流动、全国统一大市场、优越的营商环境、便捷的对外合作以及成熟的金融市场,找到适合自身的新定位,不断在产业链中,做好“点上发力+链上协同”,实现由过去的“三来一补”向“科技产业创新”的彻底转变,进一步打通与科技产业互促双强的良性循环。
(作者:胡光旗 编辑:洪晓文)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