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长企业论|科技企业的成长需要投资机构长期陪伴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如是说

高成长企业论袁新韫 2022-11-10 17:01

产业的发展需要优质企业的集聚,优质企业的发展则需要政策、金融等多方面的助力,如何帮助企业从0到1渡过“死亡谷”,如何帮助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小巨人”“独角兽”,金融的力量的不可缺少。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袁新韫  实习生谭颖怡 刘雅文 剪辑肖航 深圳报道 今年 6 月,深圳发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其中 20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和 8 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以硬科技和生物科学为主,意在向产业链核心价值环节、高端价值部分集聚。

产业的发展需要优质企业的集聚,优质企业的发展则需要政策、金融等多方面的助力,如何帮助企业从0到1渡过“死亡谷”,如何帮助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小巨人”“独角兽”,金融的力量的不可缺少。

近日,松禾资本的创始人合伙人罗飞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采访中,分享了在科技领域的投资经验。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  罗飞  资料图片)

深圳独角兽未来可期

南方财经:在今年的机构数据里,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广州,深圳暂列第三。您觉得深圳与北京和上海的差距在哪里?

松禾资本罗飞:我认为深圳独角兽企业在数量上不及北京和上海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城市发展时间上来看,与北京、上海相比,深圳从改革开放以来,真正的城市发展只有40年,而以科创作为驱动的发展也只有20年;第二,从城市产业链上来看,独角兽企业大多集中在互联网行业,虽然深圳的互联网企业数量很多,但缺少龙头、巨头企业。

南方财经:在您看来,深圳这片土壤如果来孵化独角兽企业的话,有哪些优势?

松禾资本罗飞:首先,深圳是一个沿海城市,同时又是一个开放和移民的城市,多种技术、多种文化的融合,对于孕育新的企业,尤其是具有引领性的企业是很重要的一个基础。

深圳每10年都会有一批行业的龙头企业诞生,比如30年前的招商银行、万科;20年前的华为、中兴通讯;10年前的华大、大疆,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城市基因,是城市一直保存下来并能够延续下去的,所以我们可以预计在接下来的十年深圳还会孕育出来一批龙头企业,作为投资机构,我们也希望和产业一起深入合作,在我们投资的企业里面每10年能够出一批行业的龙头。

最后,从科创属性来看,深圳企业的科创属性是越来越高的,尤其是硬科技的属性越来越高,因此,我相信深圳未来的独角兽数量会越来越多。

南方财经:根据您投资项目的经验来看,影响初创团队选择扎根在哪一个城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未来您看好深圳哪一个领域能够孵化出更多的独角兽?

松禾资本罗飞:就深圳来说,实际上它在科研方面是非常市场化的,同时它又非常注重科研转化,我觉得这是深圳一个很重要的特质。这个特质,对于深圳本地以及外地来深圳落户的初创企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深圳10年前推出了专门的企业培养计划,也确实培养了很多的独角兽企业,包括我们投资的光峰光电。

在这10年间,深圳逐渐形成了一种模式,就是政府或者是科创部门牵头,将有科技属性、有平台技术、有成果转化的团队,吸引到深圳来,而在这些企业中,很多都已经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所以我觉得这是深圳培育科创企业,尤其是培育硬科技属性的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资源。

另外,在5年前深圳也加大了基础研发,包括综合性大学的建设。如果说之前我们的计划是“孔雀东南飞”,那么,5年前就是“百鸟归巢落”,比如,支持深圳湾实验室、鹏城实验室。这两个举措,一方面吸引了更多的初创企业落地深圳,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本土企业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今年,深圳政府也在筹备围绕20+8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计划,产业聚集加上政府引导资金配置,能够解决硬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也会有越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诞生。

南方财经:近年来,深圳也在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向科技创新领域进一步迈进。很多企业表示人才不好招聘,或是人员成本上升,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松禾资本罗飞:深圳的人才成本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深圳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一直在做产业升级,我们叫“腾笼换鸟”,也就是将附加值高的产业留在深圳,附加值低的产业往内地、东南亚外移。而在产业转型方面,深圳也在加大研发力度,包括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产业化,以华大集团为例,它在深圳的科研人员超过了3000人,而且它知识产权的数量在整个亚洲都是领先的。

深圳在这40年中,每10年就会有一次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科研团队、科研机构在深圳聚集,也有越来越多的科技专利产品出现,这是深圳未来产业升级的一个方向。

科技创新仍是深圳未来的发展方向

南方财经:在您看来,目前深圳的硬科技和生物科学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短板需要补足?作为创投机构来说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呢?

松禾资本罗飞:20+8的政策是深圳根据我们城市产业的特点,规划出产业发展的方向,20+8包括工业软件、新材料、新能源、自动驾驶、未来科技、脑科学、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药物等等,这些产业在深圳的优势有几个方面,首先,在未来产业上,例如脑科学和合成生物,目前都已经聚集了一批科学家和一批正在进入成果转化的科研项。    另外,深圳在基因和细胞药物上的起步也是很早的,并且在新药的申报数量上也是相对较多的,所以这是它的优势。

如果说短板的话,我觉得可能在几个方面,第一,深圳实际上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城市,这也使得深圳在某种程度缺乏更多的像中兴、华大、大疆这样的龙头企业;第二,深圳缺乏相应的产业基础,40年前,很多企业是从外地引入深圳的。

这次,深圳推出的20+8政策其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足之前的短板,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些自身的优势,同时能够培育出更多像华为、大疆、华大这样的企业。

南方财经:硬科技领域往往是高成长高回报,也是高风险的,在您看来选择硬科技项目的时候一般看重哪些要素呢?您怎么样来平衡风险和回报?

松禾资本罗飞:从硬科技领域的投资来看,我觉得有三个方面是很重要的,第一,技术的脉络不仅要清晰,还能够成为一个技术的平台,这是建立技术的制高点;第二,在于研发的文化和管理机制,现在很多企业的研发团队不是几十人、几百人,而是上千人,如何给研发团队一个符合研发成果产出的架构和一个研发的管理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第三,能否尽早产出能够验证的产品。我觉得这三个方面是对于硬科技领域很重要的,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三个方面。

科技投资需要永久的耐力和信心

过去松禾资本投资了光峰科技、德方纳米等科技企业,松禾资本创始人合伙人罗飞表示,科技投资如同跑一场马拉松,需要永久的耐力和信心。

南方财经:对科技领域等专业壁垒比较高的行业的投资方法论是如何形成的?

松禾资本罗飞:我觉得在科技领域的投资中,很重要的是要把握行业的科技脉络,另外,是要在这个脉络里找到方向。我们首先要尊重科技,要知道科技的成果是怎么来的,并且能够发掘科研的带头人。作为投资机构,我们希望我们投资的项目能够通过产品化甚至产业化得到验证,并且能够实现技术的迭代和产品的迭代。

例如,我们投资的光峰科技、德方纳米,当时就是看到了他们做的实验结果是非常有突破的,另外就是看到了他们的创始人在科技方面有很多的技术积累,所以,不管是任何领域,投资方法都是相同的。

南方财经:听说您是一位马拉松爱好者,而很多人也把企业的发展比作马拉松,对此您怎么看?

松禾资本罗飞:我参与马拉松10年了,这期间我一直没有间断跑步。我觉得马拉松的运动和科技投资,尤其是早期科技投资,它是有几点相似的。

第一,科技投资需要持续、永久的耐力。也就是说我们在去完成一个马拉松之前,首先想的不是跑多快,而是最后冲线的时候,你是否还健在,也就是健康地完成一个长达几小时的长距离的挑战,而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很多的项目其实要陪伴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第二,投资一个好项目就像完成一个赛事,虽然看起来是一个人在跑,但要完成一个赛事,需要非常重要的伙伴,包括教练、队友、家人、朋友,我觉得这点和科技投资也是相似的。也就是说,我们投资机构对于科技企业早期的项目来说,其实是长期的陪伴过程,同时我们也有可能是一个教练。

第三,在企业上市或者成为独角兽企业的过程中,投资人所扮演的是一位拉拉队队员或者是一个给他拥抱的兄弟的角色。

最后,就是投资人和企业要对彼此有信心,永不放弃,这样,我们就会培养更多的企业成为行业龙头、成为独角兽。

南方财经:目前的硬科技赛道的发展趋势,综合看好其中的哪几个细分领域?您觉得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投资逻辑?

松禾资本罗飞:目前,我们主要看中三大领域,第一个是人工智能,包括自动驾驶、半导体。就整个社会来讲,在科技的实现方面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人工智能时代,也就是机器的能力已经超过了很多单人的能力,这会改变整个产业的业态;第二个是生命科技,包括基因测序技术、细胞和基因药物。在我们14亿人口中,60岁以上的已经是数以亿计了,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他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健康方面的需求,所以,我认为,健康领域尤其是精准医疗,会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方向;第三个是突破型的材料,包括新能源材料等等,这恰恰也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最底层的支撑。

(作者:袁新韫 编辑:孙超逸)

袁新韫

资深研究员

资深研究员、21资本评价负责人(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卓越董秘评选等),关注资本市场动向。邮箱:yuanx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