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长企业91|李群自动化:探索轻量型机器人的未来之路

高成长企业论袁新韫 2022-11-09 15:36

2011年创建,2021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李群自动化一直扎根在轻量型机器人赛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袁新韫  实习生刘雅文  剪辑肖航 深圳报道  机器人产生的初始需求之一就是把人从简单重复和危险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随着近年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各种类型、各种场景的机器人产品应接不暇,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 但始终瞄准机器人初始需求的企业却并不显眼,李群自动化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创建,2021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李群自动化一直扎根在轻量型机器人赛道。

“在我国的自动化改造中,不少传统轻工制造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必须依赖大量工人进行生产操作,尤其在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对产品和客户的把握度低,且受技术和使用成本限制,难以投入机器人协助生产”,近日,李群自动化创始人石金博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采访,分享自己的机器人梦想。 

“创办李群是一个理想化的决定。”

南方财经:我们了解到您创办李群的时候还是一名学生,李群自动化的创业团队是一支典型的“学生军”,学生其实是没有创业经验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社会经验的,您怎么看待自己“学生创业”这件事?您是怎样看待“学生军”这个创业群体的?在创业过程中,又有哪些优势和短板?

李群自动化石金博:学生无知无畏,只要有梦想,就敢放手去迎接有风险的挑战。2009 年,我跟李泽湘教授一同前往日本、美国考察世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当时,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长期被国外的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和安川这“四大家族“所占领,国内在机器人领域并没有太大的建树,与这些国外同行相比,那时我们差距很大。 

但是我们并不害怕这种差距,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敢做敢试,因为我们知道作为创业公司存在的唯一机会就是创新。

2011年,我们创办了李群。其实创办李群是一个特别不严肃的事情。所谓的“不严肃”一方面是兴趣使然,另一方面在没有任何的产业和项目支撑的情况下,很理想化地认为在人口老龄化的预期下,工业机器人一定会迎来巨大的需求期。

我们创业初期是抱着大概率会失败的心情的。但好在我们创新的选择没有错。在研发团队的努力下,2013年李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台驱控电一体并联机器人。其后,逐渐形成了“高品质机器人+开放性应用软件平台+个性化智能解决方案”的产品体系。如今,李群为不同行业用户提供专业的智能机器人及应用解决方案,促进先进技术与制造业相融合,为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

 “专注于开发工匠类产品。”

南方财经:我们关注到李群提出的目标是做“智能工匠产品”,这个表述在机器人领域里还没有其他企业这么表述,什么是“智能工匠产品”,与其他机器人产品相比,它有什么不同?难点在哪?带来的变化又是什么?

李群自动化石金博:从创业初期,我们就认为中国有将近10年的机器人黄金窗口,经济发展老龄化带来的很多劳动力的缺失,包括劳动成本的上涨,换人或者补人是真正创立之初想去抓取的机会。

因此,我们花了8年的时间去开发一套完整的、软硬结合且开放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平台。原有的机器人市场里面,我们只卖机械臂,更多的客户是一些超大型的公司,我们要依托于很多非标的产线集成,但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其实是用不起自动化的,使用成本太高了。但如果基于我们的平台,把机器人做成像工业的工具,就会变得简单,也可以让真正的产线工人也使用起来。

这种模式下,不必让工程师去开发一个全能的智能设备,只要让产线的工人把它的智能教会给机器人,机器人就会干活了。

看到这样的需求差异化之后,按现有的非标自动化用不起来的行业,智能工匠的产品是刚好可以满足他们的用人需求,无论从使用成本、可使用性以及长时间使用的柔性需求上,这就是李群的使命,也符合创立的初衷。

其实自始至终都很清楚,要做出的是一个骨子里就具有颠覆性的产品,往大了说这个产品要解决未来人类社会的缺工问题。

从历史数据上来看,每增加一台机器其实是增加人的工序的。进入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人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因为随着机器人能力的突飞猛进,所引发的绝对不是简单的替代人力,而是掀起一场人力的重新大调配。

目前李群自动化已推出水平多关节机器人、并联机器人、轻型六轴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9大系列,30款型号,是世界上第二家拥有全品类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公司。自主创新的核心成果有新一代分布式驱控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器,机器人图形化开发平台,前者打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主要依赖进口的瓶颈,后者主要填补国内机器人柔性智能应用领域的空白,解决工业机器人不好用、调试困难等问题。

南方财经:有不少业内人士人认为工业机器人未来真正的机会在集成商,您怎么看待这一说法?

李群自动化石金博:单一的机器人对大部分客户来讲,它是不具备作业性质的,是需要应用的人来教客户,配合客户的场景,但是现有的很多集成商其实干了很多实施的工作,所以我们会觉得未来应该是有专门去做场景开发的人,再有一些人是专门帮客户去实施的人,不断的根据产品的特性去教导产品,让产品更聪明的应该是客户本身,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当我们把产品平衡出来后,就像手机有专门开发APP的人,可以逐步的分工更明确。

南方财经: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进行,您认为,工业机器人在产业转移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李群自动化石金博:把它看成是一种实现的载体。我们不必特别强调它是工业,也可以有特种行业的,机器人是软硬一体的,可以跟客户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交互,帮客户实现作业的需求。

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广东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小型轻量级的工业机器人有着巨大的缺口。市面上很难找到适合各个行业、解决特定问题的轻量型机器人。这一发现,促使石金博将李群自动化投向了轻工业机器人的自主研发。

押注“新兴市场”推动海外布局

南方财经:创业之初,李群并未将研发的重点放在轻量级机器人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从机器人系统集成向功能性、轻量级机器人转型的过程,能详细为我们讲述一下这个过程吗?为什么决定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李群自动化石金博:我们认为还是一些非汽车半导体这样的传统,以人为主作业载体的领域,我们希望用机器人实现。我们经历了两年,做一些智能化的应用,来针对场景做迭代。这个过程中,遇到了李群定位的问题。

第一是很难做透,做到一定程度就做不下去了,很难抓到客户完整的满足点。另外一个问题是场景满足不了,我们对产业是没有基础的,变成东抓一下西抓一下。那什么才是我们生存之道?

第一时间确认我们必须要做产品,我们不能再像之前一样是以客户为导向做系统,没有积累。另外,我们开始清楚的知道传统的机器人来支持智能化应用和持续迭代的需求,是有先天系统性的弊端的。

所以我们要专注在轻量化,我们更具象的知道李群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是什么。

南方财经:李群的一个目标是做“世界级”企业,目前我们在海外有哪些布局?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李群在做哪方面的努力?

李群自动化石金博:首先,我们定位是世界级轻量化智能机器人的领先者,一方面是看到轻量化机器人主要面向的是轻工业,其实在全球范围内,外部的轻工业市场并不大。去年开始布局欧洲市场,东南亚市场也在延伸,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很多3C的消费,相当一部分的制造在向外部迁移。

我们认为东南亚的市场可能是三C产业的延伸,所以我们现在也在东南亚去布局合作伙伴,包括一些服务的网点,来确保我们的客户把我们的产品延伸过能够得到足够的快速响应和服务。

(作者:袁新韫 编辑:孙超逸)

袁新韫

资深研究员

资深研究员、21资本评价负责人(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卓越董秘评选等),关注资本市场动向。邮箱:yuanx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