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会前瞻|新能源电池原材料涨价超500%,民盟广东省委会建言加快建设回收利用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郑玮 广州报道
2023-01-08 13:20
广东两会前瞻|民盟广东省委会建言:加快建设“社会急救大平台”,助力院前急救高质量发展 广东两会前瞻|消费大省如何留住免税消费?民盟广东省委会建言高标准建设特色市内免税店 广东两会前瞻丨大湾区高等教育如何融合发展?民进广东省委会建言:创建三地人才协同培养创新项目 展开更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柳宁馨 广州报道

1月10日至13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即将在广州召开。来自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将齐聚广州,为2023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一度成为经济“热词”。广东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基地和重要市场,2022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接近130万台,同比增长140%,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份额约18%。

但作为新兴产业,民盟广州市委会科技委员会委员、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技术研发责任工程师宋欣蔓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目前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面临关键矿产资源缺口大、碳酸锂氢等原材料价格年内上涨超500%,以及制造环节碳排量居高不下等问题。

针对现存问题,民盟广东省委会拟向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交由宋欣蔓执笔的《发挥“双碳”目标驱动力 加快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建议从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推广零碳工厂等方面着手,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更好完成“双碳”使命。

新能源汽车碳排放量比燃油车减少43.4%

相比于燃油车,“低碳”是新能源汽车的天然属性。

宋欣蔓表示,经过测算,新能源汽车从生产端到使用端产生的总碳排放量能够比燃油车减少43.4%,碳减排潜力巨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石之一。

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制造环节碳排放量仍居高不下。比如,汽车生产过程的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环节,用到大量原材料(钢材、铝材等)、能源(电、煤、天然气等),能源消耗量大,且对化石燃料能源依赖程度较高。

提案指出,2021年中国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达到12亿吨,其中约26%来自制造环节。

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在生产环节中的碳排放量也占到全生命周期总排放量的约70%。“以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容量约为60kWh的动力电池为例,生产一块电池的碳排放量超过8吨,高于生产一辆传统燃油车。”宋欣蔓说。

提案建议,广东应推进探索零碳工厂发展模式,试点新能源汽车数字化零碳生产研发园区,制定零碳工厂建设和管理标准。推动开发碳排放数字化管理系统模块,对园区运行数据进行集中监管、能源管理、运维管理等,持续提升节能减排效果。

同时,通过政策激励与绿色金融等手段,支持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厂区向零碳生产转型,出台相关标准和用能信息披露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高效节能发展,实现降本增效的生产模式。

加快建设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除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制造环节降碳减排外,宋欣蔓表示,近年由于关键矿产资源缺口扩大,导致新能源汽车核心原材料飞涨的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

提案指出,目前中国新能源电池中锂、钴、镍、锰等关键金属矿产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国内资源短缺且需求上涨,原材料价格飞升,其中碳酸锂氢和氧化铝近一年涨价超过500%。

与此同时,退役电池数量也呈现井喷式增长。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达20万吨,预计2025年累计将超过100万吨。

“从退役电池中提纯金属原材料回收率可高达90%-99.5%,这是一座现成的‘矿山’。只要这个产业能发展起来,资源的稀缺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宋欣蔓直言,但目前全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健全,退役电池回收环节的责任分工不明晰,退役电池信息追溯难,黑市乱象丛生,不仅导致资源浪费,也会造成环境危害和安全风险。

为此,提案建议,应出台鼓励电池生产企业和循环利用企业发展循环再生技术激励政策,支持智能拆解、材料再生等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培育技术先进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再生企业及设备生产企业。

同时,要加快建设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明确责任和分工,加强产业链主体合作,将梯次和再生利用需求融合到研发生产阶段,探索产业链企业共建共享回收服务体系,实现从生产到回收全过程数据可溯、残值易估、再生合规、监管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冲锋号已然吹响,广东也被寄予厚望。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基地和重要市场,目前广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上市企业78家、高成长类企业157家、高技术企业540家,已形成优质企业高度集聚、产业结构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宋欣蔓表示,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广东具有引领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潜力。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郑玮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