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会访谈|省政协委员雷震:如何让“专精特新”企业托起“制造业当家”?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丁莉,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内驱力,而企业是产业创新的最重要单元。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着重关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状况,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具备快速挖掘、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优越条件。近年来,广东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77家,居全国第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5000家。“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力争培育超1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企业以及1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如何进一步激活广东“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潜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机遇?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对广东省政协委员、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震进行了专访。
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创始人,今年广东两会期间,雷震着眼企业切身之需,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献言献策。“‘专精特新’企业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也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坚实保障。”雷震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为进一步激活“专精特新”企业活力,广东省还需在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促进政产研学联动、加快资本与企业对接等方面下功夫。
“专精特新”撬动制造业发展杠杆
南方财经:请问今年你的提案主要关注哪些内容?
雷震:今年我带来的提案是《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我省“专精特新”企业的建议》,重点关注制造业当家的背景下,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面临哪些发展难题,以及如何培养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只挖一米宽,掘一千米深”,这句话形象描述了“专精特新”企业的特征。这些企业往往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通常能够率先实现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在极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同时,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对于实现制造业当家有着重要保障。
南方财经:你认为目前广东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还存在哪些问题?
雷震:我认为,目前制约广东“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首先,资本市场准入困难,融资环境有待改善。目前,“专精特新”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产业资本及政府引导投资,融资比例低,系统投资机构少。据调查,87%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在融资需求,但仅41%曾获得股权融资,而获得融资的企业中60%的融资及转让轮次不超过2轮;在有“专精特新”企业投资经历的机构中,67%仅投资过1家该类企业,且投资以成长期企业为主,初创期项目较少。
其次,产业引导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待发挥。目前,广东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具备“输血”能力,但在扶持其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方面,还未形成有效引导,龙头企业作为“链主”的牵头带动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最后,相关政策的专业性及统一性有待提升。广东“专精特新”政策还停留在“发掘-筛选-评审-服务”的1.0版本,各级政府的政策规划和宣贯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各地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管理办法、认定程序、评价标准等尚未形成完整、清晰的政策体系;相关政策解读和申请服务指引欠缺,申报流程复杂。另一方面,各地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筛选标准不一,不少地方对申报企业的调研评估未引入产业、法律、政策研究及资本市场等相关专业人士,评估体系专业性不足。
南方财经:“专精特新”企业和龙头企业如何联动,共同促进制造业发展?
雷震:这需要建立一种常态化联动机制,进一步用好用活“链长制”。2021年以来,广东积极探索实施“链长制”,将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链接起来,使双方更好发挥协同作用。“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赛道的优势产品能够为龙头企业所用,支撑后者高质量发展;同时,龙头企业也能更好带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
以纳金科技为例,目前我们有超过60项专利,并且这些专利同材料工艺下游产业应用形成了一个有机体系,打通了整个链条,从而能够有效满足下游制造业的需求,为整支产业链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比如,我们的中小微尺寸纳米柔性触控模组已经在全行业内率先实现量产,并应用于一些龙头企业;其应用范围广,覆盖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这些都是广东省的支柱产业,对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打通“政产研学金”全链条
南方财经:你对广东未来进一步激活“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潜力有哪些建议?
雷震:我主要有三点建议:首先要政、产、研、学、金联动,即由政府牵头产业链企业、研究机构与高校、金融及资本市场等形成常态化联动机制,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发掘-筛选-评审-服务”链条。
链主企业要牵头梳理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帮助协调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结合,推进制造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深入融合发展;“专精特新”企业要集聚发展,通过市场手段建立大中小企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优势突出的小微企业园、集聚区,吸引大企业关注和形成纵向联合;宏观政策、产业投资、深港一二级市场投资机构专业人士的力量也需要调动起来,用以研究市场化投资逻辑与“专精特新”认定标准的结合点,并参与对评审企业的调研。
其次,要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大相关政策推广力度。在服务平台方面,要推动政策供给由项目资金支持模式向创新服务支撑模式转型,完善培育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实现政策的主动匹配和一站式服务;深入调研企业需求,实施“一企一策”扶持措施和服务专员制度。
政策推广方面,要依托专项服务平台,引导企业深入理解相关政策,激发其申报动力,并促使其参照标杆建立先进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方法,探索转型升级多重路径,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管理成本,提升高质量发展及抗风险能力。
最后,还要将“专精特新”企业和资本、产业链接起来,可以引导行业协会、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等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商业可行性评估、审查与担保,为缺乏抵押物的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广东“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雷震: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发挥协同优势,帮助企业进一步对接资本和产业。三地可以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特专科技专项联席机制”,由粤港澳政府部门、交易所及投资机构、产业、学者等组成协调小组,促进政策机制互联互通。此外,还可以发挥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体系功能作用,加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联动,强化金融创新,引导全球化资本、市场化投资机构投资“专精特新”企业,从募、投、管、退全流程支持,形成长期稳定投入机制。
南方财经:可否请你结合自身企业,谈谈对湾区多地联动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理解?
雷震:纳金科技是一家澳资企业,之前曾落户在与澳门一衣带水的珠海。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我们响应相关政策,将企业总部搬到了横琴,但仍然将生产工厂保留在珠海高新区。
事实上,这是我们探索双区联动,同时发挥两个区域资源禀赋优势的重要举措。横琴作为深合区和自贸试验区,具备制度优势和税收优势,并能够借力澳门吸纳国际化资金、技术和人才;而珠海本身也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依托广东省的产业链和产业政策优势,已经聚集了一批优秀企业。
因此,通过将总部材料研发中心、展示中心和商务中心放在横琴,将产品开发应用中心和制造工厂放在珠海高新区,我们既能够充分利用横琴的政策、税收、资金、国际化等优势,又可以发挥珠海的产业政策优势,建立企业双区联动发展新模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成长。
(作者:丁莉,郑玮 编辑:李振)