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会前瞻|存量产业园区成减碳“硬骨头”,民革广东省委会建言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1月10日至13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将于广州召开,广东也即将进入2023年两会时间。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如何平稳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焦点。此前,广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
聚焦“双碳”转型,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民革广东省委会获悉,此次民革广东省委会拟向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交《关于加快我省存量产业园区“双碳”转型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提案,从存量产业园区着手,为推动广东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言献策。
存量产业园区碳排放占全国比重的31%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产业园区或将成为城乡建设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所在。
《建议》提出,目前中国存量产业园区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约达31%。作为工业大省,广东全省存量产业园区数量超过15000个,居全国前列。其中,广州市目前测算产业用地碳排放量就占全市碳排放比重的36%-38%,成为全市碳排放主要源头。
但目前广东推动存量产业园区“双碳”转型仍面临一定挑战。
缺乏必要的碳排放数据计量与监测是其中一个难题。《建议》指出,碳排放计量与监测是衡量产业园区碳排放水平和制定后续转型政策的重要基础,其中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计量数字化是实现碳排放核查的数据基础。然而广东部分产业园区由于年代较久,数字化水平不高,计量监测尤为困难。
为此,民革广东省委会建议,广东应推动完善数字化监测服务平台建设。对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尽快完善园区“双碳”数字化监测与服务一体化平台。融合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园区“双碳”数字底座。搭建碳监测管理数据平台,融合数据采集、建模分析、仿真模拟及可视化展示技术为一体,量化园区碳中和进程。
同时,园区还可通过数字平台统筹后续企业碳资产管理、绿色交易服务和绿色金融服务等,为后续开展绿色信贷等金融支持提供依据,实现园区能流、碳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柔性融合。
建议加快技术攻关、强化金融赋能
此外,《建议》提出,与新建园区相比,存量园区推进“双碳”转型所需关键技术及实施路径均存在差异。目前,广东在能源利用、资源循环、绿色建筑领域所取得的技术突破主要适用于新建园区,针对存量园区的减碳关键技术储备仍相对欠缺。
为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民革广东省委会建议,加大对存量转型产业园区的减碳关键技术科研投入,找准影响存量产业园区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与关键应用场景。
其中,关键领域方面,可在多系统减碳技术综合利用的基础上,结合存量产业园区的碳排放特点,重点从能源重置、绿色建筑、零废循环等三个方面加快关键技术攻关。
关键环节方面,应开展详实的碳足迹测算,研判工业生产、建筑运营、交通运输以及废弃物处理等不同环节的碳排放特征,有的放矢地应用减碳技术。针对关键应用场景,可立足产城融合的理念,细化减碳技术运用的不同场景,保障生产就业、交通出行和生活休闲等不同场景的技术适应性。
技术革新需要资金支持。民革广东省委会建议,未来推动存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需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赋能。
首先,建议制定更清晰、精准的绿色金融支撑政策。在国家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基础上,建议广东省结合各地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金融支持低碳创新技术清单与项目清单,强化绿色金融政策的适应性与精准性。
其次,应加大绿色金融扶持政策力度,适当放宽金融政策支持的行业或者园区覆盖面。探索对符合低碳转型清单要求的项目和技术实行“入园即贷”、前置信贷认定等政策创新。
(作者:郑玮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