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刘黎霞 实习生刘焕 广州报道
“我们正处于一个好年代,一个创新的时代,中国企业家应该在突破核心技术方面有所追求;面对外部环境,企业有时会有点忧虑,但骨子里还是渴望远大理想的。”近日,广东远信集团、远想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凌远强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这份雄心。
当下,医美赛道是VC、PE们追逐的风口。远想生物所深耕的再生医美、功能性护肤,更是大热赛道。11月4日,有着“美妆界华为”“胶原蛋白第一股”之称的巨子生物上市,盘中一度上涨超25%,收盘总市值达到264.76亿港元。2021年,有着“药妆茅台”之称的薇诺娜公司贝泰妮上市,市值也一度达到1200亿元。
不只是公司市值,医美产品也颇受欢迎。今年“双11”预售,远想生物主打的美容后居家修复品牌伊肤泉莱菲思在李佳琦直播间斩获超1亿元的销售额,与一众“国潮”功能性护肤产品共同营造出前所未有的热闹。
(广东远信集团、远想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凌远强,受访者供图)
“很多人以为我们是黑马,其实我们线下的医美已经耕耘了18年了。”凌远强介绍,自己曾是中国电商B2C最早一批弄潮儿,其创设的互联网品牌“柚子舍”,在2012年和小米手机一起被评为“中国最佳商业模式”。
远想生物是远信集团继“柚子舍”之后在再生医美领域的新“王牌”,致力于成为全球再生医美先行者,为医美机构提供再生医美产品与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已与国内6000多家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今年医美机构普遍受疫情影响的形势下,远想生物借助“功能护肤+再生医美”的布局,营收有望实现超50%的增速。
“远想生物已实现了自我造血,今年上半年还入列琶洲的十大纳税户。虽已跨过‘死亡谷’,但作为领航者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在凌远强看来,当下中国的医美及功能护肤行业,正逐渐从重营销到重研发转化,国产医美及功能护肤想要突围,唯有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2020年,远想生物成立医学研究院,聚焦于再生医学技术的研发及产业转化。远想医学研究院围绕再生医学的理念,从支架材料、干细胞种子和再生刺激因子三个维度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公司目前已提报100多项专利申请,立项研发多个创新型植入型医疗器械,目前远想生物针对基础研究、产品开发的投入正大幅增加。”凌远强说。
持续研发迭代
凌远强在公司的昵称叫“柏马”——一种以耐力闻名的马种,这与他持续创业的韧劲颇有共性。
生物制药专业毕业的凌远强,于2005年接触医美行业,但其创业的第一桶金却在电商领域。2014年,他曾是VC们追逐的电商新锐,创设的“柚子舍”连续三年创造出三倍增速,拿过财经媒体颁发的“最佳商业模式”大奖。
然而,企业自身发展遇到困境,在上市之前因盈利状况达不到预期,公司选择回购投资者的股权。
“销售发展很快,但很多东西跟不上,特别是部分产品以牺牲一定利润代价来获得市场增速,2015年我们做了反思和调整。恰好线下医疗美容碰上一波非常好的增长期,2017年就彻底调整了核心的业务结构,如今再生医美成为公司更重要的业务模块。”多年后,凌远强诚恳地反思这段创业经历。
虽赶上风口,但医美赛道从来不乏竞争者,在“内卷”的赛道如何突围?凌远强把远想生物增长的原因归纳为“产品力、云动力与审美力”三力结合,而这其中的产品力是指公司的研发能力。
2008年,在接触到韩国的微针疗法后,远想生物在国内首家将其引入中国医疗美容市场。
当时这款产品在韩国美容院线颇受欢迎,远想生物研判后认为在中国可以做,不过要在医院做,要在无菌环境中做,随后远想生物与中科院上海研究院、暨南大学基因中心展开合作,针对微针+有效生物成分开展研发。
“中国微针消费者市场零售额在80-100亿元,短期这个领域能到200-300亿元,微针疗法进入中国15年,远想生物微针疗法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仍处于领先地位。”凌远强认为,能持续在市场占有较高份额,秘诀在于企业一直保有自我更新的能力。
微针疗法开展了15年,产品也迭代了15年。2020年,远想生物携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推动制定了“微针团体标准”,以更高的标准共同推动微针疗法规范化发展。
研发的过程中,也使企业对新生代的医美喜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比如年轻人不再接受营销式的产品,更注重功效,与早期的整形、微整形不同,轻医美现已占据医美机构过半的市场份额。
基于这一观察,凌远强对再生医美的定义也有自己的理解——“细胞再生、信号连接、微环境重塑,我认为才是再生医美的三个特征。我们要从严谨医学的角度来看,而不是商业利益来看。”
解决功能护肤赛道“卡脖子”问题
今年10月底,远想生物一笔不小的投资引来业界关注——投资2.8亿元、占地100亩的“远思南药研发及智造基地、南药博物馆”项目在梅州平远高新区奠基。
按照规划,这一项目主要开发以梅片(冰片、龙脑香)等道地南药为核心原料的新一代功效性护肤品、生物科技制品,培育集南药种养、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后续计划扩展到广藿香、林下灵芝、石斛、芸香科植物等特色南药,拓宽南药在功效性护肤、个人护理、康养产品等应用。
功能护肤赛道与南药,结合点在哪里?
“其实中国年轻消费者对中医药草本植物有较大的意愿和需求,但中国在这个领域过去做得并不好,原创于中国本土的原料很少,比如玫瑰花中国种得很多,但原料提取专利却不在中国,牡丹的原料提取专利则掌握在日本人手中。远思南药,希望能够有所突破。”凌远强说。
从原料创新破局,并非只有远想生物一家企业。实际上,随着国家《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新规颁布,创新原料的研发与备案也在加速。
2009-2019年年间,我国获批上市的化妆品新原料只有4个,多年来我国已鲜少有化妆品新原料获批。为了改变这一困境,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首次把化妆品产业提高到战略层面,提出要在化妆品等快消领域培育属于中国的高端品牌,推进我国高端化妆品发展。
刚刚结束的9月,有6个新原料完成备案,相当于去年一整年的量。而自2021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已有39个新原料完成备案,本土企业、跨国公司分庭抗礼,品牌方纷纷入局,打响了化妆品行业的“芯片”大战。
“面对目前国内竞争激烈的市场,通过新原料获得差异化竞争之路,凸显科技创新水准,是个非常好的契机。”业内资深研发人士曾如是评价。
对于远想生物来说,在功能性护肤这一“内卷”赛道,与其跟随国际巨头后“卷” 玻色因浓度、“卷”二裂酵母活性,立足中国特色中药,开发独特植物原料,倒不失为打赢原料竞赛的有力手段。
被远想生物列入优先开发的梅片(冰片、龙脑香),过去在中医药用于安宫牛黄丸——一种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作用的中医药材。“传统医药治疗给了我们启发,这些成分除了在功能护肤可以起到很好作用外,它能给消费者带来强烈价值感。”凌远强说。
在凌远强看来,中国高端美容护肤,没有办法完全自主实现原料的开发,一是企业在早期缺乏基础和实力去做原料层面的研究,二是过往中国法规过于保守,遏制了创新,比如要求在中国批准的新原料,必须在欧美市场有过3年的使用期。随着“国潮”崛起,根植于中国本土的创新原料,借助科技化、标准化手段,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凌远强表示,随着行业发展,资本巨头纷纷入场,医美企业中已有IPO先例,远想生物亦有新一轮资本运作计划。目前,远想生物正在接受IPO辅导,中信证券、越秀金控、德美化工等多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远想生物的股份。
凌远强认为,企业家要做时间的朋友,要有对前景的谨慎乐观态度,中国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找到自己的地位。“未来5-8年,远想生物成为百亿营收、千亿市值的公司,我希望未来年轻人的梳妆台上,国人要用上我们自己的功能护肤品牌。”
“医美品牌的大国崛起需要更多的科技创新,科研自信,我始终觉得这是这一代人的责任,新生代中国企业家应该在这方面有所追求。”凌远强说。
投资人眼中的远想生物:医美赛道潜力股
在相融资本总经理曾宇看来,远想生物的成长性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首先,所在赛道极佳,目前轻医美在中国行业的技术壁垒尚未建立,先行者成长空间大;其次,专注微针领域,特别重视自主研发,产品管线丰富,产品力也得到验证,复购率特别高;第三,在渠道下足功夫,精准对接主流医美机构,覆盖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第四,巩固线下渠道优势的同时发力线上渠道,善于把握流量经济的红利,聚集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第五,远想生物是一家有情怀的企业,深耕再生医美多年,如今通过南药的原料研发来助力乡村振兴,有前瞻力、大视野。
曾宇透露,远想生物成立以来只进行过一轮融资,一开启战略投资者引入就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踊跃参与,企业最后只选择10家,旨在于引进具有战略协同性的投资者,相融资本是其中之一。这与相融资本多年来深耕生物技术学科领域有关,在融资之后,相融资本也利用在领域内的学术跟产业资源助力企业,特别是为远想生物打造研发体系以及远思南药提供了智力的支持。
“未来生物技术一定会成为医美行业的分水岭,今年正好是青蒿素发现50周年,远思南药从创新原料发力,未来产品一定非常有竞争力。”曾宇认为,远想生物潜力巨大,得益于市场对医美赛道的青睐,有望成为市值破百亿元的企业,在再生医美这个赛道,未来远想生物如果实现产品出海,相信也可以大有作为。
总 指 挥 丨邓红辉
学术顾问 丨陶 锋
统 筹丨于晓娜、杜弘禹
新媒体统筹丨丁青云
策 划 丨李 振
记 者 丨刘黎霞
文 字 编 辑丨李 振
广州系列联合调研机构丨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
出 品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刘黎霞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