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乡村振兴是决胜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立伟
2019-06-21 09:33

【学习经济】专稿

编者按: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认识经济形势、理解经济政策、观察市场趋势的“必修课”。对于这个内涵丰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我们应该系统学习、深入思考。21财经APP“学习经济”频道推出“学习笔记之理论体系”系列文章,由首席评论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做一个梳理。今天是第五篇——“乡村振兴是决胜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转化的历史方位,着眼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从未动摇,因此,每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以“三农”为主题,强调其作为“重中之重”的地位。事实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就是从农村土地改革开始,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阶段,推进税费改革,主要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第三阶段,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即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共同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将是中国农村发展战略的一次巨大升级,提出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标准。

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任务。在过去几年,中国发起了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人掉队,同时也推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将来我国也还会有三四亿人生活在农村,所以农村发展和城市化应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清远调研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在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任接着一任抓,一仗接着一仗打,一代接着一代干,积小胜为大胜,最后取得全面胜利。要认真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在脱贫致富基础上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九大报告宣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因此,乡村振兴是多维度的,而不是单向度的,不再只是关注经济建设与农民收入等物质层面的进步,还包括其他方面的提升。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且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首先要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动力。土地是农民农村农业的根基。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改革将逐步释放农业潜力,而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给农民吃了定心丸,有利于作出长期规划和投入。报告也提出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其次,必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目前中国粮食需求增长快,无法满足全部需要,因此要明确粮食安全的重点,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其三,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需要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加强现代供应链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其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需要各地结合不同的地情与实际,因地制宜,以农业为核心,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服务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这需要继续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

在过去几年,建设生态文明、加强污染防治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农村是这些工作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要求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为此,需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报告还要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解决乡村发展问题,是一个与全球减贫、气候变化与世界和平等同样重要的全球性挑战。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未来将像中国减贫工作为世界减贫创造令人惊讶的成就一样,不仅会实现中国的乡村振兴,还将引领全球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系列文章:

(一)学习笔记丨破解重大时代课题的重大理论创新

(二)学习笔记丨新发展理念是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钥匙

(三)学习笔记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学习笔记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重大政策创新

(六)学习笔记丨以开放的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七)学习笔记丨以“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

(八)学习笔记丨广东要为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供经验支持

(九)学习笔记丨广东要以开放创新的精神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率先突破

(十)学习笔记丨广东要做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领跑者

(十一)学习笔记丨广东要成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领头羊

(十二)学习笔记丨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十三)学习笔记丨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学习经济】首席评论员 张立伟

(编辑:欧阳觅剑)

张立伟

首席评论员

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